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公共座椅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基础性的休息场所,并作为城市的标识向公众传递着城市的精神和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城市公共座椅的设计也在不断优化和创新。文章通过对城市公共座椅的设计元素、材料等进行分析梳理,从绿色环保的纸质材料入手,探索纸质公共座椅在城市公共空间应用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关的优质城市公共座椅的构建策略和建议,以期为城市公共座椅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商业公共空间是展示社会流行元素最为直接的地方,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营业场所。在室内商业空间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建设儿童游乐场所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利益,然而在有限的空间内,一味地营造具有刺激消费、吸引儿童游戏心理建立的游乐场所往往是该设计的问题所在。儿童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游戏环境。本文结合目前的现状及儿童的特点,对在商业公共空间中建设儿童活动场所进行一定的设计探讨。希望未来在商业公共空间中的儿童活动场所设计中做出更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空间是最能反映都市文明和城市形象的开放空间。为了加强公共空间环境和公众社会行为的互动。景观小品的设置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和活力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景观小品的布置、造型、色彩等都应当适应市民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本文以塑造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为出发点,首先剖析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结合景观小品的使用功能、标志物功能、装饰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依据景观小品塑造空间活力的理论基础,最终对景观小品塑造城市公共空间活力作了梳理和归纳,提出了一些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人民的生活的逐渐美好,城市傍边的公共空间,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的空间环境局部部分,是我们市民在社会当中生存以及生活的场所,所以也是城市中物质以及环境的精华。对于我们来说,它同时也是一种多元的文明载体而存在,往往承担着一种人与人进行交往的、生活之中交谈的、以及健身还有娱乐等很多很多的功能。公共空间是一个城市非常需要的一种风貌,能够很好地提升城市比较好的品质,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关键的原因。桂林的一个城市的纽带就是米粉,因为他们在生活当中是不可能离开米粉。努力地去把每一个城市里面的居民都可以参与进来,然后在认真地去构建一个拥有可以承担多种的功能的一个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现代绘画、雕塑和建筑以及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转型发展,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审美诉求;它代表了文化与历史、艺术与设计、公众与社会之间新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塑造。从欧美国家提出了"城市复兴"论再到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美好蓝图,公共艺术以一种内在驱动力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文化意向。本文以山水秀美的矿冶古都——黄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公共艺术发展现状的担忧到释怀,来阐述对故乡本土文化的眷念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建设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社区微更新成为我国城市更新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从艺术介入视角出发,在分析当前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质量不佳、公共文化空间失落、社区凝聚力弱化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艺术介入对营造社区日常生活美学氛围、建构共同记忆、促进公众参与的积极意义。剖析国内外典型案例,指出艺术介入下的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代表了一种更具柔性、弹性、可持续的更新方式,通过场所环境营造、地方特质呈现、共享空间打造与功能性、层次性和复合性的结合,可提升社区公共空间的可识别性、挖掘场所精神、培育社区凝聚力,以期为微更新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公众聚集场所是城市火灾的高发区域,加强公共聚集产所消防监督管理,是消防机关日常公众重中之重。构建全社会的消防安全体系,必须牢牢抓住公共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文章围绕目前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公众聚集场所火灾事故的特点及公众聚集场所中的火灾隐患,就如何做好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提高消防安全水平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通过对人的一系列内在需求进行等级划分,揭示人类欲望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潜在关系。城市公共空间是人进行社会、物质、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首要准则。本文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角度构建城市居民的环境需要层次模型,试图把握人的环境需求与公共空间服务维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人性化视角观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探讨更加以人为本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9.
建筑底部空间进行开放性设计,主要是为把建筑底部局部、整体空间融入到公共绿地、城市交通、城市广场的公共活动空间之中,有机联系内外活动与内外空间。本文对建筑底部空间实行开放性设计的发展历史、特征、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建筑底部空间实行开放性设计的发展展望,希望有助于建筑空间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以提升城市共享性为重要价值诉求的城市发展更新理念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并引发了学术界对共享城市的探索和实践的热潮。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资产,也是“城市人”活动的主要场所。营造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共享空间不仅能有效地利用各类资源,对于“城市人”也有着多方面的益处。借鉴级联框架和连接多层次人类福祉的生态系统服务分析框架来构建社区共享空间与人类福祉的关系分析框架,以级联方式系统梳理从人居环境到人类收益的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从城市系统到社区共享空间,最后到人类福祉的关联,从而得出城市共享空间与人类福祉的影响及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发展进程看,盥洗室发展到今天受到了朝代更替、地域民族性、不同场所功能性需求这三方面的影响。盥洗室的设计本身就是对人内心的一种揭秘和袒露,将人的内心欲求通过空间的形式释放和表现出来的过程。盥洗室的私密空间不仅是解决生理问题的场所,也是很多私密信息的载体。从公共空间和私密性空间的角度探讨古代盥洗室的发展进程,及功能空间如何透过人的心理空间尺度在盥洗室空间进行呈现,通过对这些空间发展因素的了解和研究,希望能对现代盥洗室设计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城市开放空间是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等各相关学科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更是提升城市品质和品位的重要手段。文章将从不同国家的城市开放空间发展历程中,找出开放空间是如何发展,以及运用这些发展规律为我们今后对开放空间设计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化类公共建筑的初衷是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其外部空间作为整体空间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起到相应的作用,积极的介入到传播文化的服务中来。外部空间的职能应突破自身功能体系的范畴,演变为一种面向城市的、开放的、多层次、多要素、具有复合功能的积极的外部开放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4.
正家不是个封闭的房子,而是属于城市空间的一部分。设计中引入了胡同的概念,整个空间是一个和胡同相连可以穿行的连续空间。家像是胡同街道的延伸,城市生活融入进家中,家的概念也衍生到城市空间单。胡同里的家面积虽不大,但开放通透的空间模式以及模糊的室内外界限,让人的活动同时可以在室外的庭院和胡同中进行。在传统的胡同环境中,营造开放的,自由的,有阳光的,自然的城市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进行分析,推导出室内空间设计应具有的场所精神内涵,进而发掘出博物馆场所空间应具备的场所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场所语境、场所象征物、场所营建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来阐释博物馆室内设计中既能保留场所文脉和场所记忆,又能够引发公众空间记忆认知的创作方法,为室内空间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西固地域文化进行公共设施设计,强调地域文化对于城市历史文脉延续的重要性。从充分考虑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了解西固地域性特征着手,通过实地调研西固公共设施现状,认识到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必要性。在对西固地域文化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之后,对西固公共设施设计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和思考,在具体设施设计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西固地域文化内涵,提取地域文化符号具体运用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上,要注重设施造型、色彩、材质等与空间环境的协调性。通过富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设施,营造出适合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公共活动空间,凸显出城市文化特色和城市品牌形象,从而促进西固区文化形象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7.
卫浴间是室内空间中一个与人的关系极为亲密的功能场所。在中国现阶段室内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卫浴空间存在着形式设计单一化、空间设计模糊化的问题。本文由这两大问题入手进行简要分析,说明卫浴空间的设计必须重视设计的多样性、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和提倡设计的环保性。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面貌的改善,无论是城市的内在功能还是外在形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城市公共空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公共空间对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共空间的积极作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本文将对公共空间互动性景观设计展开研究,借此为我国的公共空间互动景观设计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公共空间主要是指供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室内与室外空间,室内空间有学校、图书馆、餐饮场所、娱乐场所等,室外空间有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的设计对于居民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公共空间设计》一书是融合了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实例,并综合当代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的学术著作。该书从公共空间的概念人手,对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和设计  相似文献   

20.
城市即生活,生活在城市。城市作为大众生产生活的公共空间,街道更是连通各大区块的骨架之躯,是活力所在。传统的城市发展在脱离单纯的选址和聚落生活之后,随着时代变迁中不断革新与完善,当人们对于社会生活提出新要求时,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等代名词逐渐涌现,街道景观作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环节,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亦是城市的名片与特色所在,全新时代下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也在不断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