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介绍现代运动鞋设计理念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从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中国元素与运动鞋整体设计理念融合、中国元素与国际设计语言融合及中国元素与现代工艺技术融合这四方面,解析了中国元素在运动鞋设计中的应用,同时还指出了中国文化元素的使用禁忌。  相似文献   

2.
靳埭强招贴设计处处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水墨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突显了本土化特色,能够为设计实践提供指导。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能够实现中西文化"融合·共生"的靳埭强招贴设计中的水墨文化元素展开了分析,以便更好的展现水墨招贴独特的魅力,掌握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艺术设计中,对于人物形象的设计发展较晚。因此在高等院校中,对于人物形象的设计理念和学术观点等大部分是对西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介绍,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上并不是非常重视,这就导致很多设计作品中缺乏传统元素,中国文化深厚且灿烂,在人物形象设计中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继承,在此基础上去融合国际设计潮流和语言,不仅能够让自己的设计具有独特的风格,同时又兼具时尚感。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元素在鞋靴设计领域的应用,在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基础上更强调文化内涵的传达。倡导设计师在现代鞋靴设计过程中糅合传统文化思想理念充实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鞋靴设计中,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提供一条探索和创新的道路,促进我国鞋靴设计行业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文化之间的冲击与融合是根本无法避免的,而室内生活环境是居住者对于生活意趣,幸福感追求的集中体现。因此,研究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颇具意义。本文从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及现状出发,研究如何将传统的室内设计元素进行现代化传承,深层发掘中国传统元素的现代意义,从而设计出具有东方独特韵味的的设计作品。弘扬中国传统装饰文化内涵,展现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室内设计相融合的特殊韵味。  相似文献   

6.
李欣欣 《湖南造纸》2021,(2):109-111
中国传统水墨元素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将中国传统水墨元素与平面设计进行创新融合,将新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观念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不仅使设计造型语言更加丰富,还可以强化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文章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水墨元素的视觉语言,分析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旨在更好地将水墨元素应用到平面设计中.  相似文献   

7.
隆鑫 《西部皮革》2021,(7):65-66
以北京奥运火炬为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何与产品设计更好的融合;主要围绕火炬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特色两个方面分析北京奥运火炬设计成功的因素;提出产品设计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应注重传统符号和传统文化思想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周钧 《江苏纺织》2012,(12):35-40
1何为中国元素当今社会的时尚舞台,无论在国内还是在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或意大利米兰国际时尚中心,都充满了"中国风"元素的流行潮流。各国的时尚设计师们根据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点滴了解和解读,将他们认为可以运用的中国元素融合与他们的设计理念,创作他们认可的时尚作品展示在国际流行时尚舞台。而中国国内的设计师们在这股“中国风”元素的时尚潮流中,也纷纷推出他们用中国传统元素为主题的时尚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9.
瑞兽葡萄镜是唐代最具典型代表的铜镜,其无论是造型还是图案均突破传统内容,创造出开放、神秘的色彩,展现了唐代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的包容之力,以其自身具有的鲜明艺术特征和丰富艺术内涵被广为流传。随着世界的发展,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现代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手法随处可见。而袜子作为整体服装搭配元素之一的服饰品,对其设计创新理念的需求不断增加,文章将瑞兽葡萄镜文化元素与现代袜子设计相融合,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花鸟图案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当下的内衣创新设计中也常常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内衣图案设计、内衣款式细节以及设计风格上进行创新实践。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传统花鸟图案元素在创意内衣设计中的运用,来探寻传统花鸟图案在内衣中的创新设计理据。  相似文献   

11.
田中一光是20世纪日本著名的平面设计大师,他将西方现代主义思想融合到大和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创作出了独一无二的设计风格。通过对日本设计大师田中一光海报作品的探析与研究,来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联系的平衡点。从田中一光的海报设计作品入手,通过分析其对几何图形的运用、传统色彩的情感化表达以及抱朴含真的设计理念,结合其实际案例来解读田中一光的设计方法与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进展,“保持设计中的传统与地域特色”越来越得到强调,探索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如何更好地与现代服装设计进行融合,从而创造出现代、简洁、舒适又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意境的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作品获2014/2015中国珠宝首饰设计与制作大赛"首饰设计大奖"创意闪耀经典: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交流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东西方元素的碰撞交融也俨然成为各个文化层面的主体。《冠雅群芳》将中国元素的典雅之美结合流行蕾丝元素,完美绽放在于多元文化之内,彰显出中国设计元素的无限力量。精工传承永恒:作品以各色宝石附着镂空工艺打造蕾丝项链,内纹多为中国传统吉祥元素,链身襟口处采用中国旗袍的如意盘扣造型,下方坠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与社会各界人士越发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当前艺术设计领域在设计中纷纷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文化元素是创意设计的灵感与源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逐渐增高,设计师在进行艺术创作和设计时需要保证产品的时代性,将时代美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因而需要艺术设计师进行"再设计",在"再设计"的过程中有效适当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本文首先探讨"再设计"的概念,再以文化创意产品为例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再设计的应用,最后得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再设计的表现规律,以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能够达到新高度。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于其他西方文化,中华文化是非常含蓄且有传承价值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当前社会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被应用于各类绘画和艺术品的加工上。在当前环境设计环节中,传统文化元素就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文章将针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使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分析。通过研究了解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意义,并根据当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16.
婚礼服是具有象征性的服装,在中国甚至在其他国家,都是新人结婚所必须穿着的服装,同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随着世界经济和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作为婚礼的象征,婚礼服则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新人愿意在婚礼上穿着既有西方婚纱风格又有中国传统元素的现代婚礼服。本课题的重点在于对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女性婚礼服中的运用研究,通过对中西方女性婚礼服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内容及意义的叙述,再结合当代的相关作品进行探析,主要目的是在当前现代女性婚礼服发展的基础下,融合更多的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将传统思想与多元化民族风格有机结合,将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为现代女性婚礼服的发展注入新的设计理念与力量,使之能在现代化的大舞台上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包罗万象,其文化元素深受大众喜爱,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山海经》中关于异兽的记载为现代改良汉服的设计提供诸多灵感和设计元素。设计汉服不仅需要诠释异兽文化元素的内涵,还需要将创新精神融入汉服的设计之中,从而使作品设计能够体现出敢于创新、科学创新的时代精神。山海经异兽文化元素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和艺术瑰宝,如何将其"古为今用",彰显作品所独具的中国特色和艺术风格,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在汉服设计的应用中得到和谐统一,是摆在当今汉服设计师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文章从设计理念与手法着手,探讨了山海经异兽文化元素在汉服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重要美学理论的谢赫"六法",以我国设计师楚艳作品为例,论述现代服装设计在设计基础、结构比例、色彩表现、现代转化和面料材质与设计理念等方面与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思想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从中国传统艺术与中国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突破现代服装设计中固有的西方审美文化与设计思维方式,从而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理念与创意思维。  相似文献   

19.
将传统潮绣与独具东莞特色的元素进行创新设计,探索如何将传统刺绣工艺与东莞莞香文化特色元素进行完美融合,创作出契合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的工艺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在现代设计中有着越发广泛的体现。如中国画水墨元素,书法元素及民族传统元素等的应用都得到了很大的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扩展了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了设计作品的文化深度,给现代设计再次赋予了新的生命和不同的意义。同时二者的结合也使得传统文化得到了弘扬和传播。但当下的传统元素的应用还依旧存在着部分问题,如其应用范围窄,应用程度浅等等。故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同时,我们也应真正的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所含有的深刻内涵,以便更好的与设计作品贴合并融为一体,相辅相成,避免出现生拉硬套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