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舒心蕾  高阳 《电气应用》2021,40(11):42-46
配电网作为满足用户用电需求、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关键环节,需要完善的保护自愈控制系统来保证.介绍了配电网保护自愈控制系统的三种类型,从电源侧、负荷侧以及电网稳定性三方面介绍了配电网保护自愈控制系统的需求,简述了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的特征,并介绍了在线状态监测、灵活可靠的通信网架以及故障隔离及恢复等自愈控制关键技术,提出并改进了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为提高自愈控制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介绍智能电网自愈的基本概念,阐述配电网自愈功能及相关技术,提出采用自愈速度和供电自愈率指标来评价配电网的自愈能力。把自愈速度分为毫秒级、周波级、秒级与分钟级四个级别;将供电自愈率定义为在统计期(如一年)内故障自愈恢复的总用户数与受故障影响的总用户数的百分比值。对我国开展短时停电损失研究、配电网自愈相关技术应用研究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与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智能电网自愈的基本概念,阐述配电网自愈功能及相关技术,提出采用自愈速度和供电自愈率指标来评价配电网的自愈能力.把自愈速度分为毫秒级、周波级、秒级与分钟级四个级别;将供电自愈率定义为在统计期(如一年)内故障自愈恢复的总用户数与受故障影响的总用户数的百分比值.对我国开展短时停电损失研究、配电网自愈相关技术应用研究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配电网自愈控制的概念、重要意义及实现条件,总结了实现自愈控制的几种关键技术:配电网快速仿真与模拟技术、智能微网及需求侧管理技术及广域测控技术等。由于智能配电网的自愈控制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对现有的配电网自愈控制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不足。分析结果表明,风险评估方法能够综合考量配电网络的各个方面,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发生后的严重性2个方面来综合评估配电网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5.
对自愈、自愈能力、自愈控制、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等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相关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围绕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的目标和实现策略,介绍了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相关的关键技术,分析了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应具有的功能,对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的架构、接口和相关指标进行了设计。所设计开发的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示范工程现场。示范工程现场实际应用表明,所设计开发的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能够满足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6.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愈是智能配电系统的重要特征。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是解决中国配电网长期以来存在的设备利用率低、供电可靠性低、线损率高等关键问题的核心技术。首先介绍了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的目标、技术方案与实施条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自愈控制研究与示范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智能配电网仿真、分析与试验,智能决策与网络重构,故障特性与保护,关键负荷保障等技术。最后,分析了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配电网自愈控制作为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方向,其主要功能——自我预防与自我恢复之间联系较少,缺少纽带。基于此,通过分析自愈控制技术的目标、实施基础与条件及自愈控制与有限广域保护的相似点与共同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配电网有限广域保护的新型自愈控制方式。该方案通过自愈控制与有限广域保护的融合,促进各项技术间的数据共享、指令互通,提高系统各环节的衔接效率及各设备的运行效率,使配电网更智能、更高效、更经济。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光伏并网配电网运行服务质量,提出基于物联网的光伏并网配电网自愈控制方法.利用分层分区协调的自愈控制技术,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光伏并网配电网运行状态的自愈控制图.在光伏并网配电网模型中引进自愈控制方法和原始方法,分别进行故障后的自愈试验.结果表明,方法可使配电网失电区域及时恢复供电,且满足光伏并网配电网自愈控制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自愈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标志之一.基于运行状态评估提出了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建立了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体系,重点分析了实现自愈控制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提出了包含系统运行状态和本地运行状态2个层级的运行状态评估;基于运行状态评估实现了可进行快速/局部控制的自愈控制系统,并注重协调系统与本地元件的控制;对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控制,则注重对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充分协调.  相似文献   

10.
建设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电力系统进展的最新动力,自愈控制是智能电网最重要的特征。通过分析城市配电网的结构特点,阐述了基于配网自动化系统和SCADA系统的自愈控制基本原理、故障定位机理、故障自动隔离机制和健全区域自动恢复机制,并列举北京城区的一条故障线路的自愈处理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自愈是智能配电系统的重要特征,通过对配电网分段开关的优化配置,不仅可以使配电网满足经济性和可靠性要求,更能使网架本身具有良好的自愈性。为体现自愈要求,分别从自愈时间、用户和负荷的角度提出了智能配电网自愈能力的评价指标以及负荷自愈率的分块计算法,在传统开关优化配置的目标函数中加入停电中断费用,在约束条件中增加了最小自愈率的约束,并通过对惯性系数和学习因子的调整改进二进制粒子群算法来求解适应自愈要求的配电网开关优化配置问题。最后,通过算例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力系统在新世纪面临的智能电网建设,分析其中的自愈性问题。比较网络自愈性同目前稳定控制系统的特点,利用稳定控制系统的运行经验,指出智能电网网络自愈性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状态估计作为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的数据出口和态势感知工具的核心板块,需要在1个数据采集周期内对全网进行1次状态估计计算,传统的配电网状态估计算法不能满足以上要求,需要研究高效的配电网状态估计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短期负荷预测的智能配电网的状态估计方法,为自愈控制状态评估模块和潮流计算模块提供所需数据。该算法将预测速度快、预测精度高的超短期负荷预测技术引入智能配电网状态估计,实时预测节点负荷,实现了配电系统节点负荷的实时跟踪;采用指数函数抑制不良数据的影响,提高了状态估计的精度;利用配电网潮流计算的前推回代算法计算状态变量的初始幅值和相角,提高了算法的收敛性;考虑了分布式电源接入,体现了智能电网透明开放的特点。基于IEEE36节点标准算例的计算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吴静子  魏登峰 《电力学报》2014,(3):206-210,222
首先根据配电故障自愈系统的基本功能及配电网的供电要求,建立了以计算最大自适应度值为计算目标的配电网故障自愈目标函数及其相关参数的约束条件;随后介绍了基于浓度的改进粒子群寻优算法的工作原理及其实现步骤;最后结合配电网故障自愈目标函数和改进粒子群算法,提出了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故障自愈控制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实现流程图和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配电网故障自愈控制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5.
魏杰  陈奇志  潘虹  古树平 《电力学报》2009,24(6):467-470
基于JADE平台采用多代理思想建立ACSI服务器模型,在局域网下的两台计算机上实验模拟基于IEC61850的IED设备即插即用功能。重点实现了IED设备对服务器的目录服务获取功能。通过实验验证了IED设备的即插即用过程既是一个设备寻找发现过程,也是一个服务获取和声明过程,验证了设备自描述的正确性和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智能配电网自愈需要大量广域分布式控制系统,形式化校验技术可以在这些系统的控制逻辑与协议验证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介绍了形式化校验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形式化校验技术在实现配电网自愈中的故障预警、故障诊断以及核心算法与协议的模型认证中的作用,并以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算法的形式化校验为例,详细分析了使用形式化校验技术对配电网自愈核心算法进行验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传统联网运行下微型电网电压自愈控制方法使用电流差动保护措施,无法远程控制馈线开关,不能快速实现电压自愈。提出一种新的自愈控制方法,将MAS分布式控制系统引入联网运行下微型电网电压自愈控制中,通过双层MAS结构中下层各Agent将微型电网运行情况及故障信息反馈到上层微型电网Agent后,制定最终自愈控制方案,并下达命令进行优化自愈恢复;通过各Agent间协作快速定位电网故障和进行电压自愈控制,其中故障定位时,Agent基于改进差动电流判断故障发生依据和支路故障判断依据,实现故障定位分析;电压自愈控制时采用启发式搜索方法形成供电恢复路径,各个联络开关处Agent发送恢复命令至故障末端分段开关处Agent,并通知本地Agent开挂合闸,实现微型电网电压自愈。通过实验表明,该自愈控制方法故障定位精准,自愈恢复耗时仅为0.27 s,自愈控制性能佳。  相似文献   

18.
自愈是智能配电系统的重要特征。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使配电网具有自我感知、自我诊断、自我决策、自我恢复的能力,实现配电网在不同状态下的安全、可靠与经济运行。介绍了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内涵与特征,特别是自愈控制目标和控制技术方式,并以不同技术水平系统的故障处理为例分析了几种典型的自愈控制技术实现方式。最后,详细介绍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