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资源循环型住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住宅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论述了在规划、设计、建造、运行(居住、改造)、拆除、处理、再生(再次利用、再生利用)的整个过程中进行资源循环型住宅建设的要点和对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住宅建筑业是资源消耗大户,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必由之路。循环经济注重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可以促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循环型住宅是一种全新的可持续性住宅。以住宅的整个生命周期为考虑对象,分析从住宅的前期准备、规划设计、建设、拆除和处理再生的各个阶段实施要点。这对发展和完善住宅产业生产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资源循环型住宅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住宅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论述了规划、设计、材料、设备的流通、生产阶段、建设阶段、拆除阶段和处理再生(再次利用、再生阶段)等过程进行资源循环型住宅建设的技术要点和对策,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居住模式的转变对住宅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一定时期内的居住行为方式,即居住模式,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随着人们需求欲望的变化,正由单一性的生理型居住模式向多元化的,即“社会→生理→心理”居住模式发展。住宅建设必须及时地满足这种变化的要求。文章从住宅的室内划分、家具、室内设计、厨卫间功能等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7.
1 居住模式的三个阶段 为了研究居住质量,可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居民的居住模式划分为分户、分室、功能分离三个阶段。 1.1 分户阶段 建国初期,由于缺乏经验,住宅建设全盘学习苏联,城镇住宅面积大标准高,但建造的数量有限,分配上只好采取合住形式。几个家庭合住一套住宅,共用一套厨房、厕所,即合理设计不合理使用。在一些中小城市及工矿区,建造了大量兵营式平房,依家庭人口多少每户分配一到两间,既是居室,又是厨房,没有上下水,没有暖气,简易公用厕所设在平房区边缘的某个角落。 大跃进及文革时期,在“反保守”、“反浪费”的口号下,住宅建设一度走入歧途,片面追求数量和低造价、低消耗,标准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的迅猛前进。浙江省广大农村地区朝着小康水平迈进,农村的居住行为模式为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民在住宅内从单一睡眠休息行为发展到交谊、文娱、工作、学习等多种行为活动。因此,在进行农村住宅设计时必须考虑用户行为模式和与之相应的功能要求。为 相似文献
9.
小康住宅居住模式与功能空间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条件的改善,居住者希望从精神上体现自己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小康住宅应满足这一层次的需求。功能空间应设计成“三大、一小、一多”“四明”的居住械人有良好的声、光、热和卫生的环境,合理的窨关系及考虑可变性。 相似文献
10.
资源循环型住宅是一种全新的可持续性住宅,它更能体现建筑节能要求。从住宅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论述从策划立项、规划设计、建造施工、使用、拆除、处理、再生阶段的整个过程进行资源循环型住宅节能建设的要点和对策,对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和建筑节能要求具有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养老机构起居空间的基本模式做了简要梳理,然后阐述了养老机构组团型起居空间模式的主要优势,并分析介绍了几个运用该模式的典型案例,以期为我国当下的养老机构空间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廉租房是保障性住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市低收入市民住房条件的利民措施。本文研究了北京市廉租房住区景观的建设现状,指出了北京市廉住房住区普遍存在空间选址偏僻、配套设施不完善、绿地后期养护缺失等现实问题。为了应对上述廉租房住区建设的难题,应该将模块化设计策略引入廉租房住区景观设计中。模块化景观设计有高效、经济、通用等优点,能使得廉租房住区景观的设计和建设科学化、高效化、经济化。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厦门市美仑花园安置房项目的设计为例,阐述了舒适、生态、全海蒂的设计理念。从规划布局到单体设计,设计者对创造符合该理念的人文宜居环境、空间都进行了全方位地琢磨与推敲。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农村住宅的功能特点,通过探讨当前农村住宅中居住和生产空间的关联模式并进行分析,为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规划和住宅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内目前居住用地内高密度开发与停车位配置不足的矛盾,本研究以居住用地的最小单元——居住组团为例,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探讨了在一定的理想和假设状态条件下,城市居住组团停车率与地块容积率约束模型的构建及其临界值的计算问题。研究发现,计算得出的容积率上限值基本上能够满足目前城市居住组团高密度开发的需要,因此需要通过对地下车库的布置方式、有效停车面积等方面的综合改进来增加停车位数量,从而提高居住组团地块容积率的上限,保障居住环境内城市居民的停车需求。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更新的发展进程中,北京旧城不断出现的社会隔离和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受到政府、社会团体及广大居民的密切关注,旧城合理更新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以北京旧城的改造更新为研究对象,从住区规划与社会和谐两个角度,探讨实施混合居住模式对旧城改造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世界上住房保障制度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荷兰自20世纪初期以来长期重视社会住宅,即公有出租的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建设,将其作为解决城市住房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的主要方式,并根据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对其发展政策和策略进行合理的调整.与此同时,荷兰也已将社会住宅的规划建设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特别是克服不同收入阶层与种族间的居住空间隔离问题,促进社会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结合政策与实例分析对荷兰社会住宅发展进行具体探讨,以期对我国目前的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整体而系统的科学,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以解决建筑、城市乃至区域发展的相关问题。传统聚落的发展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背景下,村落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建筑环境共同构筑了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