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研究武汉地区野生薄荷根茎叶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用水蒸气蒸馏法(SD)分别提取薄荷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薄荷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叶片挥发油出油率是0.45%,茎挥发油出油率是0.2%,根挥发油出油率是0.02%。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三种不同部位挥发油,共鉴定出43种化合物,叶和茎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薄荷醇,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二十四烷。用薄荷不同部位提取的挥发油含量和成分有较大差别。为获得较高产率的薄荷醇成分,以薄荷叶获取挥发油为最佳原料。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白玉兰种子的挥发油成分.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玉兰种子挥发性成分,用气质联用技术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白玉兰种子挥发油的成分大多为烯类,间伞花烃含量为34.68%,对伞花烃含量为55.16%,β-丁香烯的含量为9.26%.初步明确了白玉兰种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含量,为进一步有效地开发利用该植物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白玉兰种子的挥发油成分.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玉兰种子挥发性成分,用气质联用技术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白玉兰种子挥发油的成分大多为烯类,间伞花烃含量为34.68%,对伞花烃含量为55.16%,β-丁香烯的含量为9.26%.初步明确了白玉兰种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含量,为进一步有效地开发利用该植物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当归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浸提-减压蒸馏工艺,从当归中提取挥发油,确定适宜工艺条件为:浸提温55℃,浸提时间6h,料液比1:12,挥发油提取率可达(0.54-0.64)%。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法(GP-MSE)和水蒸气蒸馏法(SD)萃取独活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检测和定性分析,并对两种萃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法获得106种成分,已定性的有78种,占总组分含量的91.42%,其中主要成分为含氧杂环化合物(63.58%)...  相似文献   

6.
采用氯仿提取云南松花苞中的化学成分,经GC/MS分析,从云南松花苞挥发油中分析鉴定出了49个挥发性成分,占峰面积的58.89%。化合物类型包括单萜、倍半萜、二萜、脂肪族和酚类化合物,其中二萜和单萜为主要成分;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松香酸(18.91%),其次为脱氢松香酸(10.20%)和十二氢化-1,4a-二甲基-7-(1-甲基乙基)-1-菲甲酸(10.20%)。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鲜野生鱼腥草不同部位的挥发油,运用琼脂扩散法分析检测鱼腥草挥发油的抗菌作用,并用微量血凝试验测定了鱼腥草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鱼腥草全株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地下茎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叶的提取液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鱼腥草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叶的提取液在药物质量浓度达31.25 mg/ml时即能抑制病毒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地防风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浸泡法提取了两种不同产地防风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对所提取挥发油进行了成分分析.分别鉴定出了35种和43种成分,主要成分为3-苯基-2-丙烯醛、亚油酸乙酯、9,12-十八碳二烯酸、芹菜脑、人参醇、4-甲氧基-6-(2-丙烯基)-1,3-二甲氧基苯等.结果表明,防风因产地不同、提取方法不同,其挥发油的成分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木犀科两种不同属植物挥发物组成和相对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紫丁香叶和迎春花叶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挥发油共有成分9种,包括青叶醇、5-乙烯基-2-降冰片烯、乙酸叶醇酯、芳樟醇、脱氢二氢-β-紫罗兰酮、檀香醇、3-十四烯、匙叶桉油烯醇、α-香柠檬醇,各占总相对含量的68.74%和80.0%.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鱼腥草及其内生茵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分析比较鲜鱼腥草不同部位及其内生菌挥发性成分.在鱼腥草叶挥发油组分中鉴定了其中的12个化合物,占叶挥发油总量的80.15%;鱼腥草茎挥发油组分中鉴定了其中的15个化合物,占茎挥发油总量的76.94%,其中主要活性成分甲基正壬酮相对含量在叶和茎中分别占到1.21%和3.51%.另外,在鱼腥草内生菌中未发现鱼腥草有效成分甲基正壬酮、癸醛和乙酸龙脑酯等,但鉴定出了其结构类似物反式-2-癸烯酸,以及具有重要价值的医药中间体巴豆酸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技术联用GC-MS对不同地区烟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其含量.结果显示:烤烟和白肋烟中分别鉴定出67种和6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以醇类和杂环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在不同地区相同品种、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烟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都具有显著的差别.所得结果能为研究烟草成分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牛至挥发油因具有镇痛、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在临床上用于预防流感、治疗黄疸等疾病.采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牛至挥发油,并用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共确定46组分,占总含量的90.347%,其中包括酸、酯、烯、酚、炔、醇等多种化合物,含量最多有麝香草酚(14.109%)和1-甲基-2-异丙基-苯(14.610%).  相似文献   

13.
牛至挥发油因具有镇痛、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在临床上用于预防流感、治疗黄疽等疾病,采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牛至挥发油,并用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共确定46组分,占总含量的90.347%,其中包括酸、酯、烯、酚、炔、醇等多种化合物,含量最多有麝香草酚(14.109%)和1-甲基-2-异丙基-苯(14.610%).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设计单因素实验,系统考察顶空温度、加热时间、萃取时间及解吸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海绵中异味物质的最优萃取条件:顶空温度80℃下加热25 min,85μm CAR/PDMS萃取纤维头顶空萃取20 min,250℃解吸3 min。在最优萃取条件下,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分析,分离鉴定出5种异味成分,分别是:N,N-二甲基乙酰胺、苯酚、三乙烯二胺、异辛醇、异辛酸。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河北产9月份收割的紫花苜蓿干燥全草中的挥发油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进行分析。利用GC-MS分离出152种成分,并鉴定了其中43种化合物,占挥发性物质的73.3%(质量分数,下同),其中最多的是酸类化合物,占40.17%。该紫花苜蓿挥发油主要成分是十六烷酸(32.1%)、六氢金合欢基丙酮(8.83%)、植物醇(4.51%),还有5,6,7,7-α-四氢-4,4,7-α-三甲基-2-(4 H)苯基呋喃(3.2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基酯(2.94%)。通过与其他产地、不同收割期、不同处理方式的苜蓿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发现产地、收割期、处理方式不同的紫花苜蓿中挥发油成分差别显著,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苜蓿资源等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吹扫捕集对水中的被测成分进行富集,然后导入GC-MS系统中选择离子(SIM)模式下检测。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条件:吹扫时间10 min、吹扫温度30℃、解吸时间3 min、解吸温度为225℃。在此条件下,二甲硫醚(DMS)、甲乙硫醚(EMS)和二乙硫醚(DES)分别在0.8~27.0,0.8~27.0和0.8~26.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8、0.999 9和0.999 9,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6.79%;方法检出限为0.31、0.15和0.21μg/L;加标回收率为92.8%~104.7%。  相似文献   

17.
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大茴香和小茴香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此外,程序升温保留指数用来辅助定性.共定性出17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大茴香13种,小茴香11种,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89.43%和99.53%.共有组分7种.大茴香和小茴香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茴香烯,含量分别为70.72%和85.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