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运用物理隔离技术构建分层的调度通信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调度通信网络中各组成系统的功能特点,对各系统的信息安全级别进行了划分。阐述了物理隔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运用物理隔离系统对调度通信网络进行分层保护的方案,最后对方案的具体实施及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调度通信网络的安全是电力系统正常生产和管理的基础。根据调度通信网络各组成系统的安全级别将其分为实时、准实时和非实时系统。阐述了物理隔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运用物理隔离系统对调度通信网络进行分层保护的方案,将调度通信网络在拓扑结构上改进为以实时系统为核心层的多层网络。对方案的具体实施及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针对企业计算机上网所遇到的安全问题,从物理隔离和非物理隔离两个方面,论述了以防火墙、加密技术、认证和信息转发服务器、双硬盘网络电子开关、网络电子开关等为主要手段的上网安全技术,为企业安全上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电力数据网的结构和安全现状;提出了电力数据网“三网”物理隔离的概念;最后介绍了一种先进的网络隔离技术———网闸,并对其应用于电力数据网安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当前电力无线专网现状,分析配用电业务对网络的通信需求及多业务隔离需求,提出基于RAN-SHARING和基于物理隔离的无线专网多业务承载隔离实施方案,实现不同安全大区业务的物理隔离和同一安全大区的逻辑隔离,为未来不同类型配用电业务混合组网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节约建网成本,提高电力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电力系统二次网络安全隔离装置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力系统二次网络安全专用隔离装置的分区方案、网络环境、拓扑结构、隔离功能及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指出采用专用隔离装置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黑客及各种非法侵入对电力系统二次网络的破坏和攻击。为了保证电网安全,必须尽快采用专用隔离装置实现电力系统二次网络与MIS及Internet的物理隔离。  相似文献   

7.
一种安全的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构建方案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周亮  刘开培  李俊娥 《电网技术》2004,28(23):71-75
针对目前各级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作者提出了一种比较安全的网络构建方案.该方案能有效地保障电力实时生产系统与各级管理网络免受网络攻击.文章首先对可能产生的各种攻击手段按照其发起网段和原理进行了分类与分析,然后以电力实时应用系统,如SCADA、MIS和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的安全为出发点,给出了在电力生产、管理的各级网络上综合运用软件隔离技术和硬件物理隔离技术来构建电力网络的具体方案,即通过严格隔离实时系统和局域网、隔离各个实时系统、隔离局域网和Internet三项举措来全面保障网络安全.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数据加密以及指纹身份认证等技术也给出了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虹 《中国电力教育》2007,(Z3):145-146
本文阐述了电力系统MIS网络与DCS网络之间信息传送物理隔离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企业的信息安全以及符合相关信息化安全标准,需要将处理企业办公业务的涉密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隔离,即内外网隔离,或者称为商密网与互联网的隔离。北京一同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于虚拟化技术研制的同宇商密网隔离系统,在一个物理网络上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虚拟出两套甚至多套相互隔离、相互独立的网络。该商密网隔离系统已经部署在崇信发电公司,隔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三水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信息安全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积忠 《广东电力》2004,17(3):87-90
分析了广东省三水地区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现状。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策略,重点介绍了调度自动化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物理隔离部分的软、硬件技术。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制度两方面将实时系统可能的漏洞加以封堵.保证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务系统中网络安全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际应用为案例,介绍了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网络安全方案的设计.在此方案中,网络硬件方案的设计上通过采用物理隔离的内外网布线方案,采用网闸和隔离网卡技术对内外网络进行物理上的隔离,通过硬件密钥方式的实现对网络信息加密;在网络软件方案的设计中,通过防火墙、VPN、网络实时信息监控等方式,实现了对数据流和网络信息在软件层面上的过滤和分析.最终,通过软硬件措施的结合,较好地满足了系统对网络安全的需要,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及信息安全,达到了安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汪华  袁顺 《贵州电力技术》2009,12(12):55-56
1 引言 为防止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受到来自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络的攻击,确保国家秘密信息的安全,党和国家多次强调要求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要与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实行物理隔离,中共中央办公厅2002年第17号文件明确强调:“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因此物理隔离技术已成为网络安全保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信息系统的安全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管理至关重要,利用物理隔离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的网络安全问题.文中讨论了目前常见的几种网络安全技术,分析了物理隔离技术的原理、优点和应用现状,并提出了一种物理隔离的实现方案,用于隔离和保护电力自动化信息系统中各子网,最后分析了它的安全性.该方案已经实施并且投入现场运行,实践证明该方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物理隔离在电力调度专用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卫星  章俊 《广东电力》2006,19(7):28-31
新一代调度自动化系统要求与企业局域网建立广泛连接,而企业内部网往往又与Internet相连,这样给实时系统带来很大危险。做为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的基础,网络安全是最重要的,而仅靠逻辑上的隔离,往往不能有效防止攻击,因此物理隔离技术应运而生了。物理隔离阻断了内部网和外部网的直接连接,采用缓冲、代理以及过滤等方式,在不影响内外、网正常数据交换的前提下保证了实时系统网络的安全,这对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实时系统运行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信息系统的安全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管理至关重要,利用物理隔离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的网络安全问题.文中讨论了目前常见的几种网络安全技术,分析了物理隔离技术的原理、优点和应用现状,并提出了一种物理隔离的实现方案,用于隔离和保护电力自动化信息系统中各子网,最后分析了它的安全性.该方案已经实施并且投入现场运行,实践证明该方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电力营销移动作业整体物理架构和安全架构,从个人数字助理(PDA)终端、传输通道、外网接入、应用服务、监控管理系统等方面分析了电力营销移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数据丢失、身份认证强度低、网络隔离强度弱等安全风险,提出了数据安全存储及传输,高强度的身份认证、网络访问控制及安全管理等安全防护措施,可有效解决电力营销移动作业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8月 7日~ 10日 ,“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新技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的专家及电力行业各级信息主管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主要围绕主流网络攻击技术、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安全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应急处理和灾难恢复方法等 18个主题展开了广泛讨论。与会人员对特别为电力系统客户设计的东方 DF— NS310物理隔离网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该产品采用非 Intel芯片、L inux操作系统及非标准数据传送协议 ,利用内外网物理隔离技术 ,能够安全、方便地将调度系统中的 SCADA数据对外发布 ,最大程度地…  相似文献   

18.
隔离小生境遗传算法在配电网络重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计及电压、容量及负荷平衡等为约束的配电网络重构的数学模型.将隔离小生境技术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应用于配电网络重构的隔离小生境遗传算法.针对二进制编码不能有效反映配电网网络重构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了染色体整数编码方式.通过对初始种群的隔离及子种群的独立进化,有效地解决了遗传算法的早熟收敛问题.算例中将隔离小生境...  相似文献   

19.
徐俊 《湖北电力》2010,34(1):47-49
为了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二次系统(包括电力监控系统、电力通信及数据网络等)的攻击侵害,按照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规范建立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保障生产控制大区安全,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文章具体分析国电青山热电有限公司的网络现状及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引入物理隔离新兴技术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20.
针对银川供电公司数据通信网不能满足业务应用承载需求和信息安全需求的问题,对银川供电公司数据通信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将信息内、外网络物理隔离,地市公司网络架构采用"口"字型双联方式与省电力公司相连,信息内网采用多个业务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管理的解决方案。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实现了银川地区数据通信网络精益化管理,提升数据通信网的安全性、规范性、先进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