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以壳聚糖(CS)和羧甲基纤维素(CMC)为成膜基材,茶多酚(TP)为抗氧化剂,制备出一种新型复合抗氧化包装材料,相比于传统塑料包装材料对于环境更加环保友好.将壳聚糖与羧甲基纤维素按照1∶2、1∶1、2∶1的三种比例共混溶于冰乙酸,制成CS/CMC复合膜.通过对力学性能的筛选,选出最佳表现的CS/CMC复合膜,并重...  相似文献   

2.
以微晶纤维素(MCC)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为溶剂,通过MCC溶解再生与PVA共混制备再生纤维素(RGC)/PVA基膜,并利用壳聚糖(CS)和纳米二氧化钛(TiO2)共混液包覆方法制备RGC/PVA/CS/TiO2抗菌复合膜。通过FT-IR、XRD和SEM对复合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复合膜的热学、力学、光学、阻隔和抑菌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和二氧化钛成功复合于纤维素基膜,RGC/PVA/CS/TiO2复合膜的热分解主要由CS-TiO2包覆层和RGC/PVA基膜的分解构成。与再生纤维素(RGC)膜相比,当TiO2质量分数为0.2%时,RGC/PVA/CS/TiO2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提升了39.28%,断裂伸长率提升了51.66%,透光率保持在88.72%,氧气透过率下降了47.77%,且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制备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阴离子交换膜,将五甲基胍功能化的氟化聚芳醚二唑(FPAEO-G)与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溶液共混制备了FPAEO-G/PVDF复合离子交换膜。考察了PVDF比例对复合膜的溶胀率、吸水率、离子交换容量(IEC)以及电导率等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PVDF共混比例为10%时,复合膜在室温(20℃)下的溶胀率为10.93%,吸水率是42.98%,离子交换容量(IEC)为1.54mmol/g,电导率为1.37×10-2S/cm。  相似文献   

4.
以椰壳纤维为原料,制备了纳米纤维素晶须,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纤维素晶须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纳米纤维素晶须与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改性纳米纤维素晶须-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膜。采用FTIR、DSC、TG、XRD和SEM对改性纳米纤维素晶须-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膜的结构、热性能、结晶行为和形貌进行表征与分析,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和水接触角进行测试,将成纤维细胞L929接种到复合膜上,对其进行细胞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改性纤维素晶须,能够使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膜的热性能、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提高,成纤维细胞在复合膜上具有较好的黏附和生长,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晶须-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和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共混法制备了纤维素/丝素复合膜,复合膜的最佳配比为纤维素占共混膜的90%,丝素占10%。在此条件下形成的复合膜的力学性能、水溶液稳定性、水蒸汽透过系数较单一成分的膜有明显改善,纤维素与丝素之间存在着氢键等强烈的相互作用和良好的相容性。X射线衍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复合膜的结晶性能。  相似文献   

6.
用新型碱脲溶剂溶解纤维素,通过不同方法与聚乙烯醇(PVA)复合,制备得到纤维素/PVA复合膜。通过固体~1H NMR和~(13)C CP/MAS核磁共振技术对纤维素/PVA复合膜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VA对纤维素的结构几乎无影响,PVA与纤维素间的氢键作用使得纤维素/PVA复合膜稳定存在。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通过溶血实验对复合膜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表征,在所有的纤维素/PVA复合膜中,通过冷冻-解冻方法得到的纤维素/PVA复合膜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共混的方法制备了明胶/纳米微晶纤维素复合膜。测定了不同纳米微晶纤维素质量分数(0%~1%)下复合膜的抗拉强度(2.3~14.8 MPa)、断裂伸长率(55%~13%)和热缩性(3.5%~1.4%)。当添加纳米微晶纤维素(NCC)到一定量时复合膜的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热缩性的数值都发生了突变。结果表明,明胶/纳米微晶纤维素共混复合膜存在逾渗现象,逾渗阈值为质量分数0.6%NCC。  相似文献   

8.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与醋酸纤维素(CA)的共混物为基本材料,加入纳米SiO2对其进行共混改性,制备了有机/无机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了纳米SiO2添加量对复合膜物理性能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万能试验机、接触角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交流阻抗与电池充放电测试,对复合隔膜及其组装的电池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VDF/CA共混基体中加入纳米SiO2可有效提高隔膜的相关性能,其中添加9%纳米SiO 2的复合膜(PCS9)综合性能较优,即吸液率124.97%,离子电导率1.01 mS/cm,拉伸强度27.35 MPa,组装的锂离子半电池在0.2 C/0.2 C下循环充放电50圈后,放电比容量保持良好稳定,达到145.7 mA·h/g左右。  相似文献   

9.
以聚乳酸(PLA)为原料,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及2种不同分子量的聚己内酯(PCL)作为共混聚合物,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比例的增韧PLA复合膜.对PLA复合膜的力学性能、亲水性、透光性、热稳定性进行研究,并采用热重分析仪(TGA)、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接触角测试仪和X射线光电子扫描能谱仪等...  相似文献   

10.
聚乳酸/乙基纤维素生物降解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苑静 《塑料》2009,38(3)
将聚乳酸(PLA)和乙基纤维素(EC)的三氯甲烷溶液采用溶液浇铸法成功制备了聚乳酸/乙基纤维素复合膜.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复合膜结构,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和共混物降解性能.FTIR测试结果显示:复合膜中存在强烈的氢键相互作用.力学测试结果表明:烯基琥珀酸酐(ASA)对该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增塑效果.当膜中PLA质量分数w(PLA)≤37%时,PLA对复合膜起增强作用.随着EC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亲水性增加,PLA/EC的降解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溶液接枝方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聚丙烯(PP)接枝共聚物,并使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纤维素(CELL)表面进行改性,然后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得到CELL-g-PP接枝共聚物,并对PP/EPR/CELL-g-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当CELL-g-PP...  相似文献   

12.
通过超声均匀分散纳米纤维素与聚醚砜共混,形成纳米纤维素/聚醚砜共混铸膜液。采用浸入沉淀相转化法制备纳米纤维素/聚醚砜复合膜。利用黏度法与荧光显微镜方法研究了共混铸膜液的性能;探讨了纳米纤维素和聚醚砜添加量对复合膜超滤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膜的截面孔结构。结果表明,共混铸膜液的黏度随纳米纤维素含量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其相结构是以纳米纤维素为主的分散相分散在以聚醚砜为主的连续相中的"海岛结构";纳米纤维素的加入使复合膜的水通量显著增加;随着聚醚砜含量的增加,复合膜水通量下降。复合膜为典型的非对称膜孔结构。  相似文献   

13.
制备不同比例的羟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复合海绵,根据医用敷料海绵的国家标准要求,对其进行表面密度、吸水、保湿、孔隙率等测试,并利用红外光谱仪测试其复合前后的结构变化以及利用万能试验机及热重分析仪测试复合海绵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等特征。结果表明:羟乙基纤维素与海藻酸钠溶液可以以一定比例共混并冷冻干燥制备成复合海绵,两者之间只是物理共混,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其相容性良好,无明显相分离现象出现;共混比例对混合海绵的物理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综合考虑各项性能参数,羟乙基纤维素与海藻酸钠两种组分的比例为3:1时,此时所制备形成的海绵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利用真空抽滤方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导电膜,将其嵌在聚乳酸表面得到聚乳酸基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导电复合膜。傅里叶红外(FT-IR)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烯与纳米纤维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当纳米纤维素与石墨烯质量比为1:2时,导电复合膜的电导率为12 S·cm-1,抗张强度达到13.62 MPa,水接触角为80.6°。热重分析(TGA)表征结果表明导电复合膜有良好的热稳定性,300℃时不同质量比的导电复合膜的失重量低于10%,相比纳米纤维素,在相同温度下失重量减少了20%。以聚乳酸材料为基体的导电复合膜,其抗张强度比未被嵌聚乳酸基体的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导电膜提高15~23倍,将聚乳酸基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导电复合膜埋在土壤中5周后,质量损失了3.7%。聚乳酸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可降解性,扩展了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导电复合膜的应用范围。制备的导电复合膜在柔性导电材料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全氟磺酸改性聚乙烯醇渗透汽化膜分离乙酸乙酯-水溶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聚乙烯醇(PVA)为原材料,全氟磺酸(PFSA)为共混改性材料,以聚丙烯腈(PAN)中空纤维超滤膜为底膜制备了PVAfPAN、PVA-PFSA/PAN复合膜,并用于乙酸乙酯脱水.考察了共混涂膜液中PVA、PFSA配比,交联剂酒石酸(Tat)用量以及原料液温度与浓度对PVA、PAN、PVA-PFSA、PAN复合膜分离件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ac交联的PVA,PAN、PVA-PFSA/PAN复合膜均对水具有较好的分离选择性.共混涂膜液中PVA/PFSA质量比为1/1、Tac/PVA质量比为l/5时所制备的PVA-PFSA/PAN复合膜渗透汽化分离性能最佳.40下℃此复合膜用于分离98%(wt)的乙酸乙酯水溶液时,其渗透通量和分离因予分别为81.1 g·m-2·h-1和1890.同样条件下,与交联PVA/PAN复合膜相比,交联PVA-PFSA/PAN复合膜的渗透通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张群利  崔琳琳  高雪 《精细化工》2022,39(5):892-897
以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为溶剂体系,通过微晶纤维素(MCC)溶解再生制备基膜,壳聚糖(CS)、银纳米线(AgNW)共混液包覆方法制备抗菌复合膜,通过FTIR、XRD、SEM和热重分析对复合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及对力学、光学、阻隔、抑菌等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和银纳米线成功复合于纤维素基膜,与再生纤维素膜相比,当AgNW质量分数为0.5%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提升了12.2%,透光率保持在89.82%,氧气透过率下降了86.7%,且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制备出一种力学性能、光学性能、阻隔性能、抗菌性能优异的可降解纤维素/壳聚糖/银纳米线抗菌复合膜。  相似文献   

17.
以水稻秸秆经碱解、酸解得到的微晶纤维素(MCC)作为聚乳酸(PLA)的改性材料,通过溶液共混、流延成膜制备了PLA/MCC复合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稻秸秆中木质素、半纤维素等杂质大部分被有效除去,当NaOH质量分数为5%时,去除率最大,MCC成功制备;当MCC质量分数为8.3%时,可以最大程度改善PLA/MCC复合膜的拉伸性能,MCC与PLA结合最好,而MCC的加入会使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LiOH/urea/H2O为溶剂体系,制备得到的多孔再生纤维素膜(RC)为骨架,通过热固化制得了纤维素/环氧树脂(EP)/环氧大豆油(ESBO)复合膜。研究了环氧大豆油对复合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分析(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伸试验对复合膜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纤维素参与了固化反应,而纤维素的结晶性能发生了变化;环氧大豆油含量增加,复合体系分相变得明显,材料韧性增加,强度和刚性有所降低。当环氧大豆油含量适宜时,可实现综合性能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首先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纤维素纳米晶(CNC),然后将CNC与羧甲基纤维素(CMC)进行溶液共混,采用流延法制备CNC/CMC复合膜,最后测试并系统研究复合膜的形貌、力学性能、光学性能、水蒸气透过性能等。结果显示,CNC/CMC复合膜有较高的透明性,CNC在复合膜中能较为均匀地分散。随着CNC的加入,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水蒸气透过性能先降低后升高。当CNC含量为3%(wt)时,复合膜表现出最佳的综合性能。与CMC膜相比,拉伸强度最大为64.77 MPa,增加了53%,断裂伸长率由0.9%增加到2.9%,水蒸气透过系数最小为3.11×10-12 g·cm/(cm2·s·Pa),降低了18%。  相似文献   

20.
将荧光粉与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复合共混,研究其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能、透光性能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粉含量为0.6%时,荧光PVA/CMC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透光性能以及荧光性。本研究对荧光粉在生物质基复合膜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