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一直是中国园林人不能回避的天然使命。如今,社会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样的追求就显得更加迫切了。该文从认识、理解、实践等多个角度,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要求,阐述了目前学界和业界在传承与创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进一步提出了当代景观设计师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4.
引用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环境偏好矩阵为分析手段,建立传统园林空间构成与环境心理的对应关系。认为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建构在多变而复杂的特征背后蕴含着清晰的认知逻辑,体现在“易读性”与“神秘性”的辩证脉络之中,两个因子相对相生,互为补充,建立了有序基础之上的丰富与多样,形成了一个开放的、能够不断发展的空间秩序。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认真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和意境的概念,并从中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景;听觉、味觉及时令气候变化;空间特殊经营手法;比拟和联想;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方面论述园林意境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6.
7.
把握制约事物量的规定性 ,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髓化。本文从哲学—艺术—园林三个层次论证了中国古典园林量化规律的存在必然性及数对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形成的意义 ,并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中国古典园林量化研究的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的“廊空间”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廊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应用中十分广泛的一种建筑空间形式。本文论述廊的概念、构成、分类特征及功能,归纳了廊空间运用的多种手法,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曲廊、复廊、水廊、爬山廊等园林建筑中出现独特建筑的空间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远借塔影是园林营构中较常见的组景手法之一,它既拓展和延伸了景区的空间与视野,又丰富了景观的节奏和层次。借塔入园,以及塔影与山水之间营造出的诗画意境,正是中国文人特别欣赏和追求的,塔影也成为一个审美和寄情的符号。中国园林好借塔影,除了构景和审美上的妙处,还因为塔影具有福祉众生、主吉主旺、振兴文风等多重象征意味。在中国文人自身儒道释互补的精神追求下,塔影成为了一个满足人们复杂情感需求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0.
11.
12.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意境赋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灵魂。文章结合园林美的知识,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概念、文化内涵、构成元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建造景观方式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类型,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古典园林受到古代儒、道、释等多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园林生态观。君子比德、天人合一、神仙思想是构建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哲学基础。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史,可以发现"崇拜自然""对自然的畏惧""人与自然物我相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生态设计观"早已被古人所运用。同时古人留下了大量的造园理论思想与既成作品,随着造园史的发展,人们不断的探索自然、模仿自然,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加以合适的改造自然,为健康的人居环境营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而建筑现象学研究的展开却是在本世纪70年代,从时间差异上讲,这二者之间很难说有什么联系,然而在体味与感受过中国古典园林空间之后,在展阅建筑现象学的种种,却不难看出,一个作为刚刚兴起的建筑理论,一个作为久经年代的建筑成就,建筑现象学所提出的场所与场所精神、建筑知觉以及体验的方法和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等等都无形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得以印证.这或许对我们换一种角度来观察园林以及从中发现一些适应于现代生活的设计方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从目前我国古典园林魅力渐趋减弱这一现象,引出对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生活的思考。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特征的分析以及对现代生活变化的总结,认识到目前国内中国式园林萧条而西方式园林大受欢迎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思考了中国式园林在现代生活中发展的必要性,以及设计手法急需改进以适应现代生活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对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进行了研究,分别介绍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对皇家园林、文人园林、日本园林的影响,指出园林艺术产生在古典文化氛围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文人园林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虽然经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雨洗涤,它们中的许多优秀之作至今仍然焕发着耀目的光彩。世人在游历这些古典园林时,除了发出由衷的赞叹声之外,也不由地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使它们在历经沧桑之后,仍然具有迷人的魅力?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深入探究这些古典园林的营造原则和它们所创造的如诗似画般意境的真谛。而这些原则和真谛,反映了一种可持续发展概念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借月造景、植物造景、园林建筑、水景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夜景的创作手法,阐述了夜景的意境美及其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加入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从而表现团圆、静谧、恒常、奇趣的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19.
朱启钤先生将古典园林视为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一个独特的类型,予以高度关注,曾主持将北京社稷坛改造为传统园林风格的中央公园。在执掌中国营造学社期间, 朱启钤先生积极发起南北方园林研究,大力搜集、整理、 出版相关古籍史料,推进园林遗产保护,还在《哲匠录》 中为古代造园匠师作传,贡献良多。本文通过梳理历史文献,回顾朱启钤先生在古典园林领域留下的印记,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20.
本从中国古典人园林的设计原则、布局和造园要素等方面论述了这类园林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它是中华民族悠久传统化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一个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