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放式住区是我国城市住区的重要形式之一.长春市新城区的开放式住区存在领域性不强、环境维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易诱发居民的被害恐惧感.通过调查问卷采集长春市新城区典型开放式住区被害恐惧感的基础数据,借助SPSS软件的数理量化分析工具,采用"因子分析"对被害恐惧感的多种空间环境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归结成四组主要的影响因子,再通...  相似文献   

2.
生活性街道与人们 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空间环境设计不合理会引发人们的"被害恐惧感"."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理论认为,空间层次、空间规模、边界围合度、景观质量、活动设施、标志标识、照明情况、设施维护等环境特性是引发被害恐惧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对长春市飞虹路街道环境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数理分析软件SPSS的"主...  相似文献   

3.
住区室外公共活动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环境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住区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度.当前老旧住区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存在规模不足、位置不当等诸多问题,亟待更新改造.以"城市修补"为理论指导,在对张家口市典型老旧住区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实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挖掘可用空间、贯通步行系统、提升设施质量、丰富...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城市建设与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接踵而至的城市问题也应受到人们重视。而住区是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所占较大比重的场所,因此,通过对住区中"陌生人"的交往现状及其共处的景观环境进行研究,结合调研分析,试图探索增进"住区陌生人"交往的新交往共享环境设计的理论依托,提出创新空间,设计具有本土特色和更完备的人性化景观,更新交往方式,构建住区景观环境中的情感空间,期望城市住区向更宜居、更和谐舒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社区安全问题日趋突出的问题,采用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 CPTED)理论与方法,对其设计策略进行分析,以提高社区安全防卫能力为目标,建立社区边界空间环境的整体研究框架,从空间布局、空间形态、空间环境等方面探讨与之对应的社区边界空间安全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6.
马峭岭  陈宙颖  常乐 《宁夏工程技术》2003,2(2):171-173,176
从调查银川市旧住区的外环境现状着手,以具有代表性的凤凰碑西北角的住宅群作为实例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外立面与周边环境严重不协调”,“绿化面积不足”,“违章建筑占用户外空间”,“旧有煤房影响环境美化”等有关景观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进行景观整治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高效率经营”的设计指导思想与“扩大居民从事户外活动的空间”,“增加户外绿色植被的面积”,“填补宅问应有的景观服务设施”,“建构住宅外立面的可识别性、归宿感”,“融入代表地域、传统文化特点的设计符号”和“协调住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的具体措施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安置型住区的建设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传统邻里社会关系的解除和新住区关系的重构,带来了住区邻里关系淡化,整体认同感下降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城中村安置型住区概况和现状的基础上,得出居民户外交往行为规律和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现存的问题,进而提出功能完善、共享庭园打造、文化再现、经济节约等城中村安置型住区户外交往空间景观设计策略,以期为城中村安置型住区户外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寒地城市混合型住区公共空间是承载居民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其功能和形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身心健康与和睦相处.针对目前寒地城市混合型住区公共空间环境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对良好公共空间环境的营造提出有利设想.  相似文献   

9.
日照环境是评判健康社区的重要指标,高层住区室外活动场地良好的日照可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户外活动积极性。文章运用实地调研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了住区室外活动人群的构成及其活动规律,分析了住区室外活动场地的日照环境问题,提出了室外活动场地日照环境优化设计策略。结果表明:住区不同人群的室外活动存在共性与差异性,日照达标率>33.3%的区域可满足居民户外活动的日照需求;利用建筑空隙和太阳高度角增加活动场地的日照时间,耦合日照与人群活动规律布置室外活动场地,可提高日照利用率,而利用夏季室外全天日照环境分区模型和全天辐射强度模型进行遮阳识别和遮阳处理,可解决日照过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安置住区兼具乡村与都市特征,居民之间具有原有乡村邻里关系,有很强的交往意愿,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居住空间的变化,导致邻里关系逐渐解体,居民之间渐渐疏远,住区公共空间作为居民户外交往活动的场所,在凝结邻里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座谈、走访踏勘、问卷调研合肥新站区5个安置住区现有公共空间使用现状、公共设施设置状况,深入了解安置住区居民的行为特征并分析其心理需求,剖析公共空间活力不足的原因,思考安置住区公共空间活力构建的原则,从爱凝聚、爱交流、爱陪伴、爱健康四个角度提出活力重塑建议,加强邻里之间的交往,提高住区公共空间活力,以打造宜居的、有人情味和归属感的安置住区,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安置住区兼具乡村与都市特征,居民之间具有原有乡村邻里关系,有很强的交往意愿,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居住空间的变化,导致邻里关系逐渐解体,居民之间渐渐疏远,住区公共空间作为居民户外交往活动的场所,在凝结邻里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座谈、走访踏勘、问卷调研合肥新站区5个安置住区现有公共空间使用现状、公共设施设置状况,深入...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二孩政策实施,创建儿童友好型社区的提出以及居民对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视,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日益受到关注。基于气候舒适度考虑,选择桂林作为研究城市,在对桂林市区20个住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取设有专门户外儿童活动场地的成熟小区进行深入调研。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法,分析了住区内儿童看护者对不同活动场地的评价,各场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活动以及各场地日均活动人数和活动时长。提出了4条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规划的建议:场地类型应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地方性;场地布局宜考虑人流集聚性、活动承载性和环境舒适性;场地配套设施应兼顾儿童和看护者的共同需求;应加强场地建设的规范性和维护管理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通过对合肥市多个住区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城市道路和住区道路的关联,对比开放式住区与封闭式住区道路空间的差异性。运用空间句法分析比较了开放式小区琥珀山庄和紫云花园、封闭式小区国际花都和安居苑的路网结构,指出了住区边界的封闭性对住区内及其周边城市道路空间的影响,并提出现今住区道路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案,以期能为小区逐渐开放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社区休憩空间是城市生活最贴近居民的部分,高密度是我国很多城市的基本居住形态。在紧凑城市理念和“社区重构”的宏观背景下,提高社区休憩环境的品质,展现城市生活的特质和魅力是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作为高密度社区休憩空间研究背景的可持续住区理论和绿色建筑理论,对有关高密度居住的研究成果做了回顾和评述,重点对当代高密度居住环境下的社区休憩空间的研究成果做了较详尽研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住区环境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一个空间,里分民居更是武汉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通过引用用户体验的相关理论,对武汉里分民居的住区环境进行走访调查研究,并从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认为要实现里分民居住区环境与使用者需求的真正连接,做到里分民居环境的改善,需做到:整改当前混乱境况,保证居民的生理与安全需求;加强人与环境互动,拓展民居住区的交往与休闲空间;充分利用建筑的独特风格,提升民居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生活性街道是展示城市形象、风俗与文化,承载居民日常生活与户外活动的重要载体.以天津市生活性街道岳湖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研法(PSPL调研法)针对该生活性街道从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2个方面进行调查,展开街道空间感知分析,解析影响空间品质的关键因素.同时,采用语义差别法(SD法)对街道进行空间感知评价研究,通过研究不同人群的心理感知与街道客体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不同人群在生活性街道中的空间感知特征.进而,通过这2种研究方法的结合应用,科学揭示岳湖道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缺乏驻足条件、临界商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提出生活性街道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7.
生态化理念下建造新农村住区的设计方案应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村庄人居环境体系.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科学研究,以关中地区农村住区为例,提出了生态化理念下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优化设计模式,并以典型村庄——西安市户县东韩村为例进行了符合该优化设计模式的实践,对于农村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可防卫空间理论与犯罪防预性环境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70年代初,纽曼的《可防卫空间》系统地探讨了社区环境设计与犯罪预防,标志着一个新研究方向的兴起.虽然对可防卫空间理论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它成功地诱发新一轮的针对城市环境与城市犯罪关联的探索,其中影响较大的要属CPTED(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即犯罪防预性环境设计.因此。详细地介绍可防卫空间理论与CPTED的基本内容及相关联系,吸取国外经验,对我国城市和社区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和谐美是高品质住区环境设计的重要目标,关注安全和美观双重因素的和谐统一,兼顾人们视觉和心理双重感受的环境体验.但很多住区环境设计却往往顾此失彼,忽视了二者的协调性.借助CPTED策略,解析安全和美观在营造和谐美的住区环境设计中的耦合效应.通过探寻美观和安全两个基本需求的契合点,从二者在住区环境中的设计原则、设计着眼点、设计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共同营造和谐美住区环境的优化建议.在营造视觉和心理双重美感的同时,创造安全感高的住区环境.  相似文献   

20.
城市老旧住区更新涉及面广、改造量大,是我国城市进入存量优化阶段重要的更新改造对象,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诉求。基于对张家口市五一路片区住区分布、道路与交通、住区户外活动场地、住区边界空间和各住区开放情况的深入调查和分析,针对片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连接内部道路、打通交通微循环,更新边界形式、构建开放型住区,修补户外空间、提升土地利用率,创新停车方式、营造步行化住区的更新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