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本研究以CuO、Fe2O3为着色剂,采用氧化气氛烧成,创新了传统青瓷烧成工艺;氧化焰青瓷呈色稳定、色泽青翠、质感温润;本文系统的探讨了氧化焰青瓷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青瓷的乳浊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程昭华 《佛山陶瓷》2005,15(11):35-35
问:我厂一条水煤气烧成隧道窑,一直以来是以氧化焰煅烧。现在我厂有一种红坯砖,氧化焰下烧成呈艳红色,通过梭式窑还原焰烧成则呈黑红色。且表面泛银灰色金属光泽。这种砖面效果得到很多客户的青睐.所以我厂计划采用隧道窑烧还原焰。请问程工:氧化焰转还原焰.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以釉中彩装饰,氧化焰一次烧成青花瓷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4.
采用氧化焰快速烧成制备了高压电瓷,研究了氧化铝添加量和烧成工艺对高压电瓷烧结特性、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焰快速烧成(~14 h)制备了致密高压电瓷,高压电瓷密度、介电常数、弯曲强度均随氧化铝含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氧化铝含量为5%时,高压电瓷综合性能最佳:密度2.62 g/cm~3,开气孔率0.6%,电阻率~8×10~(12)Ω·cm,介电常数~6,弯曲强度93 MPa。  相似文献   

5.
以长石,石英,碳酸钙,熔块为主要原料,经推板窑1180℃左右氧化焰烧成,烧成周期13h,进行雨点状单层分相花釉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钧瓷,以其为宋代宫廷用品的悠久历史和精良的胎质、釉彩,深得收藏者的青睐。但钧瓷烧造难度较大,如二次烧成、工艺复杂、还原气氛难以控制等。另外,传统钧瓷的呈色对基础釉的化学组成、烧成温度、升温曲线、气氛转变和冷却保温时间都十分敏感,从而导致其产量低,成本高昂。为此,我厂研制出简易可行的钧瓷氧化焰烧成方法。一、用氧化焰一次烧制铜红釉钧瓷: 传统窑变铜红釉钧瓷,是在还原气氛下釉中CuO分解成的Cu_2O和Cu~(2+)呈红色,或铜、铁共同作用所呈紫红色的结果。以此设想:如果在传统钧红釉中,引入一种起还原作用的化合物,用氧化焰烧成,有望成功。  相似文献   

7.
1981年12月8~9日,由景德镇市科委主持,在景德镇市召开了“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低温陶瓷研究项目鉴定会”,到会代表30余人。通过鉴定,一致认为这种低温陶瓷具有以下优点: ①原料来源丰富。由于采用劣质原料,所以价格便宜,比常用原料的价格降低了40%。②节约能源。烧成温度为1270℃,烧成时间缩短一半,氧化焰烧成,比一般产品的燃料消耗降低30%以上。③由于采用低温、快速、氧化焰烧成,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青花瓷多为还原焰烧制。为适应北方工艺特点,我厂1988年立项研制氧化焰一次烧成釉下青花瓷。使用国产青花色料, 发色稳定,在倒烟窑内氧化焰一次烧成,获得的制品经专家鉴定,深受好评。工艺流程,前道工序与普通瓷相同。制坯原料以本地原料为主。主要以满足成形性能要求,增强坯体强度,保障成瓷符  相似文献   

9.
我所从一九六二年开始试制研究釉下彩,通过学习湖南礼陵的操作技法,经过反复试验,基本上搞成了釉下彩。一九六四年以来加强了釉下色料的研究,先后研究试制出十五种色料,如桃红、柠檬黄及黑色等。其中桃红色料曾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赞扬和鼓励。同时试验出用于釉下彩的634号釉,用氧化焰烧成。通过试验证明氧化焰烧成的釉下彩比还原焰烧成的釉下彩,具  相似文献   

10.
绪言瓷器制品在烧成过程中,为使水份和有机物等完全燃烧,从900℃到1000℃烧氧化焰,然后,为了减少坯体中微量铁分等影响烧还原焰,并且为强化烧结而烧中性焰。按这样的次序来变化烧成气氛,瓷器就被烧成白  相似文献   

11.
利用FLUENT软件对辊道窑垂直安装温度均匀器前后窑内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分析模拟计算得出的温度场,发现加入温度均匀器前后窑内温度场有所不同。加入均匀器后,周围附近的烟气温度场更均匀,这有利于减少色差和变形等烧成缺陷。  相似文献   

12.
采用离散单元法(DEM)对内置活动内构件回转窑内二元颗粒的运动混合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添加不同长度活动内构件时(回转窑转速、活动内构件宽度及厚度均固定)示踪颗粒的运动轨迹以及颗粒整体的运动模式。用接触数指标来定量评价颗粒的混合程度,比较了添加不同长度活动内构件时回转窑内二元颗粒的混合程度。结果表明:当活动内构件长度分别为0、13mm、21mm、29mm和37mm时,长度越长,示踪颗粒运动轨迹的遍历区域越大,运动轨迹稀疏区和密集区的差别越小,比起无内构件,添加活动内构件时颗粒的运动方向更加随机,运动轨迹更加紊乱。因活动内构件的存在,颗粒的运动模式由滚落模式变为阶梯模式。活动内构件的扰动和搅拌作用可以有效增强二元颗粒之间的混合。活动内构件存在一个最优长度,过长或过短都不能获得最理想的增混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陶瓷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烧制阶段陶瓷梭式窑烧结带温度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对应的火焰图像也随着变化。本文针对陶瓷梭式窑烧结带温度检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火焰图像识别方法。首先对获取的火焰图像利用改进的小波阈值算法去除图像中的噪音进行预处理,其次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对得到的火焰图像三个分量值R、G、B和测得的火焰温度进行数据拟合,最后测试已训练的神经网络识别火焰图像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更快、训练时间更短、误差更小,能够更好地检测陶瓷梭式窑火焰图像温度。  相似文献   

14.
实用双窑道燃气节能轻体隧道窑属于一种连续式燃气窑炉 ,窑炉上下两窑道重叠 ,下窑道为明焰窑车式 ,上通道为半马弗推板窑。下窑车式隧道窑使用清洁的气体燃料明焰裸烧产品 ,上半马弗推板窑利用下窑道的烟气和余热焙烧产品 ,且上下排热孔相互贯通  相似文献   

15.
陶瓷窑炉动态温度场测试及操作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令可  张明 《陶瓷学报》1999,20(3):158-163
利用先进的红外热成像测试技术及自动设计的断面温差测试系统,进行了陶瓷窑炉火焰温度场分布的测试,窑墙表面温度场的测试、干燥器干燥效果的测试及窑内同一横断温差分布的测试。研究了影响火焰温度场的各因素,为窑炉的控制及操作的优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公司5000t/d生产线三次风管风阀开度为40%,窑内后过渡带结圈严重,窑内通风受到影响。在保证窑内通风的前提下,根据生产实际我们适当加大了三次风阀的开度,提高了分解炉内三次风量,使分解炉内煤粉充分进行辉焰燃烧,避免窑内煤粉圈的形成,提高了入窑分解率、喷煤管火焰形状及二次风温,提高熟料强度的同时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7.
梁善良 《中国陶瓷工业》2007,14(3):40-42,39
对全自动强还原焰日用陶瓷隧道窑设计的要点进行了说明,对窑炉的结构、材料的选择、还原气氛的实现、自动控制的组成及窑炉在砌筑安装等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在设计中采用了一系列新举措,对减少窑炉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窑炉的热效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确保了窑炉高质量、低成本的运行。  相似文献   

18.
温度均匀器不同安装间距对辊道窑窑内温度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研究温度均匀器之间不同安装间距对辊道窑窑内温度场的影响,对某辊道窑烧成带内气体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温度均匀器之间不同间距对窑内温度的均匀效果不同,适当增加均匀器之间的间距可以获得更好的均匀窑温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气烧明焰辊道窑烧嘴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FLUENT软件对气烧明焰辊道窑烧嘴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模拟了其在辊道窑烧成带内的燃烧工况,研究了烧成带内烟气不同流速对窑内温度与烧嘴燃烧速度的影响,为辊道窑的运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梭式窑空气动力模型中紊流流动与对流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深入了解梭式窑对流换热规律和产生换热不均匀的原因,利用CFD软件FLUENT^TM 5.4.8,构造了非保形结构化-非结构化混合网格,采用标准紊动能-紊动能耗散率(K-ε)模型,对梭式窑空气动力模型内部紊流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烧嘴射流的发展过程以及烟气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特征。分析了料垛之间以及料垛局部换热的不均匀分布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外围料垛换热较强、内部料垛换热较弱,造成料垛间换热不均匀。料垛间隙的周期性分布导致料垛周向换热不均匀,三层烧嘴作用范围不同导致料垛纵向换热不均匀,有关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符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料垛码法、烧嘴位置和流量匹配等改善对流换热均匀性的措施,并给出了调整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