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中国风景名胜区源于古代的名山大川、邑郊游憩地和社会"八景"活动,荟萃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胜,凝聚着中国乃至世界最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近现代以来,国际上许多国家大都设有"国家公园",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堪称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中国风景名胜区经历过数千年的发展变化,深受中华文明价值观和理论基础的影响,已经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风景名胜系统、技术支撑体系和属地管理方式,展望未来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小城镇发展的热潮,国家对风景资源保护的力度也日益加大,与风景名胜区相邻相融、关系密切的小城镇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犹豫、徘徊,难以抉择。根据这类小城镇的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以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内小城镇为例,提出了这类小城镇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制定小城镇经济发展与风景资源保护相互协调的“双赢”策略;实现小城镇建设与风景区整体环境的有机融合等。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1997,(1)
风景名胜是大自然赐与、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于人们游览休憩、陶冶情操、焕发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近郊风景名胜区更是难得的宝中之宝。在我国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保护、利用好城市近郊风景名胜区,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结合太原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谈一点粗浅之见。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太原市的西南部,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其主要景点晋祠、天龙山石窟距太原市区的距离分别为25公里和40公里。晋祠位于悬瓮山下、晋水源头处,始建北魏,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内的难老泉常流不息,美如碧玉。主要古建筑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为宋金所建。有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晋祠之铭并序”碑以及历代所建古建筑30多处,形成了以圣母殿为主体  相似文献   

4.
风景名胜区边缘地带的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承照  徐杰 《中国园林》2005,21(5):35-38
风景名胜区边缘地带可分为原野型、原野人居型、乡村型、城缘型和城市型5种类型,边缘地带具有边缘生态、边缘景观、边缘经济、边缘社会、边缘管理等共同特征,在保护与发展一系列的矛盾中,边缘地带与核心区的矛盾性质不同,必须采取不同的控制和管理策略,实行分区管理是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必然选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是边缘地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控制好边缘地带,才能保护好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5.
风景名胜区制度建立30余年来,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结构体系、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保护了我国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取得了巨大成就.风景名胜区规划有其自身属性和技术特点,十分重视建立由风景游览欣赏、旅游设施服务、居民社会管理3个系统相结合的风景区职能结构.随着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其规划将更加强调不同层次的衔接,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区的综合功能,注重对区内村镇开展规划研究,借鉴国际上国家公园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菜溪岩风景名胜区为例,试图将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风景区总体规划的风景游赏规划中,通过一定的措施协调风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以实现风景名胜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广西的风景名胜区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管理体制不顺、规划编制落后、景区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未得到很好的保护利用、景区内建筑的杂乱无章或无特色等。这些既是个性问题也是全国风景区的共性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的进一步认识和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思考,以促进、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8.
一、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相关理论综述 (一)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内涵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城市型风景区)概念体现的是风景区的区位属性,反映其与城市的空间关系是相互毗邻或交错,在功能上互为补充,是同时具备风景区的自然生态形态与城市人文社会形态特征共存的特殊地区.城市型风景区与城市关系区位关系一般包含:与城市相融、相邻、相伴或相融、相伴并存,城景空间关系从侧面反映了风景区和城市建设互动的过程,即从相互独立到相辅相成、互利共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风景审美角度,总结、提炼并具体论述该景区内黄土高原、黄河、峡谷、瀑布等四大景观要素及其雄阔壮美的景观特色;挖掘其丰富的黄河文化及深广的哲理内涵,进而提出该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存在问题及开发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0.
梁发  姚崇怀  刘洁 《中国园林》2012,28(1):113-117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对湖泊型风景名胜区生态资源的保护与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植被规划,在理论与方法上却显得相对滞后,可资借鉴的案例也比较缺乏。通过对湖泊型风景名胜区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此类案例植被规划的一般性理论和方法,并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植被规划为例,通过对风景区生境的调查、植被的调查、植被特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风景区生境条件和总体布局,进行植被—群落—物种的一体化规划策略和方法,拟为相关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路平 《室内设计》2015,(5):107-114
在我国境内的世界遗产往往是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核心景观资源,如何体 现世界遗产价值应该是风景名胜区规划工 作的重点。麦积山石窟是“丝绸之路”世界 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处遗产点,本文结合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围绕麦积山石 窟世界遗产价值体现这一中心思想,从研究 其遗产价值体系入手,进一步识别承载遗产 价值的空间载体,最后在总体规划的大框架 下,提出落实遗产价值体系保护和利用的具 体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北京风景名胜区内存在大量的村庄,它们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群体.对风景名胜区而言重要的是资源保护,对农村来说迫切的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充分合理利用而又不破坏风景名胜区宝贵资源的前提下来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北京市风景区内3个不同状况村庄的建设,提出了几种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以期为风景区内的村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区与旅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嘉乐 《中国园林》2000,16(2):29-31
本文论述了旅行与游览的不同概念,列出了风景名胜区的功能,保护与开放的辩证关系。强调风景名胜区不是产业没有理由成为企业,不能利用人民自己的财产从人民身上谋利。明确了风景名胜区管理与旅游服务是两种不同的专业领域,就深入了解各自的本质,掌握不同的运行规律,严格分工,紧密衔接,才能使风景名胜区得以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的相关文件颁布,是对国土空 间规划体系中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工作的重要补充。为支 撑该项工作的落实,亟须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构建风景名胜 区整合优化具体实施路径,特别对于庐山这样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地交织重叠的区域尤为关 键。综合考虑政策逻辑、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形成行政事 权、特色保护、特色发展、协调治理、基础评价5个维度的评 估体系,构建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路径模型,最后通过反向思 考对相关政策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玉超 《城市建筑》2023,(7):133-138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逐步建立,原风景名胜区的空间管制存在多重管控、管制措施与功能用途不适应、空间准入条件模糊等诸多问题,已难以适应全域全要素管控要求。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专项规划,风景名胜区应积极落实总规刚性管控要求,同时突出风景游憩等专项功能。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构建“分级管控+分类管控+准入清单”的管制方法,形成兼具底线约束与激励引导、多层次、全过程的空间管制模式,以期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指导风景名胜区差异化、精细化管控。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区的建筑设计需要遵循现场的地形特征,满足景观要求,符合生态特色。文章对铜仁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升级改造工程的规划及建筑设计手法进行分析,从总体布局、功能设置和建筑形态等方面论述,进而对风景名胜区的建筑如何做到与环境共融共生展开探讨,以期能够为同类型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功能分区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归纳、分析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特点的基础上,以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为例,重点分析特大型分散式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分区特征和划分方式,提出功能分区与保护区相衔接的思想,使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更加合理科学和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8.
陶一舟  严国泰 《华中建筑》2012,30(6):133-13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风景名胜区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其实质是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突出矛盾。面对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这一棘手的问题,规划师不应该回避问题,一味地抱怨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因此该文以安徽太平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研究在现有管理体制、规划制度下,如何更好地解决风景名胜区城市化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是控制和管理城市向外无限扩张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一些城镇被风景名胜区包围着,而其中心城区又不属于风景名胜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势必向风景名胜区周围蔓延.位于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镇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基于风景名胜区特征和城镇的特点,研究以花山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镇为例,对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很多景区进行盲目的建设,由于缺乏对文化的重视和把握,对风景名胜区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都造成了永远无法修复的破坏。本文以冠豸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倡导文化力重塑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价值,核心在于文化创意的生成,旅游规划以文化为引导,从旅游概念策划—空间营造—活动体验—产业联动—管理引导等多个方面探讨文化在风景名胜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力,达成文化造景、文化经营的目标,从而进一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使地方文化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