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大石桥市东部丘陵区为案例,采用遥感和GIS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土流失强度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土地利用类型与水土流失强度的关系矩阵,并量化了不同用地方式下水土流失强度。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影响着水土流失强度及其分布,不同地表覆被景观其水土流失强度依次为:水域林地、草地、园地旱地裸地。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内部特征及驱动机制,从土地利用整体格局、土地利用转移方向、转移程度和土地利用单一动态度方面出发,全面分析近40年以来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SPSS软件系统地阐述了其驱动机制。主要结果表明:目前,该流域各土地类型面积占比为草地耕地煤矿用地林地沙地居住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耕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煤矿用地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在研究时段内,煤矿用地作为动态度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其面积大幅增加,主要流入源为草地和耕地,该流域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已严重影响到该流域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壮大是导致该流域煤矿用地和居住用地发生明显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子,而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的面积变化也与其息息相关,但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此外,人口作为重要因素之一,也在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中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和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关系,分析了水源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特征,指出水源区土地利用结构在2012年以前稳定性较高,但是2012年以后因丹江口水库蓄水而对水源区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水源区土地利用结构稳定性偏弱;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空间位置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与林地、林地与草地、草地与水域之间空间位置的变换;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水源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和土地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为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表征,其变化特征深刻影响着区域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赣江流域198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赣江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赣江流域1980—2018年土地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林地和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流域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呈增加态势,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加快;土地利用转换类型以耕地和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林地和草地相互转移以及林地向耕地转移为主,部分耕地转化为水域;草地、水域、建设用地重心变化较明显,草地的重心在向西偏北方向迁移,水域的重心在向西偏南方向迁移,建设用地重心在向东偏南方向移动,移动速度均具有阶段性。可为赣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土流失监测评价可为防治水土流失灾害、开展区域水土保持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CSLE模型,采用遥感分析、野外调查、模型计算的方法,结合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等技术标准,分析了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水土流失因子及特征。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1 306.92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6.67%。从土地利用类型方面,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分布在林地和耕地,分别占九湖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35.69%和31.60%,主要以轻度侵蚀为主;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主要分布在耕地中,占九湖流域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的82.85%。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内,影响耕地和建设用地水土流失的主控因子是坡度;而影响园地、林地和草地水土流失的主控因子则为植被覆盖度和坡度。根据九湖流域的水土流失特点,针对林地需建设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的植被体系,加强远山封育保护等措施;对耕地进行以坡耕地整治为主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通过获取九湖流域的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掌握流域内主要发生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阿克苏灌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学信息图谱方法,以阿克苏灌区3期遥感影像(2006年、2010年、2015年)为基础,合成系列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规律,并对阿克苏灌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①2006—2010年,研究区耕地、园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水域和其他土地面积减少,其中耕地图谱单元增长最多,增加了149 868.54 hm2,主要来源于园地和其他土地;园地的增长速率最快,增长率高达43.08%;②2010—2015年,研究区园地和建设用地呈快速增加趋势,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其他土地面积呈缩减态势,其中园地图谱单元增长最多,增加了59 705.55 hm2,主要来源于耕地;建设用地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高达300.50%;③经济、交通以及人口因素是引起阿克苏灌区建设用地规模快速扩张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汾河流域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流域径流过程产生的影响,利用FLUS模型模拟2040年在自然发展、耕地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情况,载入SWAT模型模拟多种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径流过程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耕地、林地、草地是汾河流域主要用地类型,其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汾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引起流域年、季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型,以大洋河为研究流域,通过设定三种土地利用情景模式,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情景模式对大洋河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WAT模型适合于大洋河流域水土流失模拟,模拟的水土流失相对误差小于20%,确定性系数达到0.5以上;土地利用情景模式I(林地增加10%,旱地减少10%)下流域水土流失量减少6.8%~10.2%,土地利用情景模式II(林地面积减少10%,草地面积增加10%)下流域水土流失量增加3.2%~7.9%,土地利用情景模式III(林地减少10%,城镇用地增加10%)下流域水土流失量减少11.5%~15.2%,城镇用地对水土流失影响大于林地。研究成果对于大洋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变化对潘家口水库控制流域径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博威  李建柱  冯平 《水利学报》2018,49(3):379-386
以潘家口水库控制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70、1980、1995和201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SWAT模型从水文响应单元的角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表现为水域减少,林地增加及草地、耕地减少,以及建设用地的扩张;2010年土地利用情景下研究区域中滦河、伊逊河、武烈河与老牛河4个子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平均减少6.36%。耕地及草地向林地的转化导致产流量减少,蒸发量增加是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单纯土地利用变化对潘家口入库径流影响并不大,上游中小水库、塘坝等工程的修建,及工农业和城市用水量的增加等是影响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重庆市2001~2016年的土地利用进行动态变化研究,为该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以Landsat影像为基础,借助RS和GIS技术,分析了重庆市15 a来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地理空间分异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①重庆市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耕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动态度变化最大,林地最小。②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主要存在于耕地和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之间。③耕地、草地、林地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变慢,未利用地和水域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变快,建设用地在各级坡度上面积变化都快。④建筑用地在各级高程范围内面积增加都十分迅速,在高程小于200 m的地区是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最大的区域,各种土地类型在该区域存在最大的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1.
After the SWAT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model was calibrated and validated to historic flow records for the current land use conditions, two additional land cover scenarios (a prehistoric land cover and a potential maximum plantation pine cover)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land cover change on total water yields, groundwater flow, and quick flow in the Motueka River catchment, New Zealand. Low-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potential impacts on availability for water abstraction and for support of in-stream habitat values were focused 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total water yields, quick flow and baseflow decreased moderately in the two scenario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actual land use. The annual water balance for the pine potential land cover scenario did not differ substantially from the prehistoric scenario for the catchment as whole. However, there were more notable differences among individual tributary catchments,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relative area of land cover altered and location of those catchments. Simulated low flows for the prehistoric and potential pine land cover scenarios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low flows for the current land use. In summary, under the current land use conditions, both annual water yield and low flow are higher than was the case before human intervention in the area or in a maximum commercial reforestation scenario.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覆被条件是降水入渗补给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近10年来松嫩盆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显著.本次研究采WetSpass模型计算土地利用/覆被条件不同对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影响.定性分析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转化对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影响,并计算1995~2005这10年间,松嫩盆地的土地利用/覆被条件变化对其年均降水入渗补给...  相似文献   

13.
研究黄河内蒙古段十大孔兑(以下简称十大孔兑)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根据1980年、1998年、2010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系统分析了十大孔兑流域1980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以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1980年以来草地面积逐渐增加,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减少,1998年-2010年较1980年-199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提高。1980年-1998年和1998年-2010年,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主要是未利用地向低、中覆盖草地转化,低覆盖草地向中、高覆盖草地转化,中覆盖草地向高覆盖草地转化,该转化主要分布在流域的上中游,以流域东部和西部最明显。1980年-1998年间低覆盖草地向中、高覆盖草地转化比例较高,1998年-2010年间未利用地向低、中覆盖草地转化比例较高。分析认为,1980年以来十大孔兑流域城镇化水平提高,林草水保措施力度增强、成效显著,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特别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生态修复政策后,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永定河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0年、1990年、2000年及201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化计算永定河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指标,对永定河上游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30年期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所占比例由大到小排列为耕地草地林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1980—1990年与1990—2000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分别为0.06%、0.19%,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出率或转入率基本上均小于10%,土地利用变化较小;2000—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较大,达到了6%,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出率或转入率均大于10%,土地利用变化较大。(2)2000—2010年间永定河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从0.4230上升到0.4290,生态环境质量略有好转;总体上维持着区域生态环境的动态稳定。该研究可为永定河上游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呼伦湖水系1986年和2005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1966~2005年的气象数据和水文数据。采用降水频率分析方法、统计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1986~2005年期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动态监测蓄滞洪区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状况, 全面掌握蓄滞洪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和程度, 对蓄滞洪区科学合理 运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老王坡蓄滞洪区 2000 年、 2005 年和 2010 年三期 LandsatTM 遥感数据, 分析计算 老王坡蓄滞洪区 2000 年- 2010 年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状况、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转移矩阵, 计算蓄滞洪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指标。研究表明, 11 年来老王坡蓄滞洪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强度都发生显著变化, 且仍处于发展变化期。  相似文献   

17.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view is to evaluate recent quantitative changes in streamflow and lake water levels in drainage basins of Eastern and Southern Africa.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majority of analyzed case studies report decreasing streamflow or lake water levels between 1970 and 2010. The causes of change are chiefly anthropogenic, namely water withdrawal,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and dams, and only to a lesser degree climate-related. However, there are distinct regional and temporal differences regarding reported changes and causes, e.g.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being mainly attributed to Eastern Africa, and dams to Southern Africa.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蓄滞洪区土地利用方式的优化调整方向,以淮河蒙洼蓄洪区为例,将遥感解译与实地调研相结合,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评价了土地利用方式在2000-2014年间的时空变化过程。通过构建"居民点减少"、"农田减少"和"协同作用"3类24个子情景,运用CLUE-S模型,预测并模拟了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的数量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蓄滞洪区土地利用方式受工程措施和政策因素影响显著;林地、水塘、农田和居民点4种地类之间,存在空间分布的竞争性行为:在上游和中游湖心庄台居民点附近,林地的优先级高于水塘,在下游堤防和河渠附近,水塘的优先级最高,此种分布特征可起到径流削减、涵养水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Lake Pamvotis, NW Greece is a shallow Mediterranean eutrophic lake that has changed drastically over the past 50 years. Strong effects, resulted mainly from anthropogenic causes, in the hydrological regime are shown for this area using long term hydrological data and a GIS system for extracting land cover/use changes. A set of aerial imagery acquired in 1945 through 2002 were used to monitor and asses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in land cover/use, focused mainly on the lake’s surface area and its surrounding ecosystem (Natura 2000 area).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hanges in land cover/use distribution within Pamvotis wetland is further discussed depicting the role of the anthropogenic influence on the fragile ecosystem that resulted in the shrinkage of lake’s habitats extent. The purpose of this analysis was to examine the long-term changes on macrophyte community composition, species occurrence and relative abundance with water quality and water level changes over the past century, using historical data, aerial photos and GIS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the last 25 years annual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ranged from 70 to 159 cm. Water level starts decreasing in mid June and increasing again gradually from November until March–April. Intra annual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seems to be affected by land use for agricultural purpose through intensive irrigation and the summer drought as well. A dramatic decline of the submerged vegetation is apparent mainly attributed to anthropogenic pressures. Regarding the land cover/use changes, the most notable and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are concerning the urban development around the lake, the disappearance of wet meadows and the extension of reed beds. Finally it seems that water budget data as well as the response of the key eutrophication parameters are affected from both hydrological alterations and point/non-point pollution sources.  相似文献   

20.
张玉华  赵健 《人民长江》1994,25(12):31-35
三峡库区湖北宜昌、秭归、兴山、巴东四县幅员面积11589.3平方公里,总人口数166.02万人,三峡水库形成后,淹没土面积74.47平方公里,涉及8.94万人,规划农业生产安置2.8万人。本文以四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主和环境容量的分析为基础,进行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评价,论证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水土保持与开发性移民相结合,是扩大库区人口环境容量的必由之路,研究制订出移民安置与水土资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