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笠  宋启洪  胡壮麒 《金属学报》1995,31(20):341-345
本文利用机械球磨的方法将工业上广泛应用的传统的RaneyCu催化剂的前体Cu30Al70合金制成了纳米晶合金催化材料,并研究了它在木糖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制成的纳米晶合金CuAl2相的平均晶粒尺寸为12nm,球料比和球磨时间极大地影响形成的纳米晶Cu30Al70合金的晶粒尺寸,纳米晶Cu30Al70合金组织较均匀,元素分布均匀,活化后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急冷Cu30Al70合金及其制成的急冷骨架铜催化剂,并与工业上广泛应用的Cu30Al70合金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急冷Cu30Al70合金组织较均匀,单质Al相较少,CuAl元素分布均匀,急冷骨架铜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小,孔径大,孔容积较大,急冷骨架铜催化剂在木糖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活性高于普通的骨架铜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孙笠  宋启洪 《金属学报》1997,33(1):63-68
本文研究了急冷Cu30Al70合金及其制成的急冷骨架铜催化剂,并与工业上广泛应用的Cu30Al70合金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急冷Cu30Al70合金组织较均匀,单质Al相较少,Cu、Al元素分布均匀,急冷骨架铜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少,孔径大,孔容积较大,急冷骨架铜催化剂在木糖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活性高于普通的骨架铜铜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5.
70Cu—30Ni合金海水腐蚀产物膜形成过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朱小龙  林乐耘  雷廷权 《金属学报》1997,33(12):1256-1261
本文研究了70Cu-30Ni合金海水暴露不同时间腐蚀产物膜特征和成分变化。研究表明,该合金腐蚀产物膜内存在的一个富Ni区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而变宽且Ni的富集程度增加,富Ni腐蚀产物膜充当阳极,从而保护基体,长期暴露所形成的腐蚀产物膜出现裂纹或沟,这是由于膜下基体在这些位置存在结构或成分的变化使膜的生长速度减慢或者内应力导致膜的破裂,随着外层膜的溶角与脱落,原裂纹或沟成为凸出条纹,凸出条纹中Ni与Cu  相似文献   

6.
Cu—Zn—Al合金贝氏体的初生态及三维台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方鸿生  李春明 《金属学报》1993,29(9):A383-A389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Cu—25.9Zn—3.75Al(wt-%)合金的贝氏体相变机制结果表明,贝氏体α_1在形成初期内部没有层错,早期典型形态为一侧比较平直,另一侧则存在三维巨型台阶,台阶宽面与贝氏体惯习面平行,其高度和间距分别约为10—40和50—230nm,台阶是可动的,贝氏体通过台阶的移动而增厚  相似文献   

7.
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静态腐蚀和电化学测试等研究方法对70Cu-30Ni合金焊管的组织和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拉制退火过程的进行,焊区成分,组织逐渐均匀化,腐蚀速率降低,近缝区腐蚀速率明显高于焊管基材。成品焊管比无缝管的腐蚀速率略高,但同属腐蚀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NiAl多晶—纳米晶的磁性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多晶NiAl以及不同粒径的NiAl样品的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块多晶NiAl合金的磁化率X很小.大约为3×10-5/g,其比磁化强度σ几乎不随温度变化,在1.5-150K温度范围,平均粒径为8.6nm的制备态纳米NiAl的σ随温度的增高而显著下降,由σ-T曲线可得到其居里温度Tc为124K.制备态的纳米NiAl经退火处理后得到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2,18和21nm的三种样品的σ比普通多晶NiAl高两个量级,而且在1.5—300K温度范围,σ随温度变化很小.表明多晶NiAl合金在其晶粒纳米化后发生了非磁性-磁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空冷淬火Cu—Zn—Al合金马氏体结构及稳定化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X射线衍射强度分析,透射电镜观察,相变点测量等方法研究了空冷淬火态Cu-18Zn-14Al合金马氏体结构及其稳定化现象。认为该合金空冷淬火可获得长程有序完全的M18R马氏体,其有序组态为Al原子与Cu原子、Zn原子与Cu原子两种近邻有序,以及产生K=奇的衍射中Al原子与Zn原子近邻有序。该合金的充分有序化的条件下仍存在马氏体稳定化。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24面体纳米晶铂用于燃料电池上,其每单位面积的催化活性要比现有商用铂催化剂高4倍,这是美国佐治亚工业研究所的一个科研小组新近开发的。这种新型纳米晶铂具有24面晶体结构,它能有效地改进譬如催化燃料氧化和为燃料电池生产氢气的一些化学过程。在碳基片上通过电化学方法由纳米铂球生产的纳米晶铂,在高温下也保持稳定状态。其纳米晶尺寸可以通过改变施加“方形波”电位循环的次数来控制。这种纳米晶铂具有高能表面,包括有大量的“悬空能带”和“原子阶跃”,这都会促进化学反应。由于具有高温(800℃)稳定性,因而可反复用于催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Cu含量的变化对新型Al-Mg-Si合金固溶处理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u含量增加,合金的过烧敏感倾向增加,同时合金在180℃,4h时效后的最高硬度、极限抗位强度及θ^〃相出现的几率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2.
Al-Cu中间合金中Cu含量的分析原来是采用化学方法,即容量法分析,分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都好,与光电法比较,时间长,分析过程繁琐,消耗较多的化学试剂及人力。通过研究对比,改用光电法测定,实验中解决了标样、标准化控样两大问题,确定了最佳分析参数,分析结果达到了化学分析的准确度。Cu含量的绝对误差为±2%,相对误差为5%。完全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静态腐蚀和电化学测试等研究方法对70Cu-30Ni合金焊管的组织和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拉制退火过程的进行,焊区成分、组织逐渐均匀化,腐蚀速率降低;近缝区腐蚀速率明显高于焊管基材。成品焊管比无缝管的腐蚀速率略高,但同属腐蚀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快速凝固方法制备成Al-Cu-Fe-Mg合金粉末,该合金粉末在室温下为晶态相,加热到600℃左右开始转变为准晶相,到800℃左右基本转变成20面体准晶相,而在900℃左右重新变为晶态相.论文对Al-Cu-Fe-Mg系合金加热时相结构变化、准晶相成分范围、准晶相形成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Cu—Zn—Al合金溶质原子贫化区贝氏体切变形核的原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康  康沫狂 《金属学报》1993,29(8):A359-A364
  相似文献   

17.
形变对70Cu—30Ni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70Cu-30Ni合金固溶处理后不同程度形变及其在NaCl溶液浸泡和海水暴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形变量增加,70Cu-30Ni合金腐蚀电位和极化电阻随时间下降速度增加,其腐蚀产物膜中镍含量增加,氯离子浓度减小,所形成的海水腐蚀产物薄膜。  相似文献   

18.
在正交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Cu、g,Si,La及形变热处理对低成分铝合金Al-(0.45% ̄1.45%)Cu-(1.14% ̄2.14%)Mg-(0.25% ̄1.25)Si-(0 ̄0.2%)La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对合金室温抗拉强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Si、Cu,Mg,La;而形变热处理与常规热处理相比,能提高实验合金的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19.
CREM法半连续铸造Al合金非枝晶组织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低频电磁场作用下7075Al合金半连续铸坯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铸坯由近球形和蔷薇形晶粒构成。且随磁场强度增大,近球形组织增加,蔷微形组织减少,整体组织变得细小均匀,这种非晶组织的形成机制可解释为:电磁场作用下,从结晶器壁游离的晶粒数量增多,使熔体中的晶核心增加。此外,游离晶粒随对流熔体一同运动以及晶粒自身的旋转运动抑制了其按枝晶方式生长,从而导致最终形成细小均匀的非枝晶组织。  相似文献   

20.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在不互溶的Fe-Cu二元系的富Fe端和富Fe端和Cu端,分别制备出bcc和fcc结构的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用X射线衍射和显微硬度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晶粒尺寸,溶质原子含量等因素对Fe-Cu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富Cu端形成的fcc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的硬度、随溶质原子Fe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而在富Fe端形成的bcc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的硬度,随溶质原子Cu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