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莎  刘奕杉 《城市建筑》2023,(6):140-142
冕宁县作为四川彝族的代表城市,其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对研究彝族城镇空间变化影响因素具有借鉴作用。同时伴随内陆文化的渗透,冕宁的城镇发展变化呈现出差异化特征。通过查阅县志与文献等方式,总结梳理冕宁自人类群居以来的城镇空间演变历程。研究表明宗教信仰、军事部署和民族迁移对传统城镇空间格局有重要影响,而中央政权和对外交通是近现代城镇空间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深入挖掘四川彝族城镇空间格局影响因素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亚洲国际化城市大都具有人口高密度聚集的特征,且中心区存在着规模、等级及形态的较大差异,表现出一定的规模门槛规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本文在现状调研及数据矢量化的基础上,逐项定量剖析亚洲17个国际化城市29个中心区的空间形态,对其规模、等级及格局所涉及的用地规模、建设规模、开发强度、街区大小、道路密度等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探寻其间存在的门槛规律,并对其空间形态类型进行分类研究,提出相应的数据簇群;进而揭示在非市场经济因素限制的基础上,城市经济等级规模、服务产业业态结构以及交通方式的支持是促使亚洲国际化城市中心区形成门槛特征及不同形态模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冯兰 《四川建筑》2014,(4):11-13
成都城的空间格局和发展脉络,与水道空间的形态演变息息相关。自秦代初创成都城至今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成都水道的空间形态和功能特征也在随着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不断改变。文章针对成都市旧城区主要水道及其桥梁、滨水空间的形态演变特征,探寻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功能作用,旨在从城市微观空间层面的角度发现成都城更新发展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正> 18世纪以前,西欧城市发展很慢,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和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长期没有多大变化。产业革命之后。情况有了很大改变: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商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出现,都对城市格局和空间形态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墙的历史作用已经消亡,原有的路网面临着交通方式改变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对保护城市传统格局和空间形态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空间形态、土地利用与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选择合理的城市形态和与之相匹配的交通体系是城市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美国,自1960年代通过联邦支助公路建设法案,小汽车逐渐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小汽车极大地提升人们的机动性,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空间形态与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间形态上表现出以小汽车为导向的交通方式所支撑的城市蔓延(urban sprawl),土地利用上则出现如大规模低密度居住区等单一使用的功能区域.根据美国交通研究协会(TRB)对城市蔓延的相关研究[3],认为城市蔓延的不可持续性表现在:对土地资源利用的不经济,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而财政难以支撑,交通的出行次数和出行总量的增加,低密度的松散的外部形态[4],以及就业岗位和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平衡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TOD的经验、挑战和展望》评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的空间形态、土地利用与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选择合理的城市形态和与之相匹配的交通体系是城市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美国,自1960年代通过联邦支助公路建设法案.小汽车逐渐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小汽车极大地提升人们的机动性,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空间形态与土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7.
采取"五普"、"六普"人口数据,对近10年来杭州城市人口空间变动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近郊区通勤人口的交通出行调查,界定杭州都市区空间范围及其未来生长空间。研究发现,上轮总体规划确定的"一主三副六组团"格局,已成为一种非均衡的发展格局。同时,提出"一主六片区"的城市空间布局,有利于形成新时期杭州大都市多中心的空间形态,构建不同空间尺度的多中心体系,以引导城镇化人口合理集聚和城市空间优化布局,并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供相应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吴起县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受自然地理、经济社会、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不同阶段的城镇化进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空间形态的演变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本文通过对进入21世纪以来吴起县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总结吴起县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内外动力、空间形态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吴起县未来城市发展以及城市规划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胡江南  王芳  赵烨 《城市建筑》2023,(1):111-114
餐饮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对于西安作为旅游城市的空间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20年西安中心城区餐饮行业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局域GetisOrd G*i指数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西安市中心城区餐饮业的空间分布格局、餐饮活动热点区域及其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餐饮业空间分布不均衡,形成“一核多点,连片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各类型餐饮设施分布特征与总体分布特征类似,但设施间略显差异;“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餐饮中心差异明显;餐饮设施的空间分布受交通、人口、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最深。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战略成为大城市破解空间绩效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在总结沈阳"单中心"城市结构历史演进、变化特征基础上,从空间视角探析沈阳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绩效水平,选取近300个服务业类公共建筑样本,借助GIS平台通过IDW空间插值法、反距离权重法分析空间集聚与扩散趋势,同时对人口密度分布变化、动态与静态组织结构的耦合性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沈阳多中心的城市结构形态已经显现,但空间发展不均衡,聚集中心的分布呈现圈层式布局特征;人口分布变化具有离心和向心双重现象,一环至三环间人口增长为次级集聚中心的形成提供支撑;城市轨道交通与空间结构的耦合度差。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广东肇庆山水城市空间景观格局的历史形成过程,分析其在六个不同时期城市发展和自然景观变迁之间的相互联系,总结其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肇庆山水城市空间景观格局现状,从“山”“水”“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肇庆市的具体景观格局,分析其空间特点、视觉联系、生态影响和现状问题,从而提出在当前城市化背景下肇庆山水城市所面临的挑战,为今后肇庆市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为肇庆山水城市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发展历程证明,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与交通发展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交通系统简单的扩容增能已不能适应城市的拓展需要,更难以有效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立足上海市城市空间布局和交通发展互动关系,从都市圈、市域、中心城三个层面,结合人口布局、产业布局、城镇布局的现状和规划情况,在研究分析了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交通发展方式转型的重点与路径。  相似文献   

13.
西南山地城市地形地貌复杂、建 设用地紧张、旧城人口密集。由于自然地理 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形成了高密度的城市 发展模式。从高密度城市的概念出发,分析 了西南山地城市的高密度发展特征及原因, 研究了西南山地城市在高密度发展影响下, 城市规模、密度、功能布局等因素对交通系 统的影响,以及交通方式、交通可达性和交 通设施等因素对空间结构的影响。在此基 础上提出西南山地高密度城市的空间结构和 交通系统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试图揭示高 密度城市的一些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从单核到组团结构是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典型特征.带状组团城市作为集城市形态和功能结构于一体的城市空间形态.其交通模式也具有特定的特征。论文以镇江市为例,着重分析了其城市空间与交通系统演变的互动发展过程和空间形态与交通模式的演化机理研究了交通模式选择与城市形态和用地特征的关系,综合典型交通模式特征,对不同交通模式进行适应性测试与评价,提出了支撑镇江市“一体两翼”城市结构的交通模式:以轨道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小汽车交通和谐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高效率的引导性交通模式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文化消费场景已经嵌入居民日常生活,在 “公园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文化消费空间与城市公园的关系 值得关注。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以成都主城为例,分析文化消 费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探索各类城市公园在文化消费空间集 聚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商业、交通和公园等因素会对其空间 集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城市公园是其空间集聚的重要因 素,不同类型公园的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分异。在城市北部,处 于城市更新中的社区公园呈现出对文化消费空间的不稳定影 响;在城市南部,新建的综合公园更能吸引文化消费空间。结 果所揭示的文化消费空间与城市公园之间的共生关系是城市建 设趋向多元的表现,反映了人们的文化休闲活动对城市绿地景 观的空间倾向性,对公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明俊  李嘉  刘冬明  夏鸣晓 《规划师》2011,27(10):90-96
研究表明,经济社会空间集聚程度不高、距离成本较大、城乡分割严重是制约鲁南城市带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鲁南城市带应优化空间结构,引导人口和经济在空间上的集聚,消除空间障碍,降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距离成本,统筹城乡发展,减少分割,以促进鲁南城市带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方城市网络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0年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变革推动着西方城市网络思想的发展。由于城市地位的提升,"流动空间"对"地方空间"的取代以及网络社会的崛起与城市间关系的发展,在理论界产生了一系列的"网络范式"转型,推动着城市研究与规划政策的持续发展,包括城市区域空间组织方式从中心地范式向"城市网络"范式的转变,城市体系组织原则由等级原则向网络原则的演变,以及城市空间形态从单中心模型向多中心模型乃至网络城市模型的演进等,而这些城市发展实践与城市空间组织思想的变革带来了西方城市网络研究的蓬勃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网络"在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的空间规划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主导着区域空间政策的发展。本文在详细剖析城市网络发展的现实和理论背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城市网络的内涵、构成、特征及类型等内容,并对西方城市网络研究中的理论进展、规划应用和治理策略进行了评述,以资我国城市群体空间研究借鉴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交通便捷状况历来都是购房者购房过程中比较关注的因素。交通因素,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URRT)对周边房价的影响巨大,对其影响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以运营成熟的武汉轻轨为研究对象,研究武汉市URRT对周边房价的影响,旨在发现各站点的影响范围,揭示URRT对房价影响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URRT对沿线房价变化的影响范围并不是单一的值,而是随着至市中心的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在市中心附近的轻轨站点的影响范围比较小,随着站点距市中心距离的逐步增大,影响范围呈明显递增的趋势。而通过广义交通成本模型研究各站点可能的最大增值空间,发现楼盘距离市中心越远,其房价的最大增值空间就越大。研究结论可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也为轨道交通公司、房地产开发商、购房者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面对城市滨水空间出现的空间活力衰退等问题,如何唤醒城市滨水空间活力、重塑入水和谐互动,是城镇化转型中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议题.手机信令大数据因其样本规模庞大、时空粒度精细、动态轨迹直观的特性,为城市滨水空间活力提升研究提供新视角.以苏州金鸡湖为例,利用手机信令大数据获取到的人群时空动态分布信息,分析滨水空间人群活力的...  相似文献   

20.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为了避免城市形象出现"千城一面"的问题,每个城市在规划建设中均应形成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所在。因此如何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评价体系,成为当下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南通为例,从城市空间特色的概念内涵入手,分析城市空间特色的物质载体,选取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评价因子,如独特性,根植性,认知度,影响度,支撑性,成长性等,采用单项分级,模糊评价等方式,建构完整的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评价体系。基于评价结果不仅可以对城市空间特色的发展方向进行预判,并且可以在规划实践中有目标地培育、强化、彰显该城市的空间特色,为建设富有魅力、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