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洛氏硬度计试验研究了20Mn2钢在两种不同热处理方式下的组织特征,通过多功能拉力试验机检测钢材的力学性能。分析表明,20Mn2钢常规热处理的最优参数为淬火890℃保温20 min、回火450℃保温30 min;中频热处理的最优参数为淬火温度950℃、回火温度550℃。试验结果显示,中频热处理后20Mn2钢材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均优于常规热处理,其主要原因是中频热处理的加热模式使得20Mn2钢材的组织晶粒更加细化。在中频热处理之前20Mn2钢再进行一次正火处理来细化晶粒,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和回归分析研究了37Cr Mn Mo钢热处理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主次因素顺序为:回火温度回火时间淬火保温时间淬火温度。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材料力学性能和热处理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并获得最优工艺参数为淬火温度890℃,淬火保温时间50 min,回火温度580℃,回火时间60 min。经试验验证,优化后的热处理工艺使材料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提高。回归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3379BA1汽轮机叶片钢热处理工艺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因素先后顺序为回火温度、淬火温度、回火时间、淬火时间,得出了最优热处理工艺参数为1050 ℃淬火(保温60 min,油冷)后在700 ℃回火(保温120 min,空冷)。通过试验验证,经最优热处理工艺处理后试验钢可以满足各项性能要求,较工艺优化前冲击吸收能量平均值提升约10 J,屈强比达87.3%。  相似文献   

4.
用热处理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淬火工艺与回火工艺对KT5331(10Cr11Co3W3Ni Mo VNb NB)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T5331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80℃保温60 min淬火,680℃保温2 h以上回火,组织为板条状的回火马氏体;淬火和回火参数中,回火温度是影响KT5331钢热处理后力学性能的最主要因素,淬火温度及回火温度对冲击功影响最为明显。淬火温度由1080℃升高至1120℃时奥氏体晶粒出现明显长大;随回火温度升高,材料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而冲击功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
以大马士革VG10钢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组织观察、SEM分析、力学性能测定和耐腐蚀性试验等研究了淬火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以及回火温度对VG10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淬火加热温度增加,马氏体中的碳含量增加,硬度提高。淬火加热温度超过1075℃,晶粒尺寸增大、残留奥氏体增多,硬度、耐蚀性下降; VG10钢在回火过程中会出现二次淬火和二次硬化现象,回火温度为200℃时,硬度值最高为61. 8 HRC; VG10钢最优热处理工艺为:1075℃×20 min,油淬,200℃×2 h回火,空冷。  相似文献   

6.
利用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结合回火组织分析,研究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含硼60Si2Mn弹簧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回火温度对强度和塑性指标的影响均最大,其次是回火保温时间对强度指标有较强的影响,而淬火温度和淬火保温时间的变化引起的力学性能的波动较小。含硼60Si2Mn弹簧钢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80℃×40 min,油冷+430℃×60 min,空冷。  相似文献   

7.
文成  田玉琬  王贵 《金属热处理》2015,40(4):129-134
以27SiMn钢贝氏体转变的冷速条件和温度范围为依据,采用正交方法进行了分段淬火的热处理试验。研究了淬火温度、淬火保温时间、回火温度、回火保温时间对于热处理后钢材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27SiMn钢获得贝氏体组织的最优热处理工艺为:910 ℃,30 min淬火(油冷至450 ℃后空冷至室温)+250 ℃,40 min回火,经该工艺热处理后27SiMn钢的屈服强度从423 MPa 提高到693 MPa,抗拉强度由689 MPa提高到890 MPa,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为28%和67%,冲击吸收能量由原来的的13 J提高到64 J,冲击韧性显著改善,满足了工程机械用钢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淬火保温时间、回火温度及回火保温时间对26CrMoVNbRE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870~900 ℃淬火后高温回火,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原始奥氏体晶粒细小均匀。870 ℃保温40 min淬火,与900 ℃保温30 min淬火屈服强度相近,前者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后者更有利于现场高效热处理。900 ℃保温30 min淬火,再经720 ℃回火60 min调质处理,BT110TS钢级油套管各项力学性能满足技术要求。采用SEM结合EDAS对不同回火温度条件下的析出物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试验钢第二相析出物为M2C型碳化钼以及M3C型碳化铬形成的复合相,随着回火温度的降低,分布在晶界上的析出物增多,不利于低温冲击性能与耐应力腐蚀。  相似文献   

9.
程巨强 《铸造技术》2005,26(1):22-24
研究了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熔模铸造RZG20Si2Mn2Mo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RZG20Si2Mn2Mo贝氏体铸钢熔模铸造晶粒粗大,常规的正火处理不能细化组织和提高韧性,提出了通过常规正火热处理前的淬火和高温回火或直接加热至1 000 ℃超高温正火可以有效的改善铸造贝氏体钢的晶粒粗大现象,并阐述了改善组织提高韧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万荣春 《钢管》2015,44(2):18-21
采用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和金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5Mn2V钢在不同温度(850,880,910,950,1 000,1 050℃)淬火+600℃回火后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25Mn2V钢调质处理淬火温度为910℃时,其力学性能最高;但当淬火温度达到950℃时,钢材淬火组织明显粗化,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25Mn2钢热处理工艺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25Mn2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淬火温度880~910℃,保温时间45~50 min(壁厚为10~12 mm);回火温度580~600℃,回火保温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12.
刘玉荣  米永峰  马越  岳林 《钢管》2017,46(1):15-18
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S135钻杆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下降,而塑性和韧性上升;淬火温度对试验钢性能影响不大;在880℃淬火、保温30 min,540~580℃回火、保温60 min,试验钢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中频真空感应炉冶炼了试验钢,采用箱式电阻炉进行了热处理试验,并分析了预处理、淬火、回火等不同热处理下的组织、硬度变化规律,探讨了淬火温度对试验钢最终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预处理后的组织为高温回火马氏体+弥散的第二相,组织均匀细化,晶界连续的网状组织完全消除。淬火组织为板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硬度较高;回火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马氏体板条较为明显,硬度下降。随淬火温度提高,回火组织中回火马氏体板条更为细小化,残余奥氏体含量略有增加;试验钢淬火态、回火态硬度均提高;冲击功先略有降低,当淬火温度超过1040℃时又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常规高铁弹条60Si2Mn弹簧钢基础上,通过添加Cr、Ni、Cu等耐蚀元素设计了耐蚀60Si2Mn弹簧钢,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耐蚀弹簧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评价了其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淬火+回火处理后耐蚀60Si2Mn钢显微组织为回火屈氏体,870 ℃保温45 min,油淬+440 ℃回火60 min处理后,耐蚀弹簧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屈服强度为1606 MPa,抗拉强度为1716 MPa,断后伸长率为5.3%,洛氏硬度为50.2 HRC。添加耐蚀元素的60Si2Mn钢耐蚀性较常规60Si2Mn钢得到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20Mn2Cr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等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和回火温度下实验钢中的马氏体组织特征和碳化物析出形貌.结果表明,实验钢经900℃奥氏体化处理时可以保证较小的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及细小的马氏体板条束宽度;550℃再结晶退火可以进一步细化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及马氏体板条束宽度;淬火后的回火处理有利于Cr碳化物粒子的析出.通过调整热处理工艺,20Mn2Cr钢可以获得1000~1700 MPa级的系列超高强度,同时可以实现超高强度与高塑性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16.
《铸造技术》2015,(8):2012-2014
以再生混凝土用30MnCr22钢管为对象,研究了回火温度、回火时间、淬火温度和淬火保温时间对钢管强度、塑性和冲击功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用钢管的强塑性与淬火、回火温度及时间有较大关系;试验钢最优热处理工艺为:淬火温度880℃,保温40 min,回火温度540℃,保温时间为50 min。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Mn和热处理工艺对中碳低合金耐磨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的最佳奥氏体化温度为870℃,实验钢经不同温度淬火、低温回火后,钢的硬度变化并不显著,在46~54 HRC之间;w(Mn)1.5%时经870℃奥氏体化+等温淬火和200℃回火热处理,试验钢回火后的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材料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是矿用挖掘机铲齿最好材质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对轧制态75Cr1锯片用钢在800~880 ℃进行油淬并在400~480 ℃进行回火,采用光学显微镜、万能力学性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及洛氏硬度计分别分析其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淬火试样组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组织不断粗化;硬度随淬火温度的升高由800 ℃的59 HRC逐渐提高到880 ℃的68 HRC。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样组织由淬火马氏体转化为回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索氏体组织;强度、硬度逐步降低,而塑性、韧性相应提高。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40 ℃(保温20 min)淬火+460 ℃(保温60 min)回火。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Si-Mn-Cr-Ni系低合金高强钢锻件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试验钢经820℃正火后,锻件组织细化效果较好且分布均匀,再经920℃淬火和280℃低温回火后,其硬度为43.9 HRC,冲击吸收能量KV2为82.6 J,抗拉强度为1513.35 MPa,屈服强度为1221.92 MPa,伸长率为14.65%,此时组织为回火板条马氏体且晶粒尺寸细小,晶粒度为8.3级,达到最佳的强韧性匹配,试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20.
低碳高铬白口铸铁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低碳高铬白口铸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热处理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温度范围内,热处理各参数对低碳高铬白口铸铁硬度的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淬火保温时间、淬火温度、回火保温时间、回火温度;对冲击韧性的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回火保温时间、淬火温度、淬火保温时间、回火温度.经优化热处理工艺1010℃×5 h淬火+砂冷,400℃×5 h回火+砂冷处理后,低碳高铬白口铸铁的硬度和冲击韧度得到较好的匹配,其值分别为55.2 HRC和4.9J/cm2,组织主要由马氏体、断续分布的共晶碳化物、细小弥散分布的二次碳化物和少量残留奥氏体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