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报告用两种配方的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DT),在浙江省黄岩县中学生和青工中进行免疫效果观察。免疫后1个月、 1年和3年白喉抗体保护水平分别达95%、88%和80%以上。免疫后1个月和1年破伤风抗体保护水平分别达85%和81%以上。白喉和破伤风免疫后抗体滴度的几何平均值(GMT)分别比免疫前增加4~28倍和7~11倍。表明该制剂接种1次即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血清学效果,可供青少年和成人作加强免疫或应急接种用。  相似文献   

2.
麻腮风与乙肝疫苗同时或分别接种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MMR与重组乙肝疫苗同时接种是否会加重临床反应和干扰免疫应答 ,对 8~ 13岁学生分别或同时接种这两种疫苗。结果表明同时与分别接种的临床反应均轻微 ,对腮腺炎、乙肝和麻疹的免疫应答类似。因此作者认为MMR可与乙肝疫苗同时接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结合物对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单一载体(破伤风类毒素)和混合载体(破伤风类毒素和白喉类毒素)作为多糖结合物的载体蛋白,制备5~9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结合物,免疫NIH小鼠,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免疫小鼠血清中抗荚膜多糖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结合物的免疫效果优于相应的单价结合物;随着结合物配制价数的增高,小鼠的免疫应答能力趋于下降;多价结合物中使用两种载体能缓解此现象,但载体含量过高时,依然会抑制免疫应答。结论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结合物免疫小鼠后,随着载体剂量的增高,会出现载体诱导的表位抑制现象,使小鼠的免疫应答反应减弱。两种载体蛋白同时使用能缓解此现象。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腮腺炎 (流腮 )和甲型肝炎 (甲肝 )减毒活疫苗同时或分别接种 4~ 5岁儿童 ,结果同时接种组未发现有加重反应 ,两苗单独接种与同时接种的免疫应答差异无显著意义。提示两苗可以同时接种。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和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同时或分别接种4-5岁儿童,结果同时接种组未发现有加重反应,两苗单独接种与同时接种的免疫应答差异无显著意义。提示两苗可以同时接种。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WHO提出的到1995年全球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按照我国卫生部的规定,对我省水加县的育龄妇女和孕妇进行了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并选择部分孕妇及新生儿进行血清学效果观察。观察组为62对经免疫的孕妇及其未经免疫的新生儿;对照组为60对未免疫的孕妇及其未免的新生儿.观察组孕妇经上曾三角肌肌肉接种吸附精制被伤风类毒素0.5ml。在第1次产前检查时接种第1针,间隔名周后接种第2针,分娩前毛周接种第3针。在分娩前采手指血0.Zml,新生儿收集脐带血2.OTnl,分离血清,置一20C备用。将孕妇和新生地血清配对排列,采用间接血凝法…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同时或分别接种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同时或分别接种不同月龄婴儿,结果表明,同时与分别接种的免疫应答类似,临床反应均轻微。但接种儿童月龄较大 PPD 阳转率较高,平均硬结直径较大,抗-HBs 的 GMT 较高。  相似文献   

8.
缓释破伤风类毒素微球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可生物降解缓释微球,单剂投递破伤风类毒毒。方法 用溶剂挥发法,将破伤风类毒素(TT)包入两种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制备成微球,用电镜观察微球的粒经与表面形态,用Bradford法及SDS-PAGE检测微球内蛋白含量及抗原结构的变化。TT微球免疫豚鼠后,观察抗体应答。结果 微球表面光滑,成球规律,两种微球平均粒径为8.4μm及9.7μm,包裹率为48%及56%,包裹后的TT结构未改变。TT微球免疫豚鼠后,1针诱导的抗TT-IgG及中和抗体滴度与3针铝吸附TT相似;TT微球免疫血清及铝吸附TT免疫血清与游离破伤风毒素有相似的结合特性。加强免疫后,TT微球的回忆应答优于铝佐剂疫苗。结论 可生物降解缓释微球单剂投递破伤风类毒素,可产生持续高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按《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应用精白类、精破类和Al(OH)3胶体溶液各3批,分别配制成不同AI(OH)3含量(1、2和3mg/ml)的吸附白破二联各3批(每批分别含精白类40Lf/ml,精破类20Lf/ml),并分别进行吸附度测定和免疫力试验。结果不同AI(OH)3含量的二联吸附度均为100%,免疫效果,白喉的活存率分别为80%、93%和80%(均为3批平均值);破伤风的抗毒素单位分别为2.7、3.1和2.7IU/ml(均为3批平均值)。表明吸附精制白破二联疫苗中AI(OH)3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免…  相似文献   

10.
狂犬病病毒基因疫苗和精制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重组疫苗与精制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为研制新型狂犬病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应 用含狂犬病病毒(RV)糖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RGP(重组疫苗)和槽制灭活狂大病病毒(精制疫苗)分别免疫小 鼠后检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结果 重组疫苗3次免疫与精制疫苗1次免疫的体液免疫水平相当,重组疫苗 2次免疫与槽制疫苗l次免疫的细胞免疫水平相当,重组疫苗与精制疫苗免疫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30%和84.6%。 结论 重组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免疫应答水平低于精制疫苗。  相似文献   

11.
rBS-WC霍乱疫苗的动物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BS与WC联合免疫比单纯免疫效果好;小鼠或家兔的免疫间隔适当缩短未见影响免疫保护力;小鼠一次大剂量口服疫苗后可获良好保护。rBS-WC抗原、吸附霍乱类毒素疫苗(上海苗)和吸附霍乱疫苗(武汉苗)经家兔肌肉免疫,武汉苗未见抗CT反应,对CT攻击无保护,对Eltor(小川)活菌攻击保护较弱,上海苗抗CT反应比rBS-WC低。家兔口服rBS-WC半年后,抗CT及杀弧菌抗体维持较高水平,显示其动物免疫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2.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二联活疫苗中量试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麻疹沪191株和流腮S79株中量试制麻疹、流腮二联活疫苗,对疫苗原液的配制比例、二联疫苗与单价疫苗的病毒滴度和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提高流腮疫苗原液的比例可获得较好效果;9批麻腮二联疫苗全部达到现行单价疫苗规程要求;二联疫苗在4~8℃保存18个月的稳定性与单价疫苗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腮腺炎病毒蛋白组分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SP株腮腺炎病毒液经灭活、浓缩、裂解后,采用SP SepharoseTM Fast Flow阳离子层析柱及Sepharose CL-4B分子筛层析柱纯化,收集各峰样品,经12%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及HPLC检测。并取第1峰样品免疫ICR及BALB/c小鼠,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及CTL杀伤活性。结果所收集的第1峰样品为单一的腮腺炎病毒蛋白组分。免疫ICR小鼠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其免疫后各检测时间点的GMT水平与减毒活疫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产生针对HN肽段的CTL杀伤活性,而减毒活疫苗组则未能诱导此特异性CTL反应。结论腮腺炎病毒蛋白组分疫苗在小鼠体内可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为新型腮腺炎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同时或分别接种的抗-HBs持久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同时或分别接种的抗-HBs的持久性进行了研究。同时接种组(1组)和分别接种组(2、3A、3B组)的抗-HBs阴转率和GMT均无显著差异,提示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可以同时接种。抗-HBs的持久性与全程免疫后抗-HBs的峰值呈正相关,峰值<100 mIU/ml者,3年后有43.48%抗体转阴。建议全程后抗-HBs<100 mIU/ml者,3年后宜加强一针。  相似文献   

15.
风疹和麻疹疫苗同时或分别接种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疹和麻疹疫苗同时或分别接种8~11月龄婴儿,并对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同时接种与分别接种的婴儿风疹或麻疹抗体阳转率及GMT差异均无显著意义,表明此两种疫苗可以同时接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免疫学效果。方法用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2株)和灭活疫苗(L8株)分别经腹腔免疫BALBc小鼠后,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HAVIgG、TNFα、IFNγ和IL2;用流式细胞仪对全血中T细胞亚群分类;3HTdR掺入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结果减毒活疫苗组在初免后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均低于灭活疫苗组,加强免疫后,与灭活疫苗相当。灭活疫苗组IFNγ的峰值出现时间较减毒活疫苗组晚,但水平较高。结论两种疫苗均可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减毒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后可诱导更好的系统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的免疫应答。方法用联合疫苗及其单价疫苗分别免疫豚鼠和BALB/c小鼠,检测两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结果联合疫苗与卡介苗豚鼠皮肤PPD反应直径数值相近(P>0·05),联合疫苗与乙肝疫苗免疫小鼠血清乙肝抗体滴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联合疫苗免疫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IL-2含量均高于单价疫苗,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能有效地诱导实验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冻干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反应和免疫原性。方法分Ⅰ、Ⅱ、Ⅲ期进行,分别选择7~15岁和8~18月龄儿童接种国产MMR疫苗,同时设进口MMR疫苗、单价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对照,进行接种反应和免疫原性观察。结果Ⅰ期7~15岁接种国产MMR疫苗的11人中,仅3人发生局部弱反应,反应率为27.3%;8~11月龄接种国产MMR疫苗的26人中,发热率和皮疹反应率分别为11.5%、15.4%,其中高热率为3.8%。Ⅱ、Ⅲ期观察的1188名8~18月龄儿童中,接种国产MMR疫苗发热率为10.69%,皮疹反应率为3.64%,局部反应率为0.44%,其他反应率为0.22%。与对照疫苗比较,仅发热率高于腮腺炎疫苗及风疹疫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接种国产MMR疫苗后,麻疹、腮腺炎、风疹HI抗体阳转率和抗体GMT分别为99.5%、85.9%、100%和1∶57、1∶4.2、1∶890。与对照疫苗比较,麻疹抗体GMT国产MMR疫苗高于进口MMR疫苗和麻疹疫苗,抗体阳转率国产MMR疫苗高于进口MMR疫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腮腺炎抗体GMT国产MMR疫苗低于进口MMR疫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疫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MMR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