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纯铜片为原料,经过碳酸氢铵–氨水溶铜、常压脱氨、焙烧等3个阶段,得到了活性氧化铜粉。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方法对所得活性氧化铜粉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得到的活性氧化铜粉纯度达到99%以上,金属杂质含量和溶解速率完全符合电镀级氧化铜粉的要求,可以直接用于线路板的电镀铜。  相似文献   

2.
以硫酸铜、氢氧化钠为主要原料,采用络合沉淀法,通过加入合适的助剂制得高活性氧化铜。研究了助剂种类、络合剂种类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XRD、SEM及光学显微等分析结果表明,产品中只存在单一的氧化铜相,产品的分散性较好,呈近似球状颗粒,粒径在1~2 μm左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活性氧化铜的纯度在99%以上、溶解时间为15 s左右。  相似文献   

3.
以三水硝酸铜为反应物,氨水为络合剂,氢氧化钠为沉淀剂,乙醇水混合溶液为反应溶剂,聚乙二醇为分散剂,采用络合沉淀法,成功制备出平均粒径约20nm的氧化铜单晶纳米粉体。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硝酸铜溶液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及氢氧化钠与硝酸铜物质的量比等因素对产物粒径大小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其粒径大小主要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是:反应温度,硝酸铜溶液初始浓度及氢氧化钠与硝酸铜的物质的量比;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硝酸铜溶液初始浓度0.3mol/L,氢氧化钠与硝酸铜的物质的量比3:1,氨与硝酸铜的物质的量比5:1;氧化铜纳米粉体的红外吸收峰出现了红移和蓝移同时并存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4.
方婷  罗康碧  李沪萍 《河北化工》2006,29(11):4-8,15
纳米CuO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综述了制备氧化铜粉体的18种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各种工艺条件对粒子形貌和大小的影响,并对氧化铜粉体的性质、应用及研究方向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薛克艳 《广东化工》2015,(3):103-104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酸性蚀刻废液制备活性氧化铜粉的方法,主要步骤有除杂、合成碱式氯化铜中间体、氨转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碱转生成氧化铜、水洗、烘干、煅烧,合成的氧化铜粉的Cu O%大于99.0%,具有较低的杂质含量和较快的溶解速率(小于30 s)。  相似文献   

6.
以五水硫酸铜为原料,通过脱水和热解两个步骤制备氧化铜。采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研究了五水硫酸铜的脱水和热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五水硫酸铜脱水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脱去2个结晶水,第三阶段脱去1个结晶水,将五水硫酸铜在300℃加热1 h可以脱除全部结晶水;将硫酸铜磨碎至粒度为180~250μm,在800℃热解1 h,所得氧化铜的纯度大于99%。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直接沉淀法的基础上,以醋酸铜为铜源、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光合细菌培养液为分散剂制备了纳米氧化铜粉体,并对产品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获得最佳工艺参数:醋酸铜的初始浓度为20 mmol/L,pH值为11,先合细菌的培养时间为7 d,前驱物的焙烧温度为400℃,所得产品的平均粒径在40 nm左右.研究表明:光合细菌的培养液对纳米微粒具有一定的分散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沉淀法分别以酸性蚀刻废液、酸性和碱性混合蚀刻废液制取氧化铜,并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酸性蚀刻废液和混合蚀刻废液中铜离子沉淀的最佳pH值分别为9和4.3,氢氧化铜沉淀的最佳分解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00℃和30rain,采用自来水洗3次、纯净水洗3次的洗涤方式,可有效去除沉淀中的杂质氯离子和铵离子。  相似文献   

9.
李素  梁镇海  芦鹏曾 《化工学报》2010,61(Z1):112-115
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氧化铜晶须。金属铜在含乙醇-水及毒化剂的混合碱性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煅烧后所得样品的成分和形貌用XRD和SEM方法表征。结果表明,晶须的物相是CuO和Cu2O,直径60~100nm,长度0.5~1μm,长径比8~10,同时用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该过程的电化学行为,为晶须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山东化工》2021,50(10)
氧化铜(CuO)是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其纳米结构单元有序自组装的复杂几何结构研究是近年来材料研究的热点。CuO纳米材料的多种创新研究主要是针对其制备方法,迄今为止已开发了一系列的制备方法,各种方法制备出不同结构的CuO纳米材料以适用于多方面的应用需求。本文分别对纳米氧化铜的固相合成法、液相合成法、电化学合成法、溶剂燃烧合成法以及配位沉积法这五种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了分析总结和概述。  相似文献   

11.
活性纳米ZnO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成本低廉的锌焙砂为原料 ,通过直接沉淀法首先合成前驱物碱式碳酸锌 ,然后烘干分解得到活性纳米ZnO粉体。TG -DTA表明前驱物为碱式碳酸锌 ,XRD估测颗粒尺寸为 90nm ,产品气敏度为 17.8。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醋酸铜、硫酸铜、氯化铜和硝酸铜等4种不同铜源,制备出不同形貌的草酸铜前驱体.通过焙烧草酸铜前躯体,得到相应宏观结构由纳米晶构筑的氧化铜样品.用TG、SEM、XRD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产物的微观结构、物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醋酸铜较适合作为铜源,所得氧化铜样品由纳米晶构筑且具有多孔结构.所制备的氧化铜对碱性条件双...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卤水制备高活性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顺成 《辽宁化工》2010,39(8):806-808
以唐山南堡盐场的卤水为原料,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制备了活性氧化镁。研究了沉淀反应条件如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陈化时间和煅烧温度等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制备活性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碳酸氢铵与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比在2.0∶1.0~2.3∶1.0;反应物浓度在0.8~1.4 mol/L;反应温度在40~55℃;反应时间在45~75 min;煅烧温度在600~750℃。  相似文献   

14.
朱刚  吴雪梅  孙雄 《硅酸盐通报》2015,34(9):2710-2713
以硝酸铜和六次甲基四胺为反应物,采用常压加热的方法,在90℃制备得到了CuO.通过改变铜源(氯化铜、乙酸铜和硫酸铜)和溶剂的极性(不同体积比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探究了不同因素对反应产物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产物进行物相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制备得到了球形、梭形和花状等形貌的CuO.铜源和溶剂的极性均对产物形貌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原位掺杂聚合法制备聚苯胺/CuO纳米复合粒子,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催化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聚苯胺在CuO表面包覆,得到棒状核-壳结构的聚苯胺/纳米CuO复合粒子,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能加速H2O2分解,累积产气1500 m L;随CuO含量增加,复合粒子电导率明显下降,导电性能逐渐减弱,纳米CuO含量为0.6g时,导电能力很弱,电导率为0.02S/cm.随CuO含量增加,复合粒子抗菌性能逐渐增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35.8和19.6mm.  相似文献   

16.
氨配合法制备活性氧化锌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粗氧化锌为原料,用氨水-碳酸氢铵作浸取液,经粗氧化锌溶解,除杂净化,蒸氨结晶,洗涤脱水,干燥,煅烧可制得活性氧化锌,有本文方法制得的活性氧化锌的质量符合HG/T72572-94标准。  相似文献   

17.
田阳  刘宇舟  王东  张亮  谭宏斌 《陶瓷》2011,(11):20-21
利用H3BO3和Al(OH)3为原材料,CuO为助熔剂制备硼酸铝9Al2O3·2B2O3晶须。经研究发现,试样在1350℃煅烧6h,试样的物相为硼酸铝相。以CuO为助熔剂制备的硼酸铝晶须,其直径较均匀为1~5μm,长度为10μm。  相似文献   

18.
田阳  刘宇舟  王东  张亮  谭宏斌 《陶瓷》2011,(21):20-21
利用H3BO3和Al(OH)3为原材料,CuO为助熔剂制备硼酸铝9Al2O3·2B2O3晶须。经研究发现,试样在1350℃煅烧6h,试样的物相为硼酸铝相。以CuO为助熔剂制备的硼酸铝晶须,其直径较均匀为1~5μm,长度为10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