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西方传统服饰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旨在从服装发展的历史角度,探寻出非常规服用材料在西方传统服饰中装饰性运用的成因、形式与特点。  相似文献   

2.
因地域和历史的不同,使其东西方文化差异较大,造成中西服饰文化有很大的差异。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和谐文化,讲究对称统一、自然之美,中国传统服装设计上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以遮盖人体为主要用途。西方服装设计中一般倡导个性化、理性化的服装理念,是一种明喻的思想,在外型上以突出人体结构。两种服饰都有着着各自的历史渊源。本文从服装文化的时代背景、思想观念和造型三方面分析论述,探究中西方设计理念的差异,并从高级时装方面阐述中西方现代高级服装造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范敏娜 《西部皮革》2021,(7):116-117
葡萄牙与澳门地处欧洲与亚洲不同的位置,经过多年的殖民统治,葡萄牙与澳门的服饰文化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中国的传统服饰具有平面、宽博的特征。如果说东方服装文化强调着装领域以整体和大同的概念使着装者注重群体意识那么近现代西方服饰更强调服装在人体上的呈现效果,强调三维的廓形感。葡萄牙服饰从属西方服饰范畴,在服装造型的处理倾向于立体造型,运用省道、分割线突出人体的曲线美。故有服装在近代西方具有"软雕塑之称,澳门的服饰受到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自然、内敛的意境,而葡萄牙服饰则更是突出饰性,服装是哲学和艺术的综合表现。由此,本文以服饰文化为例,试对澳门与葡萄牙近现代服饰文化作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服饰既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美学的体现,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服饰工艺元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现代纺织服装行业中,西方服装元素比较突出,传统服饰工艺元素缺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而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里,如何将中国传统服饰工艺元素融入现代纺织服装业已成为现代纺织服装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中国传统服饰工艺元素在现代纺织服装业中的运用价值与运用原则,就中国传统服饰工艺元素在现代纺织服装业的运用进行相关的探讨,最后指出中国传统服饰工艺元素的创新与发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的发展,中西方在许多领域都出现了融合的迹象。随处可见中西合作的服装配饰更是被年轻人所喜爱。不可否认的是中西方的婚礼服饰文化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无论是从传统礼仪的角度,还是宗教信仰等方面分析,中西方的婚礼服饰始终代表着不同种族文化。本文章的研究对象是中西方贵族的婚礼服饰,以贵族为代表,分析传统礼仪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对服饰发展的影响,对比分析中西方的婚礼服饰的差异性,研究中涉及到的方面包括传统文化发展,和婚礼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的世界战争,使欧洲服装风格发生很大的改变,与此同时的中国,传统服装的款式和结构以及服饰风格也发生很大改变。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欧洲百废待兴的经济开始影响这一时期的服装,新中国的成立使服装开始与革命紧密相连。本文将通过对20世纪40-50年代中西方服饰变化进行探究,从历史背景到不同时期的服饰风格特征出发,探析不同时期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以及对现今服饰的影响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丝绸》2017,(12)
中国清末民初的传统服饰中"卐、卍"字纹屡见不鲜,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其服饰当中均有体现,其艺术表现形式及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被世人喜爱和追捧。文章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37件带有"卐、卍"字纹的服装及饰品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卐、卍"字纹产生与发展的脉络,并且结合史料对清末民初时期服饰中"卐、卍"字纹的结构特点、表现形式、吉祥寓意等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进一步总结归纳了服饰中"卐、卍"字纹的形式美感和艺术特征,并从中寻找传统纹样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灵感,为后期服装设计的创作与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服饰礼仪是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礼仪能够从阶级性、价值观、伦理性等角度反映出民族服饰文化的特征。对中西方传统服饰礼仪文化的平行比较,有助于我们真正地把握服饰文化的民族气质与精神特征,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服饰文化。由农耕文明孕育的中国传统礼仪源于宗教信仰,根植于宗法社会,服饰在造型样式、造物方法、色彩、纹样、配饰等方面表现出克己复礼、压抑人欲而强调礼乐秩序的特征。由海洋文明孕育的西方传统礼仪则源于骑士精神,繁荣于宫廷社会,服饰在造型、着装行为、礼仪原则上都表现出浓郁的人文中心思想与理性精神,服饰礼仪强调人的中心地位与为人服务的意识。造成中西方服饰礼仪文化差异的原因有二:不同的文化差异、价值观差异和族群观念差异是中西方服饰礼仪差异的根源;不同的身体观念是中西方服饰礼仪差异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昆剧服饰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昆曲表演艺术的服装,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针对昆剧大衣箱中的"蟒袍"进行研究,探究戏剧服装所蕴含的内在文化,注重对其传统款式结构的学习并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其独特的传承方法,将传统的剧装文化运用到现代服饰中,为戏剧服装业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寻求一条可持续之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先秦时期与西方古代时期服饰文化的比较,分析不同历史背景下服装变化的差异,在对比中发现服饰的审美文化特性,以便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正视中西方服饰的文化差异性和互补性,同时也倡导人们增强文化自信,重视中西方文化交流,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燕敏 《丝绸》2001,(11):46-48
传统东方服装宽松的平面构成与西方贴合身的立体构成两大服饰体系,具有各自传统的文化思想基础。20世纪以来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广泛与深入,多元融合成为世界服装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受三年自然灾害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60年代的西方国家受到战争的影响,使这一时期的服装和革命联系在一起。从时代背景、审美观念以及同一时期中西方不同服装风格的对比研究,探析20世纪60年代中西服饰的差异对现代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紧身胸衣在西方服装历史上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塑造了西方女性的完美的体态美。肚兜是中国传统服饰中女性的贴身衣物,它赋予了东方文化的内敛含蓄。本文通过中西服装史论进行整理对比的方式,来讨论中国的肚兜和西方的紧身胸衣的起源、发展及审美意识进行比较。相信无论是中国的肚兜还是西方紧身胸衣都有它存在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丝绸》2015,(6)
民族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及工艺技术皆可在本民族的服饰纹样中得到体现,以中西方传统服饰中最常见的植物纹样为切入点,通过对中西方此类纹样在文化本源、取材立意、造型风格三方面的比较研究,寻找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成因,以及确定此类服饰纹样在文化环节中的意义。研究表明:中西方差异主要表现在西偏重于形式、中偏重于内容;西偏重于现实、中偏重于想象;西偏重于理性,中偏重于悟性;西偏重于立体,中偏重于装饰。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到不同文化特征的差异及其定位,为跨文化的对话创造条件与可能。  相似文献   

15.
李芳 《丝绸》2015,(6):54-60
民族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及工艺技术皆可在本民族的服饰纹样中得到体现,以中西方传统服饰中最常见的植物纹样为切入点,通过对中西方此类纹样在文化本源、取材立意、造型风格三方面的比较研究,寻找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成因,以及确定此类服饰纹样在文化环节中的意义。研究表明:中西方差异主要表现在西偏重于形式、中偏重于内容;西偏重于现实、中偏重于想象;西偏重于理性,中偏重于悟性;西偏重于立体,中偏重于装饰。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到不同文化特征的差异及其定位,为跨文化的对话创造条件与可能。  相似文献   

16.
以藏族袍服的袖型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藏民袍服袖型的结构特点,并将其融合于现代服装袖型的结构设计理念中进行设计,为现代服装的袖型及肩部造型结构设计提供更多的方法.运用服装结构学、服装设计学知识,合理将藏族服饰结构特征融入到现代服装结构设计中,为现代服装及民族文化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提供设计方向,弘扬传统民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7.
魏娜  崔荣荣 《纺织学报》2007,28(5):109-112
近代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各种思想和文化交流空前繁荣,此时社会经济的转型、国外文化与艺术思潮的影响都促使传统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开始了东西方的交流与融合,对这个时期的研究有助于复原当时人们的着装历史原貌,具有文化传承的作用。运用列举法、比较法、统计法对近代山东地区教会学校的学生装扮及文化影响进行分析,阐述了山东半岛地区中西服装并行不悖的服饰特征和中西服饰混杂现象的成因,研究发现此时的服饰除了具有浓郁的齐鲁文化传统之外,又有西方服装元素和审美思想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左衽还是右衽?这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一个形式问题,你是否想过它竟然关乎国家存亡、关乎天地阴阳,关乎生死之别……近日,"第一夫人"出访的着装不仅引起了国内外对中国本土设计和品牌的关注,承做其部分出访服装的设计师马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运用也被业界津津乐道,如何在服装设计中运用中国文化塑造出"中国范儿"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西方著名的服装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以中国清代官服中的凉帽与马褂为灵感来源,率先推出了"中国风"系列。此后,陆续有西方的著名服装设计师和品牌在他们的服装设计和时尚产品设计中大量运用中国元素,各大时装周刮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国风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中国依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从服装的流行款式以及颜色的选择都和60年代相似。70年代后期,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服装行业有了重要的突破。同时70年代的西方国家战争结束,失业率的提高导致人们更加注重服装的功能性。因此,出现了很多新的服装风格。通过探析20世纪70年代中西方国家不同的服饰差异,研究同一年代不同国家对现代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秦汉舞蹈服饰图案的艺术特色及陕西秦绣在现代毛呢服装中的创新应用,阐述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民间传统工艺陕西秦绣在服饰设计中运用的意义。同时,就秦汉舞蹈服饰图案在毛呢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传统图案与秦绣针法的关系,以及毛呢服装中秦绣创新应用的图案布局、造型、色彩肌理及工艺处理方法等。以秦绣工艺为技术支撑,以秦汉舞蹈服饰图案为内涵元素研究其在当代毛呢服饰设计中运用的可行性,并以此增加毛呢服装设计的附加值,为毛呢服装设计提出新的创新发展思路,同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以及毛呢服装时尚化、个性化设计提出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