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世纪的荷兰绘画面貌多样,产量丰富,大师辈出。艺术大师把历代传承的艺术技法吸纳综合,以极具个人特色的方式加以运用,成为其作品的签名式特征。本文解读和对比三位17世纪荷兰艺术大师的绘画笔触,寻求其艺术品质的独特性和永久价值。维米尔继承了前辈大师严密隐藏的精细笔触,构建含义模糊的故事空间;哈尔斯开创绘画笔触的独立视觉价值,既逼真还原了材质质感,又营造出让人持续观看的富有张力的画面;伦勃朗的笔触让位于画面整体感,通过精密构建色彩和明暗的细致变化,让光的布置占据画面主导,整幅画中的人与物融化在具有精神性意义的明亮光线之中。  相似文献   

2.
萨法维王朝是波斯细密画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工笔花鸟画融入波斯绘画艺术的重要时期。编纂于16世纪中叶的萨法维宫廷画谱《巴赫拉姆·米尔扎集册》,不仅收录众多14至16世纪初优秀的波斯绘画与书法作品,还收藏有中国明代画家的工笔花鸟画及波斯艺术家对中国画的临摹之作。该册充分展示了波斯艺术家历经跨文化艺术交流的传播、采纳与融合三个阶段,学习中国绘画技巧,提取中国艺术精髓并将中国花鸟元素进行转译的过程,揭示了波斯细密画与中国画的融合对波斯艺术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静物画是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绘画的主要题材和描绘对象,对艺术而言,它像是人类的一种意识形式,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在中国绘画中,静物图像从次要元素逐渐作为绘画创作的主体。历经秦汉、魏晋、隋唐…明清时期的发展,中国传统静物图像趋于成熟。到了近现代在战争的影响下,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构图法则、表现形式等,打破了中西艺术界限,舍弃中国画中静物图像传统的表现形式,将现实生活中的题材进行描绘,画面中既有装饰画的趣味性又有中国画的意境美,造就了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为中国现代绘画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艺术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丝绸精美纤小,价值高昂,利于远程帆船运输。16~19世纪初的国际丝绸贸易,主要由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以及英美人所把持。文章分时期列述了西方帆船丝绸贸易概况及中国生丝出口量资料。  相似文献   

5.
中国绘画色彩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即色、墨色彩语言的表现。本文随时代变迁看传统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审美特征以及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语言创新的艺术风貌,探究当代新形势下工笔花鸟画多样化的色彩语言表现形式与审美趋向,以期在保留传统"本色"的前提下拓展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越南家具的风格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越南家具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在这期间,越南的家具具有很高的艺术与技术价值,且是东西方和本地家具风格的结合.本文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越南家具的家具材料、造型与装饰风格等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中国和西方家具对该时期越南家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油画艺术起源于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期间,随着时代的变化历经着不同时期下的发展演变。油画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呈现了油画艺术在创作中的艺术审美与价值。文章以动画和油画两者的结合创作实现艺术语言的情感表达,研究油画语言与动画技术的融合,通过分析油画动画《老人与海》与《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中油画语言在动画技术上的呈现形式与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8.
油画是自西方引入的外来画种,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吸收、融汇,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门类。中国油画的发展主要是在20世纪后半叶,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油画的创作内容和形式都有了重要变化,创作门类主要是历史画、肖像画、风景画和静物画。在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油画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油画创作出现多元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冯志学 《辽宁丝绸》2023,(1):17-18+51
近几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时装艺术”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在具有“别现代”空间化结构的中国正处在一种“跨越式停顿”的时期。这个时期各种西方思潮主义与本土价值理念互相碰撞与摩擦,并且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时装审美理念。从别现代视域出发,对中国当代时装艺术及审美形态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花鸟画风格在唐以前尚处于孕育之中,在五代时期渐露端倪,并逐步繁荣壮大。徐熙野逸,黄家富贵的绘画风格的出现不仅为后代提供了楷模和标准,更奠定了五代及宋初的花鸟画的美学品格,使中国花鸟画有了新的主题和面貌。同时对宋代初期的花鸟画也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工笔花鸟画因其丰富的构成元素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写实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艺术感染力和视觉表现力之强,影响着绘画艺术的审美体验。工笔花鸟画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千年优秀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千年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对提升服饰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裴超 《北京服装纺织》2012,(12):216-217
他被誉为汉上书画界的一代宗师,也曾是书画篆刻大师徐松安的得意门生。他17岁即以仿制中国古代绘画为职业。1979年他考取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执教山水画和花鸟画,并从事现代水墨艺术的探索与研究。现潜心致力于“心象风景”创作。据雅昌艺术指数显示,截至2011年秋季,他的作品拍卖价格为18449元/平尺,达到现代水墨画近十年最高值。他便是现任中国八大美院之一的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刘一原。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对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其中丝绸之路是18世纪法国出现中国风尚现象的重要成因,其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笔者借由西方的知识论建构和文字记载,结合18世纪法国家具装饰中的中国风尚现象,揭示西向东望中的中国所产生的印象已融入西方华丽的装饰艺术潮流的景况,阐述现象背后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百钧是一位享誉当代的花鸟画大师,对中国当代的花鸟艺术贡献颇多。他的作品中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作品大多充满乡野情趣,以日常生活中的题材入画,使作品富有朴素而浪漫的意境,他特别的创造活力使他的作品与传统程式化的花鸟画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以雅致、清新的格调塑立了现代花鸟画的新定位,用现代人的眼光与手法完美的诠释了宋人对工笔花鸟的一丝不苟与精致刻画的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15.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经适应了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求,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日渐成熟,皮革制品及各类皮具图案类型逐渐丰富。皮革制品图案设计的种类丰富,有利于提高皮革产品外观的审美层次性,同时可以对中国花鸟画文化发展及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分析中国花鸟画的基本元素,提出了利用中国花鸟画元素融合于皮革制品图案设计中,以此解决皮革制品图案设计中的单一性。结论:以花鸟画元素图形提炼进行皮革雕刻图案装饰,从而提高皮革制品图案设计的艺术效果、增强其皮革产品的文化品位,进一步推动皮革产品外观造型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东方贸易与中国外销丝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宣萍 《丝绸》2002,(6):43-45
16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欧洲与中国的海上贸易之路,17世纪中国丝绸大量输入欧洲,引发了中国风格在欧洲的流行热潮,并于18世纪达到顶峰。与此同时,产生了一批专为欧洲市场加工的中国丝绸,它们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章论述了这一特定时期中国外销丝绸的时代背景和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荷兰代尔夫特的一块青花瓷板画作为西方"中国风"的一个标本,考察17世纪以来"中国风"设计在生产模式、物质性、视觉性以及更复杂的场域和空间中的混合状态,进而为艺术史和设计史中对"中国风"的解读提供一种更有文化包容性的角度。  相似文献   

18.
张兰星 《丝绸》2021,58(10):95-100
在近代,由于日本养蚕缫丝技术落后,以及日本人喜欢丝织品,再加上生丝贸易有利可图,荷兰人便将生丝批量运往日本销售.文章结合历史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17—18世纪日荷生丝贸易的盛衰变化.在1640年德川幕府锁国前,日荷生丝贸易兴起并兴盛.17世纪中期日本锁国,荷兰人的商贸活动受限,生丝贸易受到不利因素影响.至18世...  相似文献   

19.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莫高窟被公认为我国四大石窟艺术中最典型的圣地,其主要艺术价值体现在壁画艺术形式上,即所谓的"敦煌壁画"。敦煌壁画始于公元366年,大致跨越了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这一漫长的历史长河。其中,占主要地位的北魏与唐朝时期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壁画风格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17世纪中期,由中国传入英国的茶和茶具是最早的全球化商品之一,也是导致近代东西方社会文化变革的关键性物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茶在传入英国之后也发展成了英国人的文化认同。通过检视与梳理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茶具从中国传入英国之后所经历的本土化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茶具形制的变化,可以窥见在全球贸易网络形成过程中,设计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塑形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