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制粉去除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飞  刘阳  邢福国 《食品科学》2013,34(11):62-66
采用自然污染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不同程度的9种小麦为材料,通过检测其经实验制粉工艺得到麸皮、细麸、不同出粉点面粉包括最后统粉的DON含量,探索小麦实验制粉工艺去除DON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小麦实验制粉工艺后,能够重新分配小麦中的DON毒素,存留在面粉中的DON总量仅为原来小麦的31.03%~50.39%,并主要分布在小麦的表皮中,在小麦胚乳中也呈从内到外逐渐升高。制得面粉统粉中DON含量减少23.67%~58.97%,心磨粉最高能减少70.51%。小麦籽粒DON含量与制得面粉中DON含量之间呈幂函数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0.498x1.206(R2=0.991),随着DON污染程度越低,DON含量减少率越大。以上实验证明,小麦制粉工艺是一种有效的去除小麦中DON毒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呕吐毒素,即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含量的相关因素,研究小麦不同粒型及籽粒不同部位DON的污染特性、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染病、破损,籽粒粒径及虫蛀类型对DON污染均有影响,DON含量与不完善粒含量呈显著的弱正相关,与赤霉病粒含量呈显著的强正相关。相同品种的小麦样品,小麦不同粒型和籽粒不同部位,DON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赤霉病粒显著高于未染病粒,破损粒显著高于完整粒,小颗粒显著高于大颗粒,籽粒胚部显著高于胚乳,粒面DON含量占35.2%~52.1%。胚乳结构越靠近外层,DON污染越严重,越靠近籽粒中心,DON污染越轻,制粉后外层麸皮DON含量较高,而可食用的小麦粉含量较低。小麦通过分级、分选、水洗和制粉加工可有效降低DON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通过检测小麦清理工艺中各步骤的小麦和6种污染程度不同的小麦实验制粉后各粉路的DON含量,研究清理和制粉对小麦中DON的去除效果;通过检测污染前后小麦籽粒及其小麦粉的品质指标的变化,研究赤霉病对小麦及小麦粉食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清理和制粉均对DON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赤霉病感染小麦的加工和食用品质均下降,并随着污染程度的加深,品质越来越差。经过清理后,小麦中的DON含量由初始的1.56mg/kg下降到1.18mg/kg,DON去除率达24.36%,其中擦皮除菌机和色选机的清理效果最佳。6种污染程度不同的小麦实验制粉后,DON均有不同程度的去除,最高可达46.96%,轻度污染的小麦制粉后可达到国家产品安全标准要求。小麦中DON主要集中在小麦皮层部分,从外到内依次降低,小麦中心胚乳的DON含量最低;赤霉病对小麦及小麦粉的品质有较大影响,使小麦籽粒内部结构疏松,小麦粉烘焙品质和流变学特性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使用不同加工方法对小麦籽粒不同部位呕吐毒素(DON)含量的影响,得出:1、皮粉、芯粉中DON的含量低于全麦粉中DON的含量,DON主要分布于小麦的表皮附近。2、小麦制粉前进行筛杂或清洗对降低DON的效果不同。筛杂对降低皮粉、芯粉中DON的效果更好,清洗对降低粗麸、细麸中的DON效果更好。3、使用不同加工方法产生的小麦粉或麦麸中DON含量几乎相同。4、当全麦粉的DON含量低于1.56 mg/kg时,通过筛杂、清洗、磨粉后芯粉的DON含量可能会低于1 mg/kg的规定值。  相似文献   

5.
《粮食与油脂》2016,(1):67-68
采用受自然污染呕吐毒素(DON)程度不同的4种小麦,通过检测实验磨制粉得到的不同出粉点样品,以及整麦粉碎得到的全麦粉的DON含量,研究小麦DON毒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受污染小麦的DON毒素主要分布在不完善粒和小麦皮层中,在小麦胚乳中从外到里呈递减分布。因此,小麦重力分级工艺是去除轻质小麦、降低面粉DON含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选用不同梯度呕吐毒素含量的小麦样品10份,通过测定样品赤霉病粒去除前后的呕吐毒素含量,以确定呕吐毒素在正常小麦和赤霉病粒中的分布比例情况。结果表明:小麦中的呕吐毒素60%左右分布在赤霉病粒中,在正常麦粒中也有一定分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53份自然污染真菌毒素的小麦进行制粉,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籽粒、面粉及麸皮中呕吐毒素(DON)的含量.结果显示:麸皮呕吐毒素含量最高、籽粒次之、面粉最低,说明DON在小麦籽粒中分布不是均衡的,皮层含量高,胚乳含量低;分组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小麦籽粒DON含量的增加,面粉DON含量占小麦籽粒DON含量比例逐步增加,而...  相似文献   

8.
采用胶体金快速定量法,对不同梯度赤霉病粒含量的小麦样品进行呕吐毒素的检测,并绘制曲线。结果表明,当小麦赤霉病粒含量超过2.5%时,呕吐毒素存在一定的超标风险。本研究对基层粮库小麦入库,以及通过测定赤霉病麦粒含量来判断呕吐毒素超标程度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助于粮库提高呕吐毒素检测效率,提高收粮速度。  相似文献   

9.
以2016~2019年江淮下游地区新收获小麦为监测对象,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系统分析不同呕吐毒素(DON)含量小麦的籽粒特征。结果表明:随DON含量增大小麦各类粒型呈现明显不同的变化规律,赤霉病粒、发芽粒和破损粒比例均呈现变大趋势,而黑胚粒则无相关性;玉米赤霉烯酮(ZEN)随DON含量升高而变大且呈显著线性关系。不同年份"纵向监测"与同年份"横向监测"其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0.
小麦赤霉病不仅会导致粮食减产,更会引起多种真菌毒素的高污染风险。将染病小麦进行实验室制粉并湿法分离统粉中的粗淀粉、谷朊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系统的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以及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含量,以探究赤霉病小麦在制粉及其湿法加工中四种常见真菌毒素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研磨制粉及湿法加工对真菌毒素的分布影响显著。制粉加工后,皮磨和心磨系统粉的DON、AFB1、ZEN和OTA含量比原粮显著降低,降低率分别为1.38~16.24%、20.47~71.77%及26.71~69.51%;湿法加工产物中,DON消减为相应统粉的4.88~12.11%,AFB1与OTA浓缩富集,富集率分别可达统粉的2.55、3.65倍,粗淀粉中ZEN消减为统粉的12.70~15.83%,谷朊粉则富集为统粉的4.11倍。研究表明,在工业生产中,可根据赤霉病小麦的感染类型及程度,适当选用研磨或湿法加工等合适的方法加工处理。  相似文献   

11.
采集赤霉病含量不同的小麦样品为检验组,用赤霉病粒小麦配制成不同病粒含量的梯度小麦样品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感染赤霉病后的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结果显示,控制小麦赤霉病含量≤3%,可确保小麦呕吐毒素含量符合国家粮食卫生指标规定,由此指导基层粮库小麦的收购工作。  相似文献   

12.
研究检测小麦样品中容重、赤霉病粒、不完善粒、色泽以及呕吐毒素等指标,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小麦呕吐毒素含量与赤霉病粒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并检测小麦籽粒不同部位呕吐毒素的含量。结果显示,皮层、糊粉层高于胚乳;对小麦进行筛理,去除杂质和赤霉病粒,发现经过筛理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会下降4.6%~22%;对比分析小麦粉和小麦粉馒头中呕吐毒素的含量,发现小麦粉通过蒸煮等加工过程,呕吐毒素含量并不会减少,仍然有较高残留。  相似文献   

13.
收集不同地区,4个厂家的12种商业麦麸(粗麸、细麸)进行理化及安全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麸皮间存在较大差异,同类小麦得到的粗麸与细麸间也存在差异。其中粗淀粉含量差异性(CV=23%)最大,粗蛋白和植酸含量差异性(CV=8%)最小。小麦麸皮氨基酸组成中谷氨酸平均含量最高为3.11%,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低为0.03%。安全指标测定中呕吐毒素有4个样品超标,赭曲霉毒素有2个样品超标,其他毒素均未超标。重金属测定中仅镉含量有1个样品超标,其余均在限定范围内。细麸相比粗麸中灰分、总膳食纤维和呕吐毒素的含量更高。而粗脂肪、粗蛋白、粗淀粉、植酸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是细麸中的含量高于粗麸中的含量。这种规律与粗麸、细麸的主要组成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小麦病斑粒进行分类,将不同类型病斑粒、热损伤粒、胚部内霉粒以不同比例回掺入完善粒中,研究其对小麦中呕吐毒素的影响,旨在为小麦收购、储存及加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病斑粒对小麦中呕吐毒素的影响不同,其中赤霉病粒与呕吐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系数高达0.91,其他种类病斑粒与呕吐毒素积累之间无明显规律,但若含量超标也存在呕吐毒素含量较高的情况;热损伤粒及胚部内霉粒与呕吐毒素含量相关性不大,表明小麦中呕吐毒素的产生主要由赤霉病粒引起,其他不完善粒对呕吐毒素的积累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不但会造成小麦减产、降低籽粒品质和价值,还可能会导致真菌毒素污染。本文采用柔性刮擦机对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不同污染水平的小麦进行柔性刮擦处理,采用国标方法测定处理前后呕吐毒素的变化。结果显示,低污染水平(DON <3 000μg·kg-1)的小麦经过柔性刮擦机的柔性打击、刮擦、磨削,呕吐毒素的脱除率可达66.2%及以上;而对于呕吐毒素污染严重的小麦(DON> 5 000μg·kg-1),呕吐毒素多分布于籽粒内部,柔性刮擦机对呕吐毒素的脱除率仅达到12.8%。工业生产中可根据真菌毒素的污染程度,选用柔性刮擦机对小麦中真菌毒素进行脱除,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小麦赤霉病粒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烔毒素含量有密切相关。将赤霉病粒以一定梯度添加,再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小麦中DON、ZEN含量。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赤霉病粒的增高DON、ZEN含量增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赤霉病对小麦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12年江苏产硬质白小麦,制备不同赤霉病含量的小麦样品,探讨不同赤霉病含量对小麦籽粒品质、小麦粉品质影响程度,以及由小麦赤霉病病原菌分泌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在小麦籽粒中积累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小麦样品中赤霉病麦含量的升高,涉及小麦籽粒品质、小麦粉品质的主要指标明显下降;同时DON毒素在小麦籽粒中积累分布,皮层中含量明显高于胚乳(小麦粉)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以人工染菌的小麦为原料,对小麦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制粉和分层研磨,分析小麦中赭曲霉菌丝体的分布规律以及加工工艺对赭曲毒素A(OTA)的去除效果。结果发现,赭曲霉菌丝体主要依附在小麦两端的表皮上,并逐步向内延伸。OTA含量为2.26~185.4μg/kg的小麦制得的小麦粉中OTA含量减少了50%~68%。麸皮和细麸中OTA平均总量之和约为72.75%,OTA主要分布于小麦的麸皮和细麸中,而在胚乳中则很少。通过检测小麦经分层碾磨设备后各样品的OTA含量,发现分层研磨可以有效去除小麦中的OTA毒素。经3次研磨后,脱皮率约为18%,脱皮小麦中OTA的含量减少了44%~63.06%。在制粉和分层研磨过程中并没有促进OTA的生成或消除,只是对其进行重新分布。  相似文献   

19.
批量采集小麦样品,检测不完善粒和呕吐毒素值,研究小麦中呕吐毒素与各不完善粒相关规律。研究结果发现,呕吐毒素与不完善粒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呕吐毒素与赤霉病粒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呕吐毒素与黑胚粒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呕吐毒素与发芽粒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对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初步判定,应以赤霉病粒含量为主,适当参考不完善粒总量和发芽粒,而黑胚粒参考价值不高,粮食种植、购销主体可以此实现小麦质量初步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臭氧对不同基质中呕吐毒素(DON)的降解效果及其规律,本研究采用臭氧来处理不同状态下DON纯品和赤霉病小麦,并初步探究了小麦组分对臭氧降解DON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可以在短时间内降解水溶液中的DON纯品和固态DON纯品,在处理浓度为10 mg/L、处理时间为60 s时,DON的降解率可达90%;臭氧可以有效降解小麦中的DON,料液比对小麦中DON的降解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当小麦粉与水的料液比为1:6时,臭氧可将初始含量为1.82 mg/kg的全麦粉中DON含量降解至国家标准限量 (1 mg/kg)以下。此外,在臭氧降解小麦中的DON时,小麦麸皮、淀粉和蛋白均对其降解效果有着明显的阻碍作用,且蛋白的阻碍作用最大。由此可知,臭氧可以显著降解不同状态下的DON纯品,对小麦各组分中的DON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并且臭氧对DON纯品的降解效率要显著高于赤霉病小麦,说明小麦各组分对臭氧降解DON有一定影响,其中蛋白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不同基质中的DON的臭氧降解效果不同,且该降解效果受臭氧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样品与臭氧接触面积、样品水分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