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牡荆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分别进行分析和鉴定,共鉴定出21个化合物,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其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确定为十六酸(15.9%)、邻苯二甲酸异丁基酯(14.43%)、苯酚(13.61%)、雪松醇(4.08%).本研究为牡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鱼腥草及其内生茵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分析比较鲜鱼腥草不同部位及其内生菌挥发性成分.在鱼腥草叶挥发油组分中鉴定了其中的12个化合物,占叶挥发油总量的80.15%;鱼腥草茎挥发油组分中鉴定了其中的15个化合物,占茎挥发油总量的76.94%,其中主要活性成分甲基正壬酮相对含量在叶和茎中分别占到1.21%和3.51%.另外,在鱼腥草内生菌中未发现鱼腥草有效成分甲基正壬酮、癸醛和乙酸龙脑酯等,但鉴定出了其结构类似物反式-2-癸烯酸,以及具有重要价值的医药中间体巴豆酸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了柳桉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通过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柳桉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47%;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对伞花烃(24.45%)、α-蒎烯(16.53%)、1,8-桉叶油素(9.16%)、α-松油醇(6.54%)、α-龙脑烯醛(6.14%)、乙酸松油酯(2.91%)、反式-香芹醇(2.32%)和龙脑(2.32%).本文首次研究了柳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柳桉叶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安徽省黄山市、青阳县、舒城县、宣城市4地红豆杉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以二氯甲烷和乙醚萃取,经气相色谱分离,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4地红豆杉叶二氯甲烷萃取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有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30.230%),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6.418%),(Z)-3-己烯-1-醇(10.050%),十六酸(9.102%),乙苯(8.242%),苯甲醛(6.054%),对二甲苯(5.727%);4地红豆杉叶乙醚萃取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0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有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28.650%),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13.023%),3-己烯-1-醇(9.210%),十六酸(9.117%),十八酸(8.321%),7,9-二叔丁基-1-氧杂螺(4,5)-6,9-癸烯-2,8-二酮(6.994%).挥发油成分存在一定的地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黄刺玫果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从黄刺玫果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了58个组分,鉴定出了50个组分,并测定了各组分相对含量,包括3-甲基丁醛(6.44%),异戊醇(16.57%),己醇(6.43%),乙酸异戊酯(3.33%),乙酸己酯(6.02%),丁酸异戊酯(5.33%),己酸异戊酯(13.18%),2-甲基-2-丁烯酸异戊醇酯(11.22%),2-甲基丁酸异戊酯(4.08%),戊酸异戊酯(4.08%)等.通过对黄刺玫果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黄刺玫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曼地亚红豆杉枝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种方法提取了曼地亚红豆杉混合枝叶和单独的枝干或叶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对它们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实验表明: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和溶剂加热回流提取法分别提取曼地亚红豆杉混合枝叶中挥发油,其中分别鉴定出27、26、13及20种成分;运用溶剂加热回流提取法从曼地亚红豆杉单独的枝干和叶中提取的挥发油中可分别鉴定出16和24种成分,挥发油得率分别为4.21%和9.70%。从实验结果可知:不同提取工艺所得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挥发油种类差异较大,且叶中挥发油含量明显高于枝干。  相似文献   

7.
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大茴香和小茴香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此外,程序升温保留指数用来辅助定性.共定性出17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大茴香13种,小茴香11种,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89.43%和99.53%.共有组分7种.大茴香和小茴香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茴香烯,含量分别为70.72%和85.82%.  相似文献   

8.
加杨雄花序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加杨雄花序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离出72个组分,鉴定了其中62个组分,占总挥发油量的80.271%。加杨雄花序的挥发性成分的为愈创醇(8.843%),[3s-(3α,3aβ,5α)]-1,2,3,3a,4,5,6,7-八氢化-α,α,3,8-四甲基-5-奥(7.128%),(2R-cis)-1,2,3,4,4a,5,6,7-八氢化-α,α,4a,8-四甲基-2-萘甲醇(5.722%),二十七烷(5.407%)等。  相似文献   

9.
冠心丹参片中降香挥发油鉴别和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冠心丹参片中降香油进行定性分析及降香油主要化学成分的分析测定,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用气质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在薄层色谱鉴别显示冠心丹参片样品色谱中,与降香油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气质联用分析分离出25个化学组分峰,并鉴定其中10个化学成分和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由此得出,利用薄层色谱法和气质联用分析法可以有效鉴别冠心丹参片中降香挥发油的有效成分,主要有效成分为橙花叔醇,含量为42.01%.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长白鱼鳞云杉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 - mass spectrometry, GC - MS)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和检测,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长白鱼鳞云杉挥发性成分的提取率为0.86%,在检测出的76个峰中共鉴定出butyl - 2 - ethylhexyl phthalate(相对百分含量为25.32%)、油酸(相对百分含量为14.28%)、十六酸(相对百分含量为10.44%  相似文献   

11.
山楂叶中两个新黄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山楂叶中分得2个新黄酮化合物,经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命名为:Pinnatifida C和Pinnatifida D。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宁夏作为典型干旱缺水地区的现状,针对大中专校区用水量大、浪费严重的问题,探讨在宁夏教育系统开展节水型校区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就节水型校区的具体建设方向进行了论述,提出如果能在全区进行节水校区建设推广,住宿制学校的人均用水量将由川区的156L/d下降至80L/d、山区的112L/d降到56L/d,在每年全区院校的财政支出上可节约经费开支1415.52万元;非住宿制学校的人均用水量则由40L/d下降至30L/d,为财政支出节约经费开支808.03万元,最终形成教育系统每年的直接经济收益为2223.55万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圆柱型结构的中药材提取动力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过程建模研究较少,且模型多以球型假设为前提的问题,根据中药材多以根、茎的形式直接提取的实际情况,利用Fick第二扩散定律,假设中药材有效成分由径向扩散忽略轴向扩散,且以内扩散为主,提出了一种能反映圆柱型结构中药材的提取动力学模型.依据丹参中有效成分丹参素提取过程实验数据,通过温度和液固比的变化,优化参数,得到提取动力学模型. 利用该模型对丹参药材的工业提取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了与生产结果较为吻合的计算结果,预测误差为10%左右. 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效果佳,可用于中药材的工业提取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山里红果中总黄酮,优化山里红果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考察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方法]依据单因素实验结果确定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为自变量,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设计响应面实验方案.[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2%,液料比26 mL/mg,提取时间21 min,提取温度52℃,最高提取率10.19%.[结论]山里红果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黄连木籽油的理化特性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开发和利用黄连木籽资源,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黄连木籽油的理化指标、饼粕的质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黄连木籽含油34.46%,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1.58%,其中油酸含量47.32%,亚油酸含量31.58%。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新油源油料树种。  相似文献   

16.
釆用三维和二维荧光法对中药丹参水浸提液的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丹参水浸提液在三维荧光等高线光谱中出现2个荧光峰,其激发波长分别为2433、37 nm,发射波长为437 nm。丹参素、丹参酚酸A、丹参酚酸B及原儿茶醛与丹参水浸提液的二维荧光光谱比较研究表明,丹参水浸提液的荧光光谱是各种丹参酚酸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的叠加,其中丹参酚酸B对丹参水浸提液荧光强度贡献最大,且荧光发射波长相同。在近中性条件下,丹参水浸提液荧光强度与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作为定量分析丹参中总酚酸的依据。丹参水浸提液的三维荧光光谱具有指纹图谱特征,可以用于丹参的定性鉴别。在pH 7.0~12.7丹参水浸提液荧光发射光强度随pH增大呈现递减甚至消失的变化,同时丹参素的380 nm荧光有所增强,丹参酚酸化合物在碱性环境下易于水解应该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大豆乳清废水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的酵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回收大豆乳清废水中的生物质资源,以白地霉(G.candidum link)、产朊假丝酵母(C.utilis)、热带假丝酵母(C.tropicalis)、解脂假丝酵母解脂变种(C.lipolytica var.lipolytica)和扣囊复膜孢酵母(S.fibuligera)5种常见的工业酵母菌,通过摇瓶发酵,进行大豆乳清废水的单细胞蛋白(SCP)生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被试5种酵母菌均能在大豆乳清废水中快速增殖,适宜的接种量为0.3~0.4 g/L;在废水COD质量浓度11150 mg/L、初始pH6.2、25℃、180 r/min等条件下发酵12 h,C.lipolytica var.lipolytica的细胞产量最高,可达2.35 g/L,对废水COD的去除率可达48.3%;在对数期生长期,S.fibuligera的细胞增殖速率、收获SCP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为0.36 g/(L.h)、39.7%和0.88 g/L,居于被试5种酵母之首.C.lipolytica var.lipolytica和S.fibuligera是处理大豆乳清废水并回收SCP的最适酵母.  相似文献   

18.
植被恢复过程中芒萁对侵蚀红壤碳氮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未治理地、治理10 a与30 a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比林下有芒萁覆盖(MQ)与林下裸露地(CK)土壤碳氮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未治理地芒萁覆盖度和生物量均很低,治理10 a和30 a的马尾松林下芒萁覆盖度和生物量显著增加.各林地芒萁覆盖下的土壤(1 m)有机碳、氮储量均显著高于林下裸露地(P<0.05);治理10 a和30 a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分别比未治理地增加了153%和296%、24%和101%;治理后芒萁覆盖下的土壤有机碳积累快于氮的积累,总体上芒萁覆盖的土壤C/N均高于林下裸露地.以上结果显示了芒萁对侵蚀红壤区土壤有机碳的恢复和氮素积累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河北产9月份收割的紫花苜蓿干燥全草中的挥发油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进行分析。利用GC-MS分离出152种成分,并鉴定了其中43种化合物,占挥发性物质的73.3%(质量分数,下同),其中最多的是酸类化合物,占40.17%。该紫花苜蓿挥发油主要成分是十六烷酸(32.1%)、六氢金合欢基丙酮(8.83%)、植物醇(4.51%),还有5,6,7,7-α-四氢-4,4,7-α-三甲基-2-(4 H)苯基呋喃(3.2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基酯(2.94%)。通过与其他产地、不同收割期、不同处理方式的苜蓿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发现产地、收割期、处理方式不同的紫花苜蓿中挥发油成分差别显著,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苜蓿资源等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