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软土地基上某大型高炉实测沉降进行了灰色模型分析预测,并采用相对误差检验、后验差检验和关联度检验等方法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软土地基实测沉降的拟合和预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有效利用软土地基,基于实测资料综合介绍了沉降拟合和预测的几种方法,并应用于多个实际工程的实测沉降分析.同时,对拟合预测结果进行后验差检验和关联度分析,使其具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用人工神经网络法来拟合沉降曲线效果最好,用前期沉降数据训练网络来预测后期沉降效果也非常好;传统曲线拟合法中,双曲线法的预测效果最好;用新陈代谢的灰色预测法来预测后期沉降,预测精度随预测模型的更新优化而很快提高.  相似文献   

3.
高层建筑桩基沉降计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层建筑沉降是地基基础设计的一个主要参数,目前理论计算结果在工程应用上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桩基沉降,结合高层建筑工程实例,通过对几种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的分析,认为天津地区总结的桩基沉降计算经验公式具有产好的适应性,其经验公式的桩基沉降计算结果较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可供沿海软土地区桩基础设计借鉴参考。为适应经济发达的软土地区高层建筑建设的需要,今后加强沉降预测,分析工作和复合桩基理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软土地基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动态沉降计算方法可根据地基土层在路堤填筑过程中的物理力学特性的变化,逐步调整相应的计算参数,对地基沉降进行动态计算,从而对地基沉降量进行动态预测,用以控制填筑速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满足工后沉降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理论的路基沉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理论建立预测模型,对软弱地基上路基的最终沉降变形进行预测.以工程数学为基础,通过建立灰色预测模型进行最终沉降量计算,并与实际工程的沉降观测值相比较,具有较高的精度.对于软弱地基的路基填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文章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公路软土地基沉降量预测模型,并用MATLAB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了实现。根据实测资料,对此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试验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操作简单,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运用灰色理论建立预测模型,对软弱地基上路基的最终沉降变形进行预测.以工程数学为基础,通过建立灰色预测模型进行最终沉降量计算,并与实际工程的沉降观测值相比较,具有较高的精度.对于软弱地基的路基填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复合地基沉降规律和Logistic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性,提出了应用Logistic模型预测复合地基沉降.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分析表明,Logistic模型预测复合地基沉降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为复合地基的施工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沉隆观测分析,得出了无粘性土和粘性土这两大类地基土的最大沉和量Smax和最大沉降差(△S)max的关系,并给出关系图,利用该图,可快速判断房屋地基的最大沉降量Smax和最大沉降差(△S)max,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预测高速公路路基最终沉降量,首先依据影响软土路基沉降的因素选取参数建立了BP神经网络预测最终沉降量模型.结合成都一南充高速公路沉降实测资料及其它文献中大量路基沉降资料,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了其各自最终沉降量.通过检验样本验证,预测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并对BP神经网络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土地基最终沉降变形的灰色理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测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地基的最终沉降变形量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双层及多层水平地基中的应力分布与沉降计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传递矩阵法对分层地基中的应力分布进行推导,得出了地基中应力集中或应力扩散与土体的变形模量及泊松比的关系,给出了双层地基在圆形均布荷载,条形均布荷载和矩形布荷载作用下,中心轴线上的角点下分层界面处的应力系数,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掌握轻质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情况,选取宁芜保通线部分轻质路基沉降监测数据,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模型应用于轻质路基沉降预测。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在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轻质路基沉降预测任务中,多数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集中在更低的范围内,监测点1和监测点2预测结果的模型评价指标MAE、RMSE、MAPE分别为0.017 mm、0.021 mm、0.679%和0.013 mm、0.016 mm、1.395%,预测结果拟合程度高,误差小,模型泛化能力强。因此,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的沉降预测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效果与预测精度,在实际工程中可行性较高,可作为轻质路基沉降预测和预警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在沉厚软土地基处理中,按沉降控制的原则,将常用复合地基与刚性减沉桩联合应用的复合地基形式,对其设计理论与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15.
推算基础的沉降量是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根据实测沉降量对推算后期沉降量的方法作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水泥粉煤灰注浆桩复合地基的压板试验,对其承载力等的计算以及加固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得到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7.
对工程中软土地基沉降的三种预测方法(指数曲线模型,双曲线模型和灰色模型法)进行了结果预测分析比较,从预测曲线和实测曲线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灰色模型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对软土地基沉降进行预测.灰色模型的检测结果更加接近实测值是因为它人为因素较少,对实测数据没有严格的要求.本文的研究为软土比较沉降预测方法的选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灰色理论在高路堤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高路堤的沉降进行了预测,取沉降观测点在相同观测时段内的沉降量为原始序列,将其作1次累加1次累加序列,根据GM(1,1)模型建立灰色微分方程,其参数由最小二乘法得出,解决微分方程可得方程的时间响应序列,也就是所预测的随时间而变化的沉降值。并采用后验差法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通过对京珠高速公路某段高路堤线性填土期和静载期实测沉降数据的分析,证明将灰色理论应用于预测高路堤不同填筑时期的沉降量是可行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为了更准确的结果,应不断代入新近的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19.
对于软土地区修建的工程,软基的最终沉降量对施工有指导意义。由于土体性质和状态的复杂性,以及勘测、施工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值有差异。反演分析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些问题,因此在现场实测的软土地基沉降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太沙基的土体理论建立了计算最终沉降量的反演计算模型,该模型既适用于一次加栽,也适用于分级加栽。根据广梧高速公路某断面实测的沉降资料反演计算有关参数,并将理论计算模型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二者符合较好.证明该理论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多种理论计算方法对青岛某大厦工程进行了沉降计算,提出当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花岗岩时,采用刚性箱(筏)基的弹性力学方法得到的沉降值与实测值相符合,该计算方法对于提前预测及合理解决超高层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