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调查研究对满洲里市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进行研究,对当前满洲里市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想通过体育教学来渗透德育,学生能在运动中感受德育的存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运动,同时让学生德智体关同时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市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机构都设立了,大多数体育教师都在体育教学中积极的开展德育的渗透,并进行积极的评价活动。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与不足.我市还有少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渗透德育的理念,所渗透的德育往往与社会脱节,学校也没有足够重视德育的渗透。最终提出几点建议:开展多元化的培训,加强体育教师的能力培养,学校要把德育渗透放在首要位置上。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职学生的现状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中的要求,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进行积极心理学的渗透,会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促进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牙克石市免渡河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进行相关研究,了解目前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目的就是通过小学体育教学进行渗透德育,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德育教育,从而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使学生的德、智、体面发展。研究结果院牙克石市免渡河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管理机构、体育教师都能灌输这一思想。存在的问题院少数体育教师教学没有渗透德育;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与社会脱节;渗透德育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学校不够重视等。结论院大力培训小学体育教师渗透德育的能力,把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体育教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王峰  何静林 《西部皮革》2023,(23):75-77
文章结合中职服装专业图案设计课教学实践,分析了传统图案设计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在图案设计课中实施德育教学的意义,通过对图案设计课程内容的深度挖掘,探讨如何在图案设计课程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劳动意识、创新意识、生态文明观等德育要素。中职专业课中渗透德育教学,不仅是中职德育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教师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发挥专业课的德育作用,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为社会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及其课堂教学特点的分析,结合学校"教会学生做人"的德育工作主线,初步探索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合德育教育的途径,以及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德育教育是贯穿在中学学生学习、生活的一条潜在的红线,也是体育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中要考虑的学生实际,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介入中职德育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德育理论,提高教学实效。本文以教学特征、价值意蕴为出发点,进行新时代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探讨,力求落实信息技术在中职德育课程中的优化功能,培养学生全新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品质,充分发挥中职德育特有的熏陶感染作用,引领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7.
任何学科都具有教育功能,体育学科也不例外。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德才兼备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必然成为体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这要求体育教师在备课中能深挖教材,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提高。本文试分析体育教学的特点,探讨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为体育教学开展德育渗透提供借鉴,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中职体育教学中,要特别注重道德教育的实施。本文首先介绍了道德教育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提出了实现道德教育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的途径和方法,为现代中职体育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任何学科都具有教育功能,体育学科也不例外。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德才兼备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必然成为体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这要求体育教师在备课中能深挖教材,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提高。本文试分析体育教学的特点,探讨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为体育教学开展德育渗透提供借鉴,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的教育中,德育和体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本文主要从高校的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分析如何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最大限度的进行德育的渗透,使高校大学生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黄雪萍 《广西轻工业》2008,24(8):165-166
德育课程是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赋有思想教育重任的课程。如何进行德育教学改革,才能使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文章通过对影响德育教学改革的因素进行探究,提出了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中心”的德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马冉冉 《食品界》2023,(8):82-84
<正>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构建“大思政”课堂最重要的就是挖掘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想之间的联系,要进一步强化思政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这样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文章基于此点,立足于中职烹饪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综合分析了思政元素在中职课程中的有效融合与渗透,旨在丰富学生的思考,建构起较为科学、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以此实现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及思想品质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模块教学的理念,可以说模块教学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能否取得成功。根据模块教学理念,体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突破原有教学手段,创新模块教学内容与方法。本文就如何结合学科专业开展好中职体育模块教学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要充分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中职学生生活,尊重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知识学习和观念形成,更注重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者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要认真研究中职学生的情感特点,贴近学生,探索他们的情感世界。而要让这一行为有效,切实体现出德育价值,必须融理于情,以情感人。  相似文献   

15.
在21世纪,教育已经是成为一个富国强民的战略措施,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要提高全民素质。当然,在文化教育的同时,国民的身体素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早在20世纪初,毛泽东就曾经提出体育如果不和德育结合在一起,那么体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了。这也正能够看出在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的重要性。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和意志品质的教育,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一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运动的主人,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追求的目标。但是在中小学的学生中依然存在着学生爱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学生逃避室外体育课、学生运动兴趣低等现象。本文通过对一线教学的实际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立足本地区的实际,探究现代体育教学模式,以此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效,推进本地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不断完善学校体育的教学工作,加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对个人未来乃至国家和民族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从现阶段我国中职的体测成绩来看,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下降趋势。本文对中职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深入剖析,从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个人等方面分析影响中职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提出加强引导转变观念、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体育工作制度、增加体育器材和场馆设施等几个方面的可行性建议,旨在促进中职体质健康发展和中职学生体质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用新颖的、娱乐性强的体育项目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利用组织队形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促进学生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职学校为了给国家培养专业技能过硬,德育素质较高的产业工人,不但要注重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德育评价体系的分析,结合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了一个中职院校德育评价系统,实现了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德育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进而修正评价指标,促进中职学校的德育培养。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而高质量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授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具有高尚的师德。现本文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感受,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就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师德、知识结构、能力和身体条件等素质进行分析与探讨,并给体育教师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