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如何让高职教育从中职教育、本科教育中脱颖而出,凸显高职的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摆上了教改的议事日程。技能竞赛成为了当前高职教学的重要手段,成为了职业院校比拼的擂台项目,也造就了职业院校的"奥林匹克"舞台。同样在艺术设计的高职教育中,技能竞赛也成为了教学中的"助燃剂"、"孵化器"。以赛促理念、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工作室和以赛促企业合作,其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思考与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训” 提高技能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中,注重"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训"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团结协作及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3.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职业技能大赛可以作为专业教学的导向,推动教育学科课程教学改革,促进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对相关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首先,初步分析大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对推进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建设的作用;其次,分析以职业技能大赛引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周伯秀 《广西轻工业》2012,(8):162-163,166
在教学中注重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意识、上进心及创新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优化数控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助产专业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挖掘新思路,促进教学改革,将职业技能竞赛纳入实践教学环节中,采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用、精选教材、完善实训室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医学院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针对技能竞赛与专业建设双轨运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高水平专业的途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改”,技能竞赛与专业建设有机融合,推进建立“双师型”师资团队,改善实训条件,最终实现技能竞赛与专业建设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西轻工业》2019,(4):170-171
基于对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备赛与参赛经验思考,针对机械类创新人才的培养,从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改革,将理论教学、实验实践、学科竞赛结合起来,探索以"竞赛驱动+创新设计+实验实践"一体化促建、促教、促学、促用、促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育国际化合作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助于于本专业和相关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不断查缺补漏、夯实基础。传统模式下,服装服饰设计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理论有余实践有限、技术有余艺术不足的典型问题。因此,新时期服装服饰设计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合作不仅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构建本土化、个性化发展模式,也需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实践中深化合作、推动发展,还需要以生为本、以文化人,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国家愈来愈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对于如何培养高校人才,在何等环境条件下培养何等人才,成了许多高校及每位高校教师值得进一步思考并且研究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教育与艺术设计本身的特质的冲突越发明显,因此基于应用型本科的基础,扎根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索新型高校教育方式势在必行,以"以赛促学"为起点实施教育改革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餐饮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学校实践环节、模拟环境欠缺,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操作能力提升缓慢等问题。"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系统内最高规格的比赛项目之一,此平台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改善教师知识结构等有重要作用,并且以比赛为载体,以点带面,将技能大赛融入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改善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时装视觉表达》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由于该课程知识点多,涉及的软件数量较多,需要学生大量练习,才能具备熟练运用的能力。文章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学生绘图造型不准确,以及软件使用生疏等问题,将服装设计大赛项目融入课堂,解决学生创新设计与软件使用之间存在的问题。将设计大赛融入教学,学生在参加设计大赛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其他课程的知识,解决了知识学习连贯性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的需要,近年来该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也逐步得到了推广。本文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介绍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如何将"以赛促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进行融合的具体实施路径,以期为应用型院校开展相关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校企合作"2+1"模式是由院校师生、设计机构和电商平台集合而成的项目式产教合作新模式,以企业下订单、设计机构主导、院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进行项目式探索,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反哺育人的双重效用,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地方性、应用型和特色化人才提供持续动力。方法以包装优化征集活动为契机,结合展艺电商烘焙包装的设计要点,从校企合作"2+1"模式的概念引申到特点,即精细化分工,提升合作效率;众人拾柴火焰高,师生参与收获多;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共赢。通过真实案例,总结校企合作"2+1"模式的作用,应用型高校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有利于培养应用型的设计专门人才;导入真题项目,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扩大品牌影响力、为企业积聚人气三方面的作用入手进行阐释。结论通过分析校企合作"2+1"下的电商食品包装教学实践活动,强调以赛促练、以赛促学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水平的重要性,为其他院校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近些年来,各类国家级、世界级技能大赛呈现规范化、常态化的发展趋势,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各高校积极参与。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学子心目中的最高比赛殿堂,也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驱动力,能够帮助院校将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过硬的技能型人才。通过技能大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教学模式。该模式高度契合高职院校重技能的课程特点,是检验学生理论掌握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在"双创"背景下,对东华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进行研究,探讨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及改革思路.修订了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内容;构建了"学、练、赛、创"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了"师生共创""师徒制"等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以及整合学院学校多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食品专业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竞赛的核心是“以赛促建”“以赛促培”“以赛促学”,既有助于食品专业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的培养,又有助于创业能力的积累。近些年,“双创”竞赛日益成为各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不仅为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更为国内国际市场经济发展增添动能[1]。与此同时,“双创”竞赛因周期短、频率高、成功率低导致多数参赛者需要直面失败和是否再赛的抉择[2]。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部分高校产品设计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中有存在脱离社会实践、课程考核方式不能适应培养目标等问题,期望通过自身教学研究经验能够为今后的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借鉴。运用定性研究法、个案与综合分析法,提出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重点对产品设计研究生"以赛促学"课堂引入模式,OBE理念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具体步骤措施进行了分析。在OBE理念指导下,赛教结合,可增强产品设计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并加强职业指导,提升研究生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从而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蔡黎黎 《丝网印刷》2022,(13):83-85
分析标志设计的教学现状,提出对标世赛,促进标志设计的进步,扩展教学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审美,培养行业规范性,打造校内世赛专业团队,以赛促教,以教促学。  相似文献   

19.
由于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许多现有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这门专业本身的特点,教学效果较差。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作为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内容知识,并能够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沟通技巧。本文借鉴建构主义的理论,以环境艺术设计综合表达课程、竞赛课程、工作坊为例,分初阶段课程、中阶段课程、高阶段课程三个层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应用性、技能型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沙盘技能竞赛作为一种有效的创新和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高职院校把"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与行业的对接和融合,形成了现代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