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制开发出钢结构用国产自锁式8.8级单向螺栓STUCK-BOM,并针对6种不同型号的8.8级单向螺栓进行了单个螺栓的轴向拉伸和剪切的静力试验,每个螺栓均进行了多种钢板厚度的试验。通过试验得到了国产自锁式8.8级单向螺栓在轴向拉力和剪力作用下的荷载-位移曲线,由此获取了单个单向螺栓抗拉极限承载力、抗剪极限承载力及初始刚度等力学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除了用于连接钢板较薄的情况,国产自锁式8.8级单向螺栓的抗拉承载力和同等级承压型高强螺栓相同,抗剪承载力优于同等级承压型高强螺栓,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为钢结构用国产自锁式8.8级单向螺栓的工程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钢结构现场安装施工遇到的锚栓标高偏差过大的问题,列举几种常用的处理技术。通过对其原理的分析和设计计算,按照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的要求选取锚栓接长技术,并经过几个工程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形成专利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8.8级高强螺栓"轴心拉-拉"常幅疲劳性能,对材质为35K的M24高强螺栓进行了3个试件静力拉伸试验和15个试件(应力比为0.3)的常幅疲劳试验,拟合了S-N曲线,对代表性试件疲劳断口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并与基于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相关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疲劳试验数据总体较为离散,但均在95%置信区间内,拟合的S-N曲线基本反映不同应力幅下试件的疲劳寿命;试件缺口效应明显,尤其在螺栓螺纹齿根处,应力集中程度严重,点状疲劳源易扩展形成线状疲劳源,断口韧窝特征明显;相比标准建议值,试验所得2×106次对应疲劳强度为其1.61倍。  相似文献   

4.
针对装配式预制构件连接部位受力特点、安装控制难点及套筒加工工艺、原材料、成本等问题,基于冷锻压和热处理工艺,设计新型锻压式半灌浆套筒,按照规范要求制作对中连接试件和偏心连接试件,通过单向拉伸试验对接头连接试件极限承载力、残余变形、最大总伸长率等力学参数以及套筒表面应变分布规律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试件破坏均为连接钢筋拉断破坏,各项参数指标均满足JGJ107—2016Ⅰ级连接接头的相关要求;试件破坏荷载-位移曲线与钢筋原材相似,包含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连接钢筋颈缩断裂阶段,但试件屈服台阶和强化阶段曲线均较钢筋原材长,灌浆接头可靠性更高;套筒对灌浆料具有主动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灌浆锚固段锻压凹槽数量,有助于提高套筒对灌浆料的轴向滑移约束和径向膨胀开裂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5.
锚栓是幕墙与主体结构的受力连接件,为研究其抗震性能,进行了比例为1∶1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外挂幕墙的振动台试验。外挂幕墙包括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铝板幕墙,试验时分别输入EL-centro地震波、人工波及基频正弦波,结果表明被测锚栓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后锚固于无裂缝混凝土中的膨胀型锚栓、扩底型锚栓及化学锚栓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锚栓试件的破坏形式主要有钢材拉断、混凝土破坏及混合破坏.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膨胀型锚栓及化学锚栓在动力荷载作用下极限承载力有不同程度降低,扩底锚栓的极限承载力基本不受动力加载作用影响.本文根据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锚栓在地震区使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套筒灌浆连接的力学性能、工作机理以及套筒内腔构造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堆焊成型套筒及开槽钢筋制作了 21个不同参数的接头试件,并进行单向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接头试件钢筋临界锚固长度在5d和6d(d为钢筋直径)之间,锚固长度小于临界锚固长度时,钢筋发生刮犁式拔出破坏,大于临界锚固长度时,钢筋发生...  相似文献   

8.
考察无机化学锚栓的火灾后特征的正确性须进行高温试验,而高温(抗火)试验需要测定和控制试件及其所处环境的温度,具有一定特点和难度。介绍了高温后无机化学锚栓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包括试验设备、试验条件、量测手段及锚栓高温后的破坏状态等。  相似文献   

9.
朱子超 《山西建筑》2011,37(2):111-112
通过对单条和多条单向土工格栅,以及碾压前后的单向土工格栅进行拉伸试验,得出相关指标的变化范围,使其在不同条件下能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从而提高土体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祝小龙  陈力  郑宇宙  方秦 《钢结构》2019,34(12):15-20
27SiMn钢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高强钢材,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良好的冲击韧性和焊接性能。为了研究27SiMn钢板的基本力学性能,针对4块名义厚度为6. 8 mm的27SiMn钢板试件开展了单轴拉伸试验。试验中分别采用激光位移计和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技术量测钢板拉伸应力-应变全曲线及相关力学参数。研究发现,DIC法消除了拉伸机械刚度和初始加载时抖动的影响,获得的应力-应变全曲线更加光滑准确。试验结果表明:27SiMn钢板极限强度为753 MPa,断后伸长率为20%,屈强比为0. 74,与同强度其他钢材相比具有更好的延性;其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分为准弹性段、弹塑性段、屈服缓升段、强化段和二次塑流段,并以低碳钢的五阶段模型为基础得到了27SiMn钢板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五阶段本构关系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对47个LYP100低屈服点钢焊接试件进行单向拉伸和反复拉伸加载试验,研究其在不同加载制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荷载-位移曲线、骨架曲线、破坏机理和延性特征.结果表明:试件横截面厚度是影响其耗能能力的重要因素,12mm试件的耗能能力明显优于6mm试件;焊接接头对试件的破坏有不利影响,带焊接接头的试件在循环加载作用下疲劳损伤累积效应显著,容易发生脆性破坏,延性变差;LYP100低屈服点钢与Q345钢、Q460钢焊接后,试件的强度提高,循环荷载作用下强度硬化现象明显,但是其延性变差.  相似文献   

12.
钢柱脚锚栓设计内力计算方法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国内外关于锚栓在柱脚截面内力作用下最不利受力的各种计算方法 ,根据塑性分析的上、下限定理 ,对钢柱脚锚栓计算的各种方法进行了评论 ,并建议了一个简单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拉格朗日差分计算方法建立节理岩体边坡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节理面充填厚度以及锚杆支护参数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得到:(1)节理充填物厚度对于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不大.边坡上部岩土体主要发生拉伸破坏,而在节理面上主要发生剪切滑移破坏.(2)边坡的安全系数随锚杆长度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大.当锚杆长度达到一定值后,边坡的安全系数将不发生变化.当锚杆长度增大时,边坡的塑性破坏区域不断增大,并且塑性区从坡脚处往坡顶发展.(3)边坡安全系数F随锚杆倾角θ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形式.边坡的安全系数F随锚杆间距S的增大而非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14.
陈静  黄广龙  陈巧 《建筑科学》2012,28(7):43-46
GFRP筋具有较好的力学和耐腐蚀性能,被作为钢筋的替代材料应用于岩土工程等腐蚀性很强的混凝土结构中。通过GFRP筋现场纵向拉伸试验,分析其应力与应变、变形的关系,研究其基本破坏形态,并建立不同直径GFRP筋材的抗拉强度的公式。  相似文献   

15.
拉挤型GFRP管材节点的可靠连接是保证其正常工作的前提。为研究其拉伸连接性能,采用胶接连接和螺栓连接两种连接方式对GFRP管材与钢管连接件分别开展了拉伸试验研究。在胶接连接试验中,研究了胶层剪应力沿长度方向的分布特征、受力机理及失效过程、胶接长度对承载力影响等。试验结果表明:胶层剪应力在加载初期沿长度方向呈现两端大、中间小的分布特征,高应力发生在胶接端,并随荷载上升逐步往加载端胶层转移;胶接长度的增加能显著提高连接构件承载力,但当长度达到管径的1.6倍后,继续增加胶接长度对承载力的提升并不大,故可考虑将1.6倍管径作为GFRP管材的有效胶接长度。在螺栓连接试验中,研究了e/d(端距/栓径)、螺栓排数n对连接承载力及破坏模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e/d=7时,承载力达到最大值,破坏形式以挤压破坏为主;根据螺栓排数n与承载力的关系,可以推导相应折减系数来计算承载力。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钢绞线拉伸试验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预应力钢绞线拉伸试验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并对现行的国家试验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节理边坡锚杆加固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强度折减的拉格朗日差分法,对某公路节理岩质边坡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对边坡稳定性构成威胁的滑动面和不稳定体,研究锚杆支护对该滑动面和不稳定体运动的控制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在未支护前,该边坡安全系数为0.67,处于不稳定状态,边坡滑动面为两组节理结构面切割形成的贯通面。采用相间锚杆对边坡进行支护后,安全系数提高到1.29,锚杆有效地控制了滑体的滑移,增大了边坡的安全系数,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向再生混凝土中加入不同掺量的钢纤维,在普通试验机上测定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以此来确定轴心抗拉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关系曲线。在再生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钢纤维后,有效提高了其轴心抗拉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单轴直接拉伸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混凝土单轴直接拉伸应力-应变全曲线的试验条件进行了评述,对拉伸应力-应变全曲线不同试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