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滚动轴承在使用中存在故障及分析(1)设计不合理笔者在联合车间巡检时发现,锅炉引风机轴承箱压盖处有火花,停引风机,现场检查润滑油箱内润滑油等正常,进行解体检查,发现叶轮侧  相似文献   

2.
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采用多重坐标系法构建角接触球轴承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喷嘴位置和转速下轴承腔内油相体积分数、保持架表面及轴承内外圈的油气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轴承低转速下,正面供油时轴承腔内油相体积分数及其周向分布的波动大于背面供油;正面供油时保持架下表面会产生润滑油的积聚,造成润滑油无法及时通过出口排出,而背面供油时润滑油在保持架表面的油相分布更均匀;正面供油时内圈左面油相体积分数较高,外圈油相分布变化较大,而背面供油时内圈右面、中间面及外圈中间面油相体积分数较高。不同转速下喷嘴位置对腔内油相分布的影响也不同,低转速下正面供油时腔内油相体积分数更高,高转速下喷嘴位置对轴承腔内油相分布的影响较小,润滑油在轴承腔内分布较为均匀,保持架下侧未见明显的润滑油积聚。  相似文献   

3.
赵燕 《轴承》2006,(10):44-44
1 防尘盖压盖质量分析 两面带防尘盖轴承的压盖工序在40t压力机上进行,轴承放在压力机平台上,靠压盖模受压力机作用力进行刚性压合。压盖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轴承均在同一平面内,压力机调整到固定位置,闭合高度不变。  相似文献   

4.
王婧宇  王祖德  曹成 《轴承》2004,(9):47-47
用于中小型带防尘盖要求的深沟球轴承的压盖机定位部分结构见图 1。1-连接套 ;2 -压盖胎图 1由于此结构为刚性的定位结构 ,要得到较高的压盖质量 ,对压盖机工作台凸模、连接套、压盖胎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都要有较高的要求。再者轴承压盖机冲压频率高 ,工作台面的磨损、连接部分的磨损和松动 ,使定位机构零部件之间的位置公差无法保证 ,所以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也就无法保证压出合格的产品。根据以上分析 ,如果用保证凸模—压盖胎—工作台的相互位置差来保证压盖机的压盖质量 ,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新设计压盖机的定位机构 (图 2 )。…  相似文献   

5.
轴承配合松动是电机最常见的故障之一.电机轴承松动往往会造成剧烈振动,严重时会影响工艺参数的稳定和产品质量.松动本身并不是故障,但它能够放大故障.也就是说,当电机本身仅存在轻微的松动时,对机器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当电机存在少许不平衡或是轴弯曲等故障时,松动能使这些故障放大,影响设备稳定运行.电机轴承松动是指轴承在轴承座内的松动、轴套松动、轴承内圈在轴上转动等等,这种类型的松动相位通常是不固定的.其中,轴承在轴承座内的松动或与零部件配合处的松动,是最常见的松动,它有如下特征.1.频谱中出现大量的高次谐频,1X、2X……,10X,甚至20X  相似文献   

6.
回转式钻孔钻模(以下简称回转钻模)结构新颖、紧凑、简单.由支架、向心轴承、钻模、压盖四部分组成.钻模紧装在向心轴承的内环里,轴承紧装在支架的圆孔里,上面压上压盖,压住轴承外环(见图).回转钻模是利用向心轴承能做回转运动,而且摩擦系数较小的原理,将钻模巧妙地装在轴承的内环里,为了防止铁屑进入轴承内,还用压盖保护.以延长使用寿命.在设计回转钻模过程中,为了提高钻孔和孔间距离的精度,将钻模孔与钻头直径选用较小的配合间隙,以保证钻孔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厂的炼胶机减速箱,以及各类减速箱,几乎台台漏油,为此我们进行如下改进:(1)在六个轴承座端面压盖处由于润滑油被齿轮带动飞溅到箱体与轴上面,润滑油从箱体与轴处流入到轴承座腔内,并聚在压盖的内侧,由于没有回油装置,聚在压盖的内侧油沿  相似文献   

8.
我车间有蒸汽锅炉五台,风机13台。原设计为润滑油润滑,新老设备漏油严重,现场脏,维护难,而且设备运行温度高,缺油烧轴承事故频发。由于生产任务紧,一般只有在更换轴承时进行堵漏。若改造轴承压盖密封结构,需对轴承箱进行改造,箱体加工难度较大;改造轴,强度校验未能通过;采用新型密封材料(如乐泰600系列)初期效果较好,但如风机震动超标,密封面失效会造成严重漏油,易发生设备缺油事故。因此,我们考虑用脂润滑替代润滑油。  相似文献   

9.
一、原因分析 1.轴承套φ108mm孔与齿轮凸圆φ85mm成一环状窗口,油液由此进入轴承套润滑轴承。回油槽尺寸R 2.5mm,泄油量有限。运行过程中,轴承套的润滑油呈饱和状态时,过量润滑油从窗口溢出。 2.有一对齿轮紧靠窗壁,润滑油从这里喷入到轴承内,加给饱和状态下的润滑油一外压力,导致密封环失控,  相似文献   

10.
CQA6140车床主轴后轴承部位,由于压盖过短,经常向外甩油。为此,我们将压盖改成为图1的形式,避免了油的外甩,同时,为了防止切屑及其它杂质顺问隙进入压盖内,影响油的质量,增加了尼龙密封圈1。改进后,一直再未发现漏油。在进给箱的各手柄位置(图2),垫片1与拨叉杆3配合时,因有一定的间隙造成渗油,为此,我们把垫片内孔车45°坡口,并配合聚四氟乙烯(或耐油橡胶)密封圈,效果较  相似文献   

11.
离心压缩机轴承压盖用于固定压缩机转子两侧轴承,压盖的加工精度直接影响了压缩机组的振动情况,轴承压盖与轴承的过盈配合量尤为关键。通过装配过程中对过盈值的测量,在过盈量超差的情况下,将机壳与压盖把合后整体进行镗削的传统修复方法优化为单独对压盖进行加工修复,总结了修复方案并将理论分析方法进行实际验证,为优化修复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生产效率的提升奠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空间光学调制器中轴承的润滑及密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空间紫外光谱仪中转动部件,即光学调制器系统支撑轴承的润滑及密封进行设计和研究。在真空环境下(10-3Pa),采用固体润滑和油润滑2种润滑方式进行轴承寿命试验。结果表明,当轴承采用MoS2固体膜润滑时,轴承转动到108转量级后,轴承动态摩擦力矩增大,转速急剧下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EDS)分析轴承工作表面,验证轴承工作表面有转移膜的形成。当轴承采用油润滑时,对轴承的润滑状态、机械密封结构及润滑油的泄漏量进行设计和计算表明,用非接触的组合式机械密封机构,能够降低油耗,减少润滑油对光学系统的污染,提高仪器的性能和指标,从而可以实现空间转动部件长时间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闭式深沟球轴承在无锡注油压盖机上压防尘盖时,由于套圈热处理后变形,防尘盖外径尺寸超差等因素的影响,使部分轴承压盖质量不合格。针对以上问题,对轴承防尘盖压盖胎结构进行了改进,挽救了压盖废品。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中采用平均Reynolds方程进行轴承的动力润滑分析,采用变形矩阵方法计算轴承表面变形.结果表明,偏心率较大时,润滑油黏压效应对倾斜轴颈轴承润滑性能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当倾斜角较大时,影响更为显著.不考虑轴承表面变形情况下,当偏心率较大且轴颈倾斜角也较大时,表面粗糙度对倾斜轴颈轴承润滑性能产生影响;表面形貌方向参数在最小油膜厚度与表面综合粗糙度的比值较小时对倾斜轴颈轴承润滑性能产生显著影响.计入轴承表面变形影响时,轴承表面粗糙度以及表面形貌方向参数对倾斜轴颈轴承润滑性能影响很小.轴颈不倾斜时,轴承表面变形对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很小;轴颈倾斜时,轴承表面变形的影响比较显著,偏心率越大,轴承表面变形对倾斜轴颈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5.
Boos.  ER 马泽民 《机械》1990,17(6):46-48
正确地设计径向滑动轴承内的供油槽,可以从几个方面改善轴承的工作性能:把清洁的润滑油恰当地散布在轴承内表面上;有助于降低润滑油的温度;保持承载区的油膜。供油槽的设计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对滑动轴承的供油槽倒棱。正确地倒棱可以避免在油膜内产生气穴,并使整个油膜承受载荷。 2.使润滑油从供油槽端部的泄油槽泄漏,有助于排除吸入的空气和污物,降低油膜和泄油的温度。 3.恰当地确定供油槽横截面尺寸,使轴向能保持充分的润滑油流。  相似文献   

16.
由界面滑移理论模型可知,在传统阶梯轴承固体和液体交界处,如果界面处应力达到极限剪应力时,润滑剂就会发生界面滑移,此时润滑膜会失效,这将大大降低润滑膜的承载力。因此,很有必要研究界面滑移对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考虑润滑油膜在阶梯轴承入口区静止接触表面上滑移而避免润滑油膜在轴承其他表面上滑移,给出了阶梯轴承润滑油膜承载能力和摩擦系数分析结果。算例得出,在一定工况下这种轴承的承载能力因界面滑移而提高,而其摩擦系数却因界面滑移而下降。  相似文献   

17.
《内燃机与配件》2013,(2):34-35
柴油机的飞车是指柴油机转速失去控制,转速越来越高的故障.飞车会造成柴油机杵缸、断轴等重大事故.柴油机一般是在刚启动或工作中负荷突然消失或减轻的时候才会出现飞车故障,而在负荷下工作,不会发生飞车故障.发生飞车的原因有: 1.调速器壳内润滑油加得过多,影响了调速作用;调速器摩擦离合器打滑;调速器高速限制螺钉和安全档松动;飞快脱出或卡滞;调速弹簧拆断、推力轴承或调速器轴承损坏,使调速器失灵,造成飞车.  相似文献   

18.
径向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磨损、疲劳裂纹、烧蚀、开有油槽等,可能会出现沟槽缺陷而影响轴承的润滑状态。基于Reynolds方程对表面有沟槽的径向轴承进行理论建模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表面有凹槽缺陷的径向轴承在润滑过程中油膜厚度、压力的分布,研究不同形状、周向宽度、深度和周向间距的凹槽对轴承润滑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矩形凹槽对轴承润滑的影响最大;凹槽参数对轴承润滑的影响在润滑油入口区和出口区各不相同,在润滑油入口区,随着凹槽周向宽度、周向间距的增加,承载力减小、摩擦因数增大;在润滑油出口区,随着凹槽周向宽度、周向间距的增加,承载力增大、摩擦因数减小;在润滑油出口区,凹槽深度对轴承润滑影响不大,而在润滑油入口区,凹槽深度增加将导致承载力减小、摩擦因数增大。  相似文献   

19.
王大庆  王谞溢 《轴承》2023,(4):60-63
针对某直驱风力发电机用大锥角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使用过程中出现过早失效的问题,分析了该轴承的工作特点,并将失效轴承与正常轴承进行对比,得到其失效主要原因为压盖刚性不足导致压盖压紧力较小以及轴承负游隙值较小,进而使轴承运行过程中预紧力消失。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为提高压盖预紧力,替换轴承压盖;为增大轴承负游隙值,磨削轴承内隔圈以及增大轴承内圈与轴的过盈量。改进后轴承装机运行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满足风机运行工况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角接触球轴承油气润滑中内圈润滑油含量少和保持性差的问题,提出在轴承内圈滚道设计圆凹坑形表面织构的润滑增效方法。基于气液两相流模型和多重参考系方法,建立内圈织构化角接触球轴承腔内油气两相流数值分析模型,分析内圈织构对轴承油气两相流动及润滑增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织构化轴承可以显著提高润滑油在内圈的保持量,同时改善轴承腔内润滑油分布不均的状况;在微织构附近油气两相流动更不规则,所产生的压力梯度和速度梯度有利于提高气液两相膜的承载力;随着轴承转速的升高,内圈织构润滑增效效果相对减弱;随着供油量的增加,内圈织构润滑增效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