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鄂州市金属矿集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选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评价,通过建立评价函数,选取地质条件,矿山地质灾害,占用及破坏土地资源,废水、废渣污染及地下水系统的影响等5个准则层及18个评价因子,通过权重向量的赋值等手段,利用Arc GIS、Map GIS等软件进行分区评价,并结合各矿山实际情况进行验证,对今后在开展类似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鄂州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选用因子权重法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通过建立评价函数,选取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4个一级因子及矿山企业规模、占用破坏土地面积、废水废液排放、地质灾害等12个二级因子,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在Arcgis软件上进行分区评价,并结合各矿山实际情况进行验证调整,对今后开展类似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应用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层次分析方法是一种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相对系统有层次的分析方式,这种方式符合人类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的先分解、再判断、最后综合的思维特征,对于决策者自身的决策而言也是有利于将复杂的系统决策过程演变成决策思维的模式化以及数量化的过程。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于矿山水环境中的水质以及水量2个方面的研究无疑是更为深入与便捷的,可以建立起评价矿山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的分析方法,还可以将各个层次进行综合思量,从而计算出各个层次的相关要素对于总体目标的组合要求,最终确定相关的影响矿山水环境的有机污染指标,在这个指标中,一般都囊括了矿化程度、pH值、矿山的疏排水量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煤矿职业病危害评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为此,本文构建了职业病危害评价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为煤矿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提供了定量化分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遥感技术在贵州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况顺达  赵震海 《中国矿业》2006,15(11):49-52
贵州省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矿业是贵州省的支柱产业。矿业生产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随着矿业开发的发展,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矿区地质生态环境。本文论述了利用遥感技术开展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对全省因矿山开采而诱发或产生的矿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岩溶石漠化的加剧、水资源污染、地质灾害等各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遥感影像特征进行了总结。快速、准确、经济地摸清贵州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地质环境、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7.
层次分析法30年代就介绍到我国,但应用到矿山开采实践中尚不多见。作者将其应用到云南省大理州乔后盐矿中,解决了在水溶钻井位置选择上的盲目性,使其由定性的经验判断阶段上升到定量评判阶段。实践证明,用该方法确定的水溶钻井位置对乔后盐矿的合理开采及消除稳定性隐患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煤炭技术》2016,(6):143-144
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煤矿突水相关因素之间的层次分析结构,建立煤矿突水风险评价体系。通过计算比较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了煤矿突水风险各相关因素的影响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对各相关因素逐一打分,经均值处理,最后给出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评价方法很难对煤层开采地质工艺性这一定性问题进行定量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影响煤层开采的诸多地质因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对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权值进行重要度因果分析,最终得出组合权值,从而实现对煤层开采地质工艺性评价,使复杂的定性问题定量化。根据各影响因素权值大小,得出各影响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结果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大系统的定性分析问题更简洁、有效,计算结果合理,该方法在处理矿业工程有关问题中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或避免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破坏,有效防治矿产资源开发导致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双胜镇龙头山凝灰岩矿为例,对其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重点为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评估区重要程度为较重要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一级。现状评估将评估区分为矿区道路、探槽、其他区域(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预测评估将评估区分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区、较严重区、较轻区3个区。其中,露天采场为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碎石加工场、表土存储场、排渣场为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办公生活、矿区道路区为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研究为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煤炭技术》2015,(9):120-123
随着矿山采掘深度和广度的增加,地质灾害、地貌景观损伤、地下水资源及土地资源破坏等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不断加剧。针对该问题,采用最优传递矩阵的三标度AHP法,评价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某煤矿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贵州省松河煤矿为例,从资源损坏、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社会问题4个方面进行了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力研究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选取了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压占土地、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等作为地质环境优劣评价的因子,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借助ArcGIS软件平台,得到了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优劣分区,对未来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露天矿生态环境的AHP与模糊数学评价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露天矿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宜人性和限制性为依据,采用AHP法建立了露天矿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地貌、植被、气候、大气、土壤、地下水、人口和开采8项因素及其相关的22项指标组成。通过AHP法计算要素层及其相关指标的权重矩阵,得出对露天矿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开采、植被和气候,影响最大的指标是地表扰动率、固体废物堆置率、植被覆盖率、土地复垦率和坡度角大于25°的面积比重。借助由模糊数学建立的露天矿生态环境隶属度函数、模糊矩阵并结合指标权重矩阵确定出的露天矿生态环境隶属度矩阵,就可以对露天矿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实例评价表明:该评价方法使用方便,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松宜矿区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的调查与研究,采用矿山地质环境安全综合指数法进行了松宜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安全评价,划分出安全差区、安全较差区、基本安全区、安全区,并从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或安全方面进行矿区土地利用适宜性概述评价,为矿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人、机器设备、环境和管理即4M的角度,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在专家打分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提出煤矿本质安全评价的模型,以便对煤矿本质安全进行量化研究,力求达到客观、真实、准确地评价煤矿企业(各部门)的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郑家坡铁矿矿渣堆存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考虑矿山周围基本条件的基础上,选取13项地下水环境评价因子,对郑家坡铁矿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水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化验结果显示,该2种水现状水质属极差。矿渣室内浸溶试验显示其浸溶液环境质量良好。通过渗水试验得出其土层入渗系数为0.007 7 m/d。矿渣堆存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结果为较小。  相似文献   

18.
黄世秀  洪天求  朱大勇 《金属矿山》2012,41(3):94-95,144
基于成熟的ARCGIS9系列平台,对新桥硫铁矿边坡地质环境主要数据进行分析、归类,构建了面向对象的新桥边坡地质环境数据库。利用虚拟钻孔,采用基于TIN的多层DEM建模方法构建三维地层模型并实现三维地层可视化。不仅为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提供了新的方法,而且为后续的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源和平台。  相似文献   

19.
基于集对分析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好地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针对衡山白果地区石膏矿的特点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将集对分析理论(SPA)用于石膏矿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中, 对12个矿山的20个开采区域进行了计算并与已有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进行了对比分析, 发现两者对90%的被评价区域的评价结论是一致或者基本一致的, 证明了集对分析理论适合于石膏矿的评价。研究还表明, 集对分析使评价实现了定量化, 得出的结果更准确。这项研究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及矿山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针对西山前山矿分布者大面积的沉陷区、矸石山和采石场遗迹,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坏较为严重。西山矿区这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结合太原市打造集生态涵养、矿区遗址展示、山区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城郊生态休闲旅游区这一理念,采用采区沉陷区房屋搬迁、设立特色地质公园、山地地质环境治理等科学技术对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通过探讨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的综合技术模式,从根本上抛弃现污染后治理的旧的思维,为新矿井的建设提供一个集环境友好与安全生产为一体的新型矿山科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