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主要的房屋材料──砖,进行了一系列室内模拟降雨径流实验,考察了不同污染物浓度、不同流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水浓度越小,砖吸附径流污染物的效果越好;降雨强度越大,径流污染物削减率越好。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和LabVIEW构成的衣内微气候测试系统.使用这一系统测试服装内的温湿度,为科学评价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提供先进的测试手段.测试系统分为下位机温湿度采集端与上位机数据处理端.数据采集端以单片机为核心,结合外围温湿度传感器负责温湿度信号的采集;数据处理端以LabVIEW为系统软件开发环境,实现了与下位机(单片机)的串口传输,温湿度数据的图形化显示,文件存储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衣内微气候测试系统测试准确,工作可靠,可用于服装热湿舒适性测量及其他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3.
城市下垫面非均匀性度量研究对于改进中尺度数值模式、提高城市气象预报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分形布朗运动理论和Landsat-TM卫星遥感图像,估算了2011年北京典型下垫面类型个例和整个空间区域的分数维,由此来度量北京城市下垫面的非均匀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分数维能有效度量北京城市下垫面的非均匀程度,典型下垫面类型的分数维高低顺序为商业区大型居民区城市绿地农田林地水体;北京六环内区域及郊区城镇地表非均匀特征明显,分数维一般在2.50以上,北京城市中心(二环内)存在一个分数维相对低值区,二环—四环之间区域分数维普遍较高,在2.70以上,五环以外分数维则不断降低,反映出北京城市下垫面非均匀性从中心向外呈低—高—低的空间分布;下垫面类型中建筑用地、绿地、未利用地、农田、林地和水体的平均分数维分别为2.71、2.62、2.55、2.38、2.30和2.28,分数维值的高低反映了城市下垫面类型的非均匀程度大小,对定量描述城市边界层参数的复杂特征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当前我国城市微气候环境现状出发,对城市下垫面、建筑物、自然状况等影响微气候环境的因素及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整合运用实验、调研、模拟及信息数字化等技术手段来制定科学的城市微气候环境研究流程之思路;并建立城市数字化区域气候环境信息地图概念.  相似文献   

5.
室外微气候环境对城镇人居环境和建筑能耗有重要影响,数值模拟技术作为快速的预测方法能有效评价社区规划的优劣。文章选用风洞实验数据对湍流涡粘度表达式进行优化,提出新的零方程湍流模型(ZeroEQ),并与两方程湍流模型(MMK)、大涡模拟(LES)和风洞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寿安新城区零方程湍流模型的应用分析,探讨该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同等计算机配置下,Zero-EQ模型比MMK模型快60%,是LES模型计算所需时间的1/15,能有效地预测不规则建筑群的流场分布;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区域的风热环境特点,Zero-EQ模型可快速预测城镇微气候环境,为城区规划设计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运用单片机原理构成的衣内微气候测量系统.使用这一系统测试服装内的温度、湿度,能为科学评价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提供了先进的测试手段.它具有多通道、多参数、大容量采集和携带方便的特点,填补了衣内微小空间温湿度测量技术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衣内微气候测量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运用单片机原理构成的衣内微气候测量系统,使用这一系统测试服装内的温度、湿度,能为科学评价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提供了先进的测试手段,它具有多通道、多参数、大容量采集和携带方便的特点,填补了衣内微小空间温湿度测量技术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阐述并计算了混凝土和草坪两种典型不同下垫面所导致的反射辐射和热辐射热量的差异,同时对它们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值在围护结构向室内传热量中的比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发现由混凝土地面导致的通过围护结构由室外向室内的传热量比由草坪引起的大26.94~58.55W/m2.提出应尽量采用经绿化的下垫面,或者是采用向地面洒水等措施来降低下垫面的温度,以减少围护结构额外的得热量,从而减小空调冷负荷,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校教室夏季热环境,通过对郑州地区某高校教室进行调研,测试其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壁面温度等环境参数的同时,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受试者的主观感受,探索教室热环境参数与受试者热感觉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预测平均评价PMV与室内空气温度ta的拟合方程,预测热中性温度为24.5℃,可接受温度范围为22.5~26.4℃;得到了热感觉投票均值MTS与室内空气温度ta的拟合方程,实际受试者的热中性温度为26.7℃,可接受范围为24.6~28.8℃,与预测热中性温度相比都有升高;受试者对测试环境的接受程度为73.9%,表示大多数受试者对所处环境可以接受,但表示"热"的受试者有19%,说明高校教室热环境的舒适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城市冬季空间湿环境分布特征,在冬季晴朗微风的天气条件下,以汽车流动观察法,用自记式温/湿度计分别在昼间和夜间测试了西安城区280个点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值,对测试数据进行时间修正后,绘制出城区等湿度线.分析调查结果后发现:西安冬季存在弱"干岛"效应,昼间的干岛强度约为0.3(g/kg.干空气),夜间则为0.4~0.5(g/kg.干空气);受下垫面性质影响,空气含湿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南郊大于城市中心和北郊;但在时间分布上没有出现明显的"干岛"和"湿岛"昼夜交替现象.受城市"热岛"造成的城市空气温度分布影响,空气相对湿度具有明显的由市区向郊外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机粗糙下垫面对入射到地表的太阳辐射的漫反射必然引起天空亮度的增加。本文基于下垫面为朗伯粗糙表面的假设基础上,对下垫面对向下太阳辐射的漫反射作用引起天空亮度变化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利用互易性原理计算大气反射率、半球平均反射率和透过率的方法。对不同下垫面反照率对天空亮度的影响随观察天顶角的变化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观察天顶角的增加,下垫面的漫反射作用对天空亮度的影响也随之增强,特别当天顶角接近90°时,这种影响迅速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不同下垫面的反射特性对空调负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并计算了混凝土和草坪两种典型不同下垫面所导致的反射辐射和热辐射热量的差异,同时对它们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值在围护结构向室内传热量中的比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发现由混凝土地面导致的通过围护结构由室外向室内的传热量比由草坪引起的大26.94~58.55W/m^2。提出应尽量采用经绿化的下垫面,或者是采用向地面洒水等措施来降低下垫面的温度,以减少围护结构额外的得热量,从而减小空调冷负荷,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相似文献   

13.
针对侗族典型景观空间进行气候适应性规律数据化、可视化分析,对于侗族低能耗环境的构建及风雨桥的规划和保护具有重要价值。选取广西程阳八寨具有代表性的程阳桥、万寿桥,通过实测数据对比、人员活动观测、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微气候适应性。结果表明:桥内实测点与对照点相比,平均气温低0.70~0.82℃、平均湿度低1.05%~1.74%、平均风速高0.23~0.46 m/s,下垫面的平均温度比对照点低7.92~13.69℃,桥内外各气象因子存在显著差异;选址布局上,植被丰富、水域面积较大的区域有利于增加风雨桥湿度、提高风速;空间结构上,五重檐攒尖顶、歇山顶有利于减少太阳辐射和降低温度,且桥身较高有利于增强风速;周边环境上,建筑围合的风雨桥易形成主导风向,促进空气流动,桥内木材下垫面吸热、散热有利于调节桥内温度。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夏季湿热地区城市室外人行空间行人和骑行者的热舒适特点及热环境需求,通过实验观测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人行空间的热环境水平,行进中的行人和骑行者的热感觉、热舒适、热环境偏好及热接受度进行了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人行空间阴影率的变化,行人的热感觉变化比骑行者更敏感,舒适性水平低于骑行者;行人和骑行者的不舒适因素主要为过大的太阳辐射和过高的温度,SET*值越低,行人和骑行者感觉越舒适。使用者对夏季人行空间的热环境需求,行人为SET*≤ 30.2℃,对应热感觉TSV ≤ 1.4;骑行者为SET*≤ 32.9℃,对应热感觉TSV ≤ 1.5,行人和骑行者的热舒适状况和热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遮荫率越小,差异越大,行人对热环境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5.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密集度的迅速增长,以及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使得城市气候恶化,环境质量日益下降。为研究城市绿地与城市气候之间的关系,以武汉市东南部区域城市土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武汉城市冠层模型(UCM)的中尺度气象(WRF)数字模拟。经过对两个不同土地使用方式案例的气象模拟,提取气象模拟值的比较,寻找差异,揭示城市边缘区绿地被开发后对城市气候的影响。希望为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城市边缘区土地,改善城市气候环境提供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夏季城市不同功能区气溶胶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WPS(宽范围颗粒粒径谱仪)、Anderson-Ⅱ型9级撞击采样器测量了2008年夏季典型日南京钟山风景区、鼓楼商业区与江北工业区大气气溶胶数浓度谱分布和质量浓度,分析了城市不同功能区气溶胶粒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功能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均比较高,达到104 cm-3,数浓度谱均为单峰型,峰值集中在0.01~0.04 μm;其中气溶胶粒子数浓度主要集中在0.01~0.2 μm粒径范围内,其日变化受汽车尾气排放、混合层高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且呈现明显的双峰型:粒径为0.01~0.1 μm的超细粒子对总数粒子贡献较大,鼓楼为93.28%,江北为81.66%,钟山为66.52%;细粒子(粒径<1.1 μm)与TSP质量浓度的比值钟山为9.2%,鼓楼33.77%,江北24.98%;质量浓度主要为粗粒子(粒径≥1.1 μm)贡献,但是鼓楼与江北的细粒子的贡献也非常大,说明这两个功能区的细粒子的污染值得关注;数浓度和相对湿度(RH)有密切联系,当RH<75%时其峰值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当RH>75%时其峰值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减少,并且相对湿度对细粒子的影响要大于对大粒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城市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简写为LCZ)是一套用于城市气温研究的客观、标准、通用的局地热气候分类方法。基于LCZ方法对南京城市气温进行观测,分析了2016年夏季时段(7-9月)分布于南京城区至郊区的12个不同类型LCZ地块的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包括热岛日变化特征、平均热岛强度、日最高/最低温度差异、升温/冷却率差异。结果表明:各LCZ地块的热岛强度在日落后迅速增加,日落后3~5 h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这一现象与各LCZ地块的升温/冷却率变化特征相对应;城市化强度越高的LCZ地块热岛强度越大;午间部分地块出现城市冷岛现象;水域区(LCZ G)在白天有一定的降温效果,夜间则会产生热岛效应;各LCZ地块的夜间平均热岛强度差异明显,日最低气温差异显著高于日最高气温差异。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针对矿井掘进巷道的高温情况,选择射流风口至掘进断面15m的范围作为本文研究局部微环境对象,建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描述矿井掘进巷道湍流流动和温度分布的微分方程。对矿井微环境的空气流动及其热力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不同送风速度和送风温度下的掘进巷道微环境的流速场和温度场变化情况。数值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于确定矿井局部降温设备的送风速度、送风温度、制冷量和风机的驱动功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调研和实地测量,对重庆地区城市和村镇居民入户调研,分析了重庆地区城市和村镇居民夏季热环境调节行为,并讨论了年收入、空调拥有量和用电量三者之间定性关系。城市居民广泛使用空调降温,村镇居民空调使用主要集中于晚上,风扇仍是较多使用的降温方式。与村镇居民相比,城市居民年收入增加,空调拥有量和用电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自由面对潜艇水动力的影响包括入射波和潜艇兴波。在波高远小于波长情况下,将入射波问题和兴波问题分别考虑,然后线性叠加给出自由面对潜艇水动力影响。将随机海浪看作是若干个余弦平面进行波的叠加,其频率和波高由Bretschneider谱来决定。在入射波问题中,忽略了辐射波和绕射波的影响,并仅考虑不随时间变化的稳态力,它是航速、航深、海浪频率和浪向的函数。在兴波问题中,根据细长体理论采用源汇分布法计算其水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