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免模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完成了1片免模保温剪力墙、1片免模非保温剪力墙和1片现浇剪力墙的拟静力试验,对比分析了试件的承载能力、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延性性能、耗能能力等抗震指标,并对免模剪力墙的整体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免模剪力墙与现浇剪力墙的受力过程、破坏形态基本相同,抗震性能指标相近,具有与现浇剪力墙相近的抗震性能;与现浇剪力墙相比,免模剪力墙中预制模板和保温层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墙体的工作性能,但是影响有限;在工作过程中,免模剪力墙预制模板平面内和平面外的相对位移均较小,没有出现较大范围预制模板与现浇区分离的现象,抗剪连接件和自然粗糙面的构造措施能够较好地保证免模剪力墙各组成部分的协同工作能力和墙体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5片保温复合剪力墙和1片传统外保温施工的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各剪力墙试件的破坏特征、裂缝开展情况、承载能力、滞回性能、骨架曲线、刚度退化、位移延性及耗能能力进行分析,研究了在不同高宽比、轴压比以及不同界面连接方式等条件下保温复合剪力墙的整体工作性能和抗震性能,并与普通混凝土剪力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保温复合剪力墙整体工作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高宽比小的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初始刚度都较大,但其弹塑性变形能力低,刚度退化速率快,延性性能较差;随着轴压比的增大,剪力墙的延性性能变差,但承载力和耗能能力都有所提高;在保温复合剪力墙的界面上设置栓钉对墙体耗能能力的提高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轴压比对免模保温剪力墙平面内抗震性能及墙体协同工作性能的影响,开展了3片轴压比分别为0,0.1和0.2的免模保温剪力墙结构模型的拟静力试验;观察并记录了墙身两侧混凝土预制模块裂缝发展及分布情况,得到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等试验数据;综合分析各曲线和破坏形态得到了免模保温剪力墙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破坏过程可分为未开裂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和破坏阶段;试验过程中3片墙体裂缝开展均匀,具有较好的协同工作性能,破坏时墙角均出现混凝土大幅压碎现象;随着轴压比的增加,预制模块的开裂荷载逐渐增加,且水平裂缝的位置逐渐靠下,极限承载力及刚度都得到提高,而延性有所降低;该研究为深入认识免模保温剪力墙的破坏模态和抗震性能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装配复合模壳体系剪力墙是一种新型的免拆模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进行了6个装配复合模壳体系剪力墙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其中试件的剪跨比包括1.75和1.0,试验轴压比包括0.11、0.25和0.38。研究了模壳剪力墙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耗能与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和极限承载力,并与整浇剪力墙试件进行对比,分析了拼缝连接钢筋构造以及模壳对模壳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壳试件均为受弯破坏,破坏时试件两端根部模壳剥裂,且轴压比为0.38的试件的墙身下部模壳出现胀裂;模壳试件与整浇试件的滞回曲线相似,均较为饱满;达到峰值荷载前,模壳试件的刚度比整浇试件的略大,但破坏时二者刚度基本相同;模壳试件位移延性系数为2.46~4.71,极限位移角为1/50~1/38,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模壳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与整浇试件相当,二者之比平均为1.04;对边缘构件竖向纵筋采用逐根搭接、对竖向分布纵筋采用双排或单排钢筋搭接以及对水平分布纵筋采用双排钢筋搭接的构造做法,能保证装配复合模壳体系剪力墙的有效传力。最后,进行装配复合模壳体系剪力墙受力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保温墙模复合剪力墙进行结构抗震动力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保温墙模带缝剪力墙结构较普通剪力墙结构自重减轻、自振频率减小,因而减轻了结构的地震作用反应。 相似文献
6.
免拆模薄壁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拆模薄壁剪力墙复合体系是一种能替代传统砖混结构的建筑体系。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该剪力墙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厚度的墙体进行了低周反复水平加载试验,观测了墙体的整个破坏过程,分析了墙体的强度、变形和能量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墙板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试验及分析表明:免拆模薄壁剪力墙体系在墙体单元中使用冷拔钢丝网片作为配筋时,能抑制裂缝的开展,增强墙体的整体性,抗震性能良好,能满足地震区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针对免拆墙模复合剪力墙构件在竖向压力作用下的水平加载过程进行了相关的数值模拟,对其承载能力与变形能力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免拆墙模复合剪力墙体系具有比传统的实体剪力墙更好的抗震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针对村镇低层与多层建筑和再生材料应用,研发了一种模塑聚苯乙烯保温模块单排配筋再生混凝土剪力墙,该剪力墙由保温模块、再生混凝土、单排钢筋、异形柱边框和面层砂浆复合而成。进行了2个足尺剪力墙试件低周反复荷载试验,1个为模塑聚苯乙烯保温模块单排配筋再生混凝土剪力墙试件,另1个为普通单排配筋再生混凝土剪力墙试件。分析了2个试件的破坏特征、承载力、位移与延性、刚度退化及耗能性能等,提出了保温模块单排配筋剪力墙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符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单排配筋再生混凝土剪力墙相比,模塑聚苯乙烯保温模块单排配筋再生混凝土剪力墙承载力明显提高,刚度退化减慢,延性好,耗能能力大幅度提高。模塑聚苯乙烯保温模块单排配筋再生混凝土剪力墙可用于村镇低层和多层抗震结构中。 相似文献
9.
采用带锚筋的锚板、腹板、端板以及加劲板作为连接件,可实现相邻上下层预制混凝土墙板之间的干式连接。为研究该新型全装配式剪力墙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进行了2个剪跨比为1.916的试件和1个相同剪跨比和配筋率的现浇整体墙体的低周往复拟静力试验,分析了该全装配式剪力墙的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延性、位移角、耗能效率、刚度退化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现浇整体墙体和全装配式剪力墙的破坏形式均为受弯破坏,全装配式剪力墙的耗能能力、延性、位移角、耗能效率、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与现浇整体墙体基本接近,但承载力有所提高。全装配式剪力墙从弹性阶段至破坏阶段,型钢连接件依然处于弹性阶段,满足“强节点弱构件”抗震要求。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轴压比、高宽比、暗柱纵筋配筋率和型钢节点连接位置等关键参数对型钢连接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阶段全预制混凝土剪力墙自重大、现场施工工序复杂,双面叠合剪力墙预制烦琐、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单面叠合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通过拟静力试验对新型单面叠合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单面叠合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预制层混凝土和现浇层混凝土结合较好;裂缝发展与现浇剪力墙相似,破坏形态和现浇剪力墙一样均为压剪破坏;单面叠合剪力墙试件的峰值承载力比现浇剪力墙试件高7.2%;极限位移角满足我国规范中要求的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和罕遇地震下的变形要求,能够达到“等同现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带PBL剪力键的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对1个型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4个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进行了循环往复加载试验; 观察带PBL剪力键的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在水平循环荷载下的破坏全过程,并分析该类剪力墙的滞回特征、变形能力、承载能力、耗能性能、刚度和强度退化能力。结果表明: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弯曲型破坏,滞回曲线较为饱满; 配置钢芯板的剪力墙承载力、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较优; PBL剪力键的构造方式可保证钢芯板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完好,PBL剪力键平放会导致剪力墙出现沿PBL剪力键的水平通缝,影响剪力墙承载能力的发挥,建议采用PBL剪力键竖放的构造形式。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塑性可控的钢制连接装配式剪力墙,将结构的塑性损伤与破坏集中在钢制连接件上,主体结构基本保持完好,能够改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破坏模式,避免罕遇地震作用下剪力墙在墙体底部发生严重塑性损伤,提高剪力墙的震后可恢复性。对高宽比为1.0的现浇剪力墙、塑性可控的钢制连接装配式剪力墙及更换损伤钢制连接件的装配式剪力墙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考察其破坏形态、抗剪承载力、滞回性能、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钢制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破坏集中在钢制连接件上,墙体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具有较高的抗剪承载力,其变形能力和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均可达到现浇剪力墙相应值的2倍,损伤钢制连接件更换前后试件的总耗能分别为现浇剪力墙总耗能的5.23倍和4.55倍;位移角达到3%时,上部墙体出现细微裂缝,但钢筋未发生屈服,保持较好的完整性,钢制连接件的耗能占总耗能的89.2%以上,实现了结构的塑性耗能集中控制。更换损伤连接件后的装配式剪力墙可获得与原试件相接近的性能指标,表明更换损伤的钢制连接件可较快恢复剪力墙的力学性能,塑性可控的钢制连接装配式剪力墙具有较好的可恢复性。 相似文献
13.
简单介绍了大模板的定义和构造,说明了大模板的设计原则及配置要点,并从大模板施工流程、安装、组合大模板施工工艺要点等方面阐述了其在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中的应用方法,使其在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钢-混凝土组合梁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与桥梁等结构,为适应装配式组合结构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种将带预制圆孔的混凝土板与焊接栓钉的钢梁安装定位后在预制孔内后填高强填料以固定栓钉连接件的预制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通过静力推出试验,研究栓钉直径、预留孔成孔方式与孔径比(预留孔径和栓钉直径比值)对预制装配式组合梁栓钉抗剪连接件的破坏形态、抗剪承载力和滑移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普通现浇组合梁栓钉抗剪连接件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破坏形态均为栓钉剪断和混凝土板开裂,螺栓直径和预制成孔后的高强填料对破坏形态有一定影响。装配式抗剪连接件承载力均大于现浇试件承载力,且大于国内外相关规范计算值,采用波纹管成孔的连接件比普通成孔连接件承载力略有提高。提出的组合梁栓钉连接件预制装配构造形式具备应用于实践的可行性,且构造形式简单、施工高效,经合理设计可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1∶2缩尺模型,设计了6个T形短肢剪力墙试件和6个L形短肢剪力墙试件,以及2个T形普通剪力墙试件。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构件的抗震性能,并与普通剪力墙进行对比。观测了短肢剪力墙受力-变形-损伤-裂缝-屈服-破坏的全过程;分析了短肢剪力墙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位移延性及截面变形规律等。研究表明:T形和L形短肢剪力墙试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强度和刚度退化曲线呈明显的非对称特点;在开裂之后刚度退化较快;在退化过程中刚度退化速度减缓不明显,后期的刚度退化也不趋于稳定; 大偏心破坏范围内,增大轴压比可以提高试件的承载力;延性并不随轴压比一致变化,控制轴压比试件延性才能发挥到最好,减小剪跨比可增大试件延性;翼缘侧受压时的顶点位移比腹板侧受压时的要小;剪力滞后现象比较显著;破坏的主要形式为弯剪破坏;截面积相同时,T形截面比L形截面短肢剪力墙试件的承载力大,抗震性能优良;高厚比为6.5的T形短肢剪力墙试件相比其它高厚比的短肢剪力墙试件综合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施工技术, 房建工程项目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与传统的房建工程中使用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拥有更多应用优势, 如成本更低、人力资源消耗更少、施工效率更高等。与此同时,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采用的是标准化设计, 工厂化加工以及机械化安装等高效率的操作模式,能够使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效率更高, 进而大幅缩短施工周期。因此, 对剪力墙结构以及施工特点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相关优化设计方案, 以保证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可以发挥出应有的建设效果和功能效用。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达到震后快速加固修复和建筑节能改造等综合加固改造目的,提出采用三明治式预制自保温钢筋混凝土墙板(PISW)对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快速加固的方法。开展了4榀采用预制自保温钢筋混凝土墙板加固震损框架模型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预制自保温钢筋混凝土墙板与损伤框架之间的连接构造以及墙板配筋率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了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性能、骨架曲线、耗能能力等。结果表明:采用预制自保温钢筋混凝土墙板加固方法可大幅度提高震损框架的承载能力;预制自保温钢筋混凝土墙板与损伤框架之间的界面强度是影响加固试件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由于墙板破坏不充分,墙板配筋率的变化并未对承载力产生明显影响。基于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预制自保温钢筋混凝土墙板加固震损框架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