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何佳雯 《西部皮革》2020,(3):64-64,69
魏晋时期玄学兴起,"魏晋风度"也表现在当时的服饰文化中。在服饰上对比之前朝代有较大区别。魏晋服饰多为宽衣博带,本文从魏晋历史背景及其文化特征着手,结合《洛神赋图》中的人物造型分析,浅谈魏晋服饰风格特点,进而探析魏晋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黄金珠宝》2007,(3):112-113
近日,国际钯金协会.(Palladium Alliance International简称PAI)宣布:钯金07春夏新款悠风系列饰品即将隆重登场。这次担纲"悠风"系列首席设计师的Barbara Chiminello,是意大利著名女性首饰设计师,Damiani Gioielli、Pasquale Bruni以及Mikimoto Perle等知名首饰品牌的产品中不乏她的精彩设计。她相信,灵感源于春天里第一缕清柔的风的钯金"悠风"系列,将于春夏之交在都市女性中掀起"悠"然自得的饰品时尚新"风"。  相似文献   

3.
"耳挖"与"耳挖簪"均为清洁耳朵的工具,而"耳挖簪"又兼具发簪的功能,考古发现的这类实物以金、银、铜质为主。本文通过对魏晋至明的实物梳理,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这一时期"耳挖"及"耳挖簪"形制演变的规律与特征,并阐述其所反映的造物观念及社会审美风尚。在此基础上,论述魏晋至明挖耳工具演进的文化背景,以期发现这一时期日用器物发展与繁荣背后的社会因素,以及器物与人、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徐倩倩 《西部皮革》2022,(1):103-105
魏晋时期作为胡服"汉化"与汉服"胡化"的重要交融期,同时也是中华文化认同构建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魏晋服饰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魏晋时期服饰为载体,探究其文化基因构建的意义,并深入探讨魏晋服饰文化基因的提取方法,随后揭示了魏晋服饰文化基因提取背景下的设计应用领域.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谈及中国服饰,避不开的是服装与礼仪制度、文化思潮的牵绊,历朝历代服装的产生与发展,总要和当时的人和事发生关联,从而辐射开来,形成一定范围内的影响.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就是凭借个人魅力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在服装文化中留下了强有力的一笔.文章就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自我宽容"服饰文化观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缤纷家居》2014,(4):195
正无论在中国古典绘画还是文学描述中,常有对服饰的描摹,古代文人对服装的需求除了最基本的庇体保暖,更注重对于"礼"、"仙"、"美"的追求。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服装的内在精神寓意。譬如魏晋时期的服装,继承汉制,多为衫与裙,女性会于腰问外束丝带。走路时随风飘摆,如燕轻舞。魏晋时虽然政治繁乱,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荷兰代尔夫特的一块青花瓷板画作为西方"中国风"的一个标本,考察17世纪以来"中国风"设计在生产模式、物质性、视觉性以及更复杂的场域和空间中的混合状态,进而为艺术史和设计史中对"中国风"的解读提供一种更有文化包容性的角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借助我国魏晋时代的文化特色设计开发出的系列新型织物,使传统文化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赋予新意.在材料选择上,设计引入了新型纤维--竹浆纤维,并将竹浆纤维纱与棉纱交织,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文中还具体介绍了"魏晋古风"系列产品开发设计出的9种织物及其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9.
葛星  王群山 《中国制衣》2012,(5):41-43,21
民族风似乎峰回路转,有了新的潮流看点。民族风已经不再代表复古、传统以及成熟等那些陈旧的代名词,设计师赋予民族风更加潮流的标志。本期介绍了民族风的现代时尚元素的运用设计,从各个角度体现民族风的"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威利住宅(Malcolm willey house)作为建筑大师赖特从早期草原风格到后期"usonian"美国风住宅转型期的代表作品,因其最早提出开放式厨房的概念为人所熟知。文章重点围绕威利住宅的建造背景、建筑形态以及内外部的空间组织,阐述了早期"usonian"美国风住宅的设计风格以及赖特的设计哲学。在赖特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他的室内空间设计、家具设计都与他自然、有机、整体的建筑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威利住宅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对当今建筑和室内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的服饰大多崇洋媚外,"欧美款""韩版"流行于大街小巷,然而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元素的传承却后继无人。在提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的今天,把中华民族传统的元素通过创新再现于当今社会的服饰中对于创新精神的发扬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蕴涵中国风格的现代服装设计是历史的承接、创新的发展。本文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广大消费者对"中国风"服饰需求,从实际上分析"中国风"服饰名族化、世界化的重要性,并采取方法更好地推进"中国风"服饰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新东方主义"的剖析,阐释"中国风"服饰结构对"新东方主义"观点的表达,以近代"中国风"服饰结构的聚变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中国风"服饰结构的现状结合实例进一步总结出"中国风"服饰结构的发展趋势,"新东方主义"经权衡中西、形意兼备与仿样出新,承载着兼收并蓄之优探索出一种本土化、改良化的新东方美学思维,在其二者间找寻一个平衡点,寻求"中国风"服饰结构发展的可观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谈论起魏晋六朝,魏晋风流一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竹林七贤的逍遥自在,王羲之的东床快婿,还有兰亭名士的流觞曲水,魏晋风流如同文笔之辨一样,是专属于那个时代的名士们的特有标签。魏晋名士的风流,既是越名教而任自然,也是玄谈清议。于大处说,这风流是与老庄神游;于小处说,这风流是宽衣大袖和脚踏木屐。在前期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略谈了魏晋时期的木屐,本文再入魏晋,以点观面,从魏晋名士的风流角度,重新审视这些名士脚下的木屐。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族服饰文化丰富多彩,特点鲜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载体,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意蕴获得世界时装界的青睐,本文主要阐述了"民族风"服饰的"形""神"兼备、中西结合的两个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以及"民族风"服饰的协调性、适用性、创新性三个现代服装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上的魏晋时代,是个既动荡不安又自由潇洒的时代。魏晋诗文清峻、通脱、华丽、壮大,魏晋文士慷慨、激昂、忧患、悲壮。这些共同构成了通常所说的魏晋风度。魏晋风度产生的原因,鲁迅先生曾写过不少文章加以分析,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从此篇标题可看出魏晋风度与当时的饮食品种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本文套用鲁迅的标题,是为了更直接地谈谈魏晋风度中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印染》2015,(8)
<正>答:所谓染色"风印",是指染色后的织物,在放置过程中,由于局部发生色光变化而产生的色泽不匀。"风印"没有固定的形状。平幅折叠落布通常呈纬向条状,绳状散堆落布通常呈无规则的散射状。生产实践表明,常用中温型活性染料染棉、粘织物,较易产生"风印"病疵。  相似文献   

17.
《丝绸》2017,(2)
运用考古学、文献学的观点和实物、图像、文献互证的研究方法,对"袴褶"的词源及所指之物、穿着普遍性、流行推广,以及在魏晋时期广泛传播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资料主要为画像砖、陶俑、壁画等。发现颜师古所注"袴褶"并非《急就篇》中"袴褶"所指本义。袴褶成为了鲜卑胡服与汉服之间向对方相互靠拢的"折衷体","袴褶"的流行是政令推动与自发演化的双重结果。以袴褶为代表的上衣下裤形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的原因,有孝文帝汉化改革政策、时局动荡下对胡服的被动接受、袴褶的实用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风电塔筒制造在如今的行业中,市场竞争已较为残酷。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降低制造成本才是风电塔筒制造的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移动工厂"的研究主旨在于对塔筒运输距离的大幅度缩短以及突破传统制造场地限制的方式来节省更多的成本。风电塔筒的新型移动式生产,对于当前塔筒制造业来说,将会是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被西方媒体冠以"新一代中国代表"的华裔设计师Vivienne tam将其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服装带上国际舞台,独特的生活环境以及工作经验造就了其设计风格与美学观念,她以"东西结合"的灵动设计在国际舞台为东方时尚赢得了称赞。在服装的造型、款式、图案、材质等方面均将中西方服装美学特色进行融合,为中国元素服装设计开辟了新的前景与道路。  相似文献   

20.
周彤 《四川烹饪》2008,(2):36-38
蟹之烹将吃蟹作为一种闲情逸致的文化享受,乃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据后来的《晋书·毕卓传》中载:"左手持酒杯,右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这种人生观、饮食观影响了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