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林坤平  徐宏庆 《暖通空调》2012,42(7):49-53,32
在前阶段科研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体形系数和窗墙面积比情况下,多种建筑材料的楼板、内墙、家具的附加冷负荷系数,并编制了附加冷负荷系数法计算表,补充与完善了现有的计算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通过一个典型办公建筑的计算实例介绍了冷负荷计算表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地区某实际工程为例,在一定简化计算的前提下,基于工程中常用的冷负荷系数法,根据太阳能的入射能量分析热平衡,介绍了具有高大中庭的办公建筑的空调冷负荷计算简化方法。并与中庭实测温度梯度进行对比,得出可应用于工程中的高大中庭及周边办公环境的负荷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由相同材料结构的墙板组成的理想化房间建立热平衡方程式,可以推导出一个结果,即其内表面间的互辐射能量交换在计算中可以忽略不计。根据理想房间的这个特征,本文提出一个房间传递函数及冷负荷计算的简化方法,并进行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4.
由于多联机空调系统具有间歇运行、邻室传热的特点,其运行模式对空调负荷计算结果影响较大,采用单位面积负荷指标的估算法可能造成选型偏大,导致成本增加和能源浪费。本文以上海某办公建筑为例,使用DeST软件模拟不同运行模式下建筑的冷负荷,探究办公建筑推荐的负荷放大系数范围。结果表明,T/CECA 20016—2022《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应用技术规程》中推荐的负荷放大系数范围1.2~2.0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对极端情况的房间还需要进一步放大,例如间歇短时运行。  相似文献   

5.
构思了一个住宅间歇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计算了典型的束’西’南、北向睡房有或无遮阳(窗或外墙)’一般厚或厚外墙、白粉刷外墙、地面或外墙内壁造隔热层等不同隔热方法下之冷负荷.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图书馆建筑,分别按照几个代表性城市的气象条件进行夏季设计日的逐时空调冷负荷计算,求出了其相应的图书馆建筑冷负荷瞬时系数和冷负荷指标。并对求出的结果进行分析,给出了图书馆建筑空调冷负荷瞬时系数的设计参考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逐步提高,以室内人员为代表的内部因素已成为影响建筑负荷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内部负荷扰量(简称内扰)在空调负荷设计中的重要性需要被强调。通过对两栋办公建筑的实地测试发现,办公建筑中人员在室率普遍只有设计人数的40%~60%,设备的实际功率也远低于20 W/m~2的概算指标,过大的经验值是造成机组选型偏大的重要原因。重新思考标准中的人员密度系数和设备使用密度系数,以人为核心将建筑内扰负荷结合起来,提出"代表人"的内扰负荷计算方法,并对案例建筑的负荷设计进行修正。相比最大实测冷负荷,修正后的设计冷负荷富余率均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8.
从汽车的动态传热实际过程出发,应用冷负荷传送函数计算方法,对汽车空调的冷负荷的各项组成进行分析计算并编制出计算机程序,通过实例计算得出的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采用TRNSYS软件与SIMCAD软件建立了建筑物模型,并对完成建筑物负荷模拟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以减轻空调系统优化的过程中再额外采用其他的能耗模拟软件来单独处理负荷而引起工作量较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对空调系统进行冷负荷预测是对冰蓄冷系统进行优化控制的重要前提与基础。经过对各种预测方法的结果比较 ,人们发现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结果更接近实际值。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通用BP( Back Propagation)算法编制的程序 ,实际对一栋采用冰蓄冷空调的商场性质建筑物进行冷负荷预测并加以评价。此程序采用 Visual Basic编制 ,含有 7个输入层以及 1个输出层 ,利用通用 BP算法。结果显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建筑物冷负荷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银谷大厦办公楼为例,围绕着如何改进原建筑与空调系统方案,对其空调冷热负荷作了动态计算分析。给出了遮阳系数分别为0.6和0.3时内外区冬夏季的冷热负荷计算结果,发现外区冬季白天有冷负荷;遮阳系数减小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潘云钢 《暖通空调》2006,36(1):35-42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中关于建筑热工的规定,以北京地区某办公建筑模型为例,计算了冷负荷、新风负荷和耗冷量,分析了影响设计冷量的主要因素,给出冷指标的限制范围,并提出合理选择相关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窗户传热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立足于实际应用,系统地论述了有关窗户传热系数的计算,目的在于得出简单、准确的计算方法,玻璃占窗户面积的绝大部分,讨论了从普通单玻到充氩气Low-E中空下班的热绝缘系数计算,框扉材料对窗户保温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了针对铝合金、塑窗、热断桥型铝合金框扇传热的计算方法,与实测数据相对比,文中的计算具有足够的精确性。计算显示,如果采用同样的玻璃系统,U-PVC窗具有最佳的保温性能,热断桥型铝合金窗也具有很低的传热系数;玻璃系统的选择是提高窗户保温性能的关键措施,广泛采用双玻系统对我国现阶段的门窗节能具有现实意义,与双玻搭配后,普通铝合金窗的热工性能有很大程度提高,对于冬冷夏热及冬暖夏热地区,是目前非常合适的窗户形式。  相似文献   

14.
Growth in peak period electricity demand has driven the requirement for a significant expansion of Sydney's electricity network. Energy efficiency and dem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office buildings may be an alternative to electricity network augmentation, with significant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is paper identifies and characterises trends in electricity peak demand in Sydney's office buildings, comparing a range of high and low energy consuming buildings. The paper assesses the potential for energy efficiency and dem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office buildings to reduce peak loads and hence defer electricity network augmentation. Base building electricity load data was analysed for a sample of 25 Sydney office buildings, along with Sydney electricity substation and temperature data. Peak loads for buildings with best practice energy performance were found to be 26% lower than for buildings with average energy performance, while annu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was 57% lower. With these findings, this paper has assessed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ent energy efficiency policy for peak demand management and has recommended strengthening energy efficiency policies in order to capture coincidental peak load reductions, as well as new policies specifically targeting peak demand management. It was found that these measures could offer significant potential to defer network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15.
秦红 《暖通空调》2005,35(5):126-128
认为空气幕总作用压力由风压、热压、机械压和平衡压四项分压力组成。国内常用的空气幕设计方法是仅考虑一项分压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分析了这种简化方法的应用条件及其误差,建议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的高层建筑使用以热压为主的计算方法;而多层和排风面积比小的建筑以及夏季空调建筑,选择空气幕时应计算全部作用压力。  相似文献   

16.
民用建筑空调负荷计算中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叶大法  杨国荣 《暖通空调》2005,35(12):62-67
分析了民用建筑舒适性空调负荷计算中表面传热系数、内围护结构负荷、渗透风负荷、设备负荷、蓄热负荷的确定等问题.参考国内外资料,整理出了一些简单实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