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吴泥塑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面临着传承新的挑战。通过梳理大吴泥塑的历史与发展,分析其在传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吴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3.
文创产品设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我们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创设计前,要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资源,再运用设计手段对非遗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设计.文创设计不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计中起到积极作用,还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培育也起到积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保持活态,要发展就必须先活下来,其... 相似文献
4.
5.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生产创造的宝贵结晶,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成果。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且目前我国的非遗保护机制也不完善,部分地区虽会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制订了一些地方性保护条例,但多属于行政管理层面的内容,且由于效力问题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这就导致在对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进行传承开发时,可能会面临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因此,文章将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分类施策,推动其有效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徽州竹雕与徽州砖雕、徽州木雕、徽州石雕并称为“徽州四雕”。徽州竹雕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渊源悠久,具有极高的学习研究价值。通过文献查阅、实物调研等方法,梳理了徽州竹雕的发展历程、文化题材和内涵、雕刻技法以及徽州竹雕的文化、社会、艺术价值等内容,调查了徽州竹雕现有的传承成就,总结了徽州竹雕面临的传承人缺位、传播方式滞后、年轻市场流失3个传承困境,提出了竹雕保护数字化、竹雕传播网络化和竹雕应用创新化3个徽州竹雕技艺传承的创新发展途径,为徽州竹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将徽州竹雕融入现代生活并得到传承提供了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遗存的瑰宝,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价值极高,而非遗保护中"活的遗产"传承人机制研究和探索是非遗事业中的核心要素及重要环节.近些年,国家战略的调整和相应对策改动都对非遗事业的保护及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甘肃省开展的非遗培训有效建立了非遗保护机制与知识转移及保护对策.文章从传承人、技艺、知识... 相似文献
8.
"五芳斋裹粽技艺"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也是我国粽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传统手工类的"五芳斋裹粽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对五芳斋裹粽技艺的保护方式和传承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建立裹粽技艺文化展示区、依靠节日庆典活动、高校文化教育传承、数字化保护等方式来来推动手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10.
手工盘扣作为中国传统技艺元素之一,其工艺制作流程以纯手工制作方式为主,承载了古老绳结技艺的文化内涵.文章结合了常州地区文旅融合大背景下非遗项目的挖掘、保护、传承和推广工作,选择传统手工盘扣文创设计为载体,从打造本土IP社交名片、加深常州旅游内涵、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和提升互联网传播力5个方面进行研究,对探... 相似文献
11.
分析陕西非遗扎染传承面临的问题。利用现代科技提高非遗扎染的生产效率,并在色彩设计、图案设计、工艺设计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扎染图案,研究非遗扎染技艺的传承策略,提出新的传承理念和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12.
缂丝作为苏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目前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通过分析缂丝行业出现的后继专业人才缺乏、产品应用领域局限、流通市场缺失规范等现状,认为应该积极探索与开拓各种路径及形式,架构从体制管理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体系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缂丝文化技艺。提出将缂丝文化技艺纳入城市发展规划、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与基金、搭建文化展示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的实体、传承技艺与创新技法、打造精品与树立品牌等具体实施建议,使缂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享誉海外。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生态角度出发,以蓝印花布为案例,研究传统印染非遗技艺.通过分析南通蓝印花布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对传统印染非遗技艺进行传承和创新的意义,提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坚持生态环保理念、树立全民传承意识、创新图案色彩设计、拓展应用产品范围与革新制作工艺技术等传承和创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文化先行、以人为本,是数字助力的多元跨界、兼容并包的。以数字技术挖掘非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结合数字设计、元宇宙、大数据平台和新媒体媒介,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糖画技艺的传承发展现状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工业时代背景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糖画技艺的传承,以及对传统糖画技艺的制作技艺的考辨.文章共分为三部分:首先,阐述工业时代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工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的变化;其次,了解糖画的由来、特点及传统技艺... 相似文献
17.
18.
潮汕抽纱与潮绣都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瑰宝。针对有人对它们混为一谈的片面认识,采用比较的方法,从历史渊源、材料色泽、图案针法等角度对其进行具体的梳理和辨析。研究结果表明:潮汕抽纱与潮绣两者之间既同中有异、各具特色,又异中有同、相互交融。同时,还针对两者濒临失传的现状,从成立培训机构,向精品化发展;开拓礼服市场,向时尚化发展这两个方面,提出对其进行保护传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校做好非遗传承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明晰非遗教育理念,创新宣传方式;健全非遗课程体系,构建互动教学模式;打造非遗“双师”队伍,开展师资培训;搭建非遗实践平台,加强产学研融合等措施,推动高校非遗传承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