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王勇  朱龙涛 《工业工程》2012,15(6):50-56
在市场需求不确定下,假设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关于风险态度的信息不对称,研究由单个风险中性制造商和损失规避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系统。运用Stackelberg博弈分析分散系统下的决策行为,并用收益共享契约来实现集中系统下的供应链协调。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散决策系统下,双方风险态度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供应链效率在“双边际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损失;集中系统下收益共享契约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从而提高损失规避型零售商的最优订购量。算例分析显示,信息共享可以有效提高供应链参与双方的期望效用.  相似文献   

2.
不对称信息下闭环供应链的定价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博弈理论,研究由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中各成员的定价策略,分析在制造商为领导者,但零售商具有私人回收成本的情况下零售商的谎报行为,给出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双方的定价策略,将其与对称信息下的相应定价策略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零售商的谎报行为对闭环供应链各成员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对称信息下逆向供应链契约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造商对废旧产品的回收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逆向供应链的实施和协调.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甄别博弈的显示性原理,探讨不对称信息下逆向供应链契约设计问题.分别基于政府不参与逆向供应链运作、政府对制造商实施奖励、政府对制造商实施奖惩三种前提,建立决策模型,得到不同模型下制造商提供给零售商的契约设计策略.三种契约比较分析显示:政...  相似文献   

4.
基于不对称信息的闭环供应链激励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别对制造商能获得回收市场真实信息和无法获得真实信息两种情况,设计了提供给第三方的线性合同的,并基于报童模型给出了制造商的最优生产决策.最后用仿真试验研究了市场情况以及回收量与需求的波动对制造商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信息不对称时发生突发事件供应链的协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供应商发生突发事件后,在集中供应链、不存在转移支付时的分散供应链、存在转移支付且零售商订单拖欠成本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的分散供应链四种情况中,使用转移支付协调该供应链.将各种情况进行对比并说明,信息对称时,通过转移支付能够达到供应链的整体最优;信息不对称时,转移支付无法使得供应链达到整体最优.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项目主体之间博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般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行为主体三方之间的行为博弈模型,分析了博弈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最后从建立完善的建设管理制度、事先监督机制与事后惩罚机制、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规范项目主体行为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供应链库存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芳  乔卓  董颖颖 《工业工程》2003,6(2):58-60
在分析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供应链中企业决策行为的基础上,建立了数量模型,通过模型的求解,指出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即便是市场需求稳定,由于上游厂商在决策上的时滞,拥有信息较多的下游厂商的决策行为会导致在不同时间段上游厂商面对的需求的波动和库存积压。最后与传统模式下库存控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缪小明  杨立国 《工业工程》2007,10(5):29-33,45
分析了供应链中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复杂的信息共享决策及策略互动.通过将合约风险、创新信息盗用引入博弈模型中,分析了信息盗用风险导致信息共享与投资决策扭曲的现象,提出政府应该严格立法,以充分保障制造商的创新成果,促进信息共享,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  相似文献   

9.
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供应链突变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分析了供应链发生中断后,供应商在与分销商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如何设计最优合同中各主要参数,以降低自己的期望损失,同时通过理论公式和数据模型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最优合同中各要素以及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影响,并联系实际对不同情况下供应商的合理风险储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不对称下多参与者的二级供应链协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只有供应商与经销商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在经销商需求预测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分析了有三个参与者的二级供应链协作机制,设计了最优激励契约进行信息甄别与渠道协作,并分析了其有效的原因,给出了算例。结论表明: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制造商针对不同类型的经销商设置与之相应的提前采购批发价,可以激励经销商们各自向供应商传递真实需求信息并将供应链库存在三个参与者间进行合理分配,避免三方博弈最终起到协调渠道库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收益共享的供应链协作契约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建立了由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研究了供应链分散决策与协调决策下的双方收益问题,发现协调决策下整条供应链收益大于分散决策时整个供应链收益,但整条供应链的收益增加并不能保证合作方的收益均能增加,因此需要通过利益协调来激励供应链上的各方积极参与合作.为此,提出了基于收益共享的供应链协作激励机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这种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引入碳排放税及消费者低碳偏好,对供应商主导的二级供应链减排博弈展开研究;进而通过逆向归纳法求得序贯行动的精炼子博弈纳什均衡,并采用数值实验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在外生碳税下供应商和制造商都将采取减排策略,可求得最优产量与单位产品减排量,但征收碳税并不一定能够保证碳排放总量的降低;供应链中一方的减排行为将激励另一方增加单位产品减排量;企业减排成本系数越低,征收碳税对控制碳排放总量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他偏好下基于批发价格契约的供应链协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决策主体的利他偏好行为引入供应链决策模型,建立了批发价格折扣契约下由自利偏好\利他偏好的供应商、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即完全自利型供应链、零售商利他型供应链、供应商利他型供应链、完全利他型供应链。通过数理模型推导和数值分析得出:供应商(零售商)更愿意与利他型零售商(供应商)进行合作;零售商的利他偏好行为不能缓减供应链"双重边际效应",供应商利他偏好能缓减却不能消除供应链"双重边际效应",但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他行为都有利于增加供应链效用。这些理论能够为供应链决策主体选择合作伙伴类型提供理论支持,并丰富行为供应链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蹇明  宗涵  鲁工圆 《工业工程》2015,18(3):10-16
考虑销售价格变动对服装行业供应链的影响,以博弈论为基础,建立了单次订购两阶段销售模型,通过对单一契约以及组合契约对服装供应链协调性分析,得出:组合契约优于单一契约,当供应链系统最优时,单一契约参数的设计依赖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结构,组合契约的参数设计与市场需求无关;通过设计合理的批发价格和契约参数,组合契约能够协调服装供应链;销售价格的变动会对组合契约的参数设计产生影响;特权使用费的转移支付有助于协调服装供应链。最后通过某一服装企业案例作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收入共享契约下,借助条件风险值理论研究风险规避零售商和风险中性供应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协调定价模型,推导出随机需求受价格影响的零售商最优零售价格、库存因子以及供应商最优批发价格。讨论风险规避系数、市场弹性系数和收入共享系数对分散供应链系统以及各成员运作绩效的影响。最后,进行数值算例,数值结果表明,随着零售商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零售商和供应商运作绩效呈递减趋势,但采用收入共享契约可以有效的减少供应链系统以及各成员独立运作的绩效损失;当收入共享系数一定时,需求价格弹性系数越大,供应商和零售商运作绩效越小;然而零售商和供应商运作绩效并不受成本比例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许彤  张雄 《工业工程》2019,22(5):75
在低碳供应链背景下,建立制造商存在资金和碳排放双重约束下的Stackelberg博弈定价模型。探究了无资金约束、提前支付和银行贷款3种情形下企业定价和制造商融资决策问题,并分析了相关因素对最优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银行利率小于提前支付折扣因子时,制造商始终选择提前支付融资模式;反之,制造商的融资模式选择会受到碳排放影响因子和碳价的影响。而消费者偏好绿色产品时,可以减少制造商的融资规模,但会造成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的减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我国各地碳交易市场建设步伐迅速,在全国7个试点省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大体建成,运作亦趋于成熟,计划2017年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但纵观如何从以下到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碳市场建设,由于标准"打架"、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信息规范、碳排放信息披露义务与方法方式的准则和规范尚未建立、碳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将大大约束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的积极性,以企业为市场主体的活力相对滞后.本文从标准化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8.
考虑市场随机需求、产品绿色度、绿色研发成本等因素,研究绿色农产品三级供应链协调问题。首先,构建了不同决策模式下供应链成员的利润模型,发现合作可提高供应链整体收益,随后构建"收益共享-成本共担"混合契约对绿色农产品供应链进行协调。研究结论表明:混合契约能够降低绿色农产品售价,提高绿色度,增加绿色农产品市场需求;合理比例的收益共享和成本共担可使各个绿色供应链成员达到共赢。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契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