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写出用压缩永久变形变化指棕对DB3020—01E橡胶垫片进行高温加速老化和九年室内自然老化的实验。用高温加速老化结果外推的垫片贮存时间与变形变化的  相似文献   

2.
用以丁腈-18和丁腈-26两种生胶为基材的3种实用丁腈硫化胶进行了5种温度的高温加速老化和室内自然老化。用压缩应力松驰系数作为老化性能变化指标,得出了性能随老化时间和温度变化的动力学曲线。用加速老化的数据进行了外推预测处理,得出了室内自然老化等效温度下的性能变化预测方程,并与实际室内自然老化18年的结果进行对照,同时给出了室内自然老化18年的物理性能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3.
前言为考察丁苯胶垫片高温加速老化结果与实际室内自然老化结果的相互关系,我所在1971年作了高温加速老化试验,同时将同批6个样品投入室内自然老化试验。加速老化试验当年已经结束,室内自然老化至今已有13年之久,压缩永久变形变化达68%,可以与加速老化进行对照比较。本报告用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在寻找利用烘箱加速老化予测保存期或使用期方法时,基本上是沿着两个途径:①利用三个以上不同温度的加速老化试验,然后沿温度外推估算保存期或使用期;②研究一个温度(例如70℃或100℃)的加速老化和自然老化结果相对照,找出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即找出高温加速老化多长时间的变化与自然老化五年或十年变化结果相当,试图利用  相似文献   

5.
丁腈硫化胶烘箱加速老化与室内自然老化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研究了应力状态下四种丁腈硫化胶在空气和油介质中的烘箱加速老化与室内自然老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的老化机理是相同的,其性能变化可用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描述。自然老化的温度以等效温度表征,根据加速老化建立的数学模型外推计算自然老化的性能变化,其预测值与实测值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6.
橡胶老化文献数据的再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咏今 《橡胶工业》1996,43(9):515-528
利用Schoch等人发表的SBR.NR.CR.IIR和NBR5种橡胶实用配方硫化橡胶的烘箱加速老化和室内自然老化数据,验证了作者提出的橡胶老化性能变化与温度和时间关系的P-T-t三元数学模型,同时考察了烘箱加速老化外推预测与自然老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扯断伸长率、定伸应力、抗张积以及个别试样的拉伸强度能用上述模型很好地描述。不同硫化胶性能变化和实测吻合的情况不一,分析了可能造成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丁腈硫化胶烘箱加速老化与室内自然老化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咏今 《特种橡胶制品》2001,22(4):51-56,33
研究了应力状态下4种丁腈橡胶硫化胶在空气和油介质中的烘箱加速老化与长达30a之久的室内自然老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根据加速老化建立的P-T-t三元数学模型外推计算自然老化下的性能变化,其预测值与试验值是相吻合的。同时利用σ/σ0对logt的关系图考察了3种试样在自然老化下长时间应力松驰行为,表明松驰过程是非常缓慢的。过氧化物硫化以及过氧化物与硫黄并用硫化的2种试样,经100a后其应力仅下降30%-40%。  相似文献   

8.
前言橡胶制品在贮存过程中因受环境因素的作用性能会逐渐下降,直至丧失使用价值。因此,橡胶制品贮存期的测定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对于橡胶制品贮存期的测定工作是用烘箱加速老化来预测。但不同制品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自然贮存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验证。我们于1967年开始做了丁锂橡胶为基材的橡胶垫烘箱加速老化试验和十八年的室内自然贮存试验,拟探索橡胶制品的老化及贮存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对AR-840丙烯酸酯橡胶硫化胶做了五种温度下的热空气和橡胶用3号标准油中的长期老化研究。测定多种性能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老化动力学变化曲线。对压缩永久变形和压缩应力松弛性能指标进行经验直线化外推估算,得出特定温度下的性能随老化时间变化的动力学经验估算方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红外光谱、色差和力学性能等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在人工加速老化试验(UVA,UVB和氙灯)及户外自然老化试验过程中老化行为的相关性。红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ABS材料在人工加速老化和自然老化过程中遵循相同的光氧老化动力学,但不同光源对ABS材料的加速老化作用有明显差别;色差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对色差变化的加速倍率由大到小顺序为:UVBUVA氙灯。通过分析ABS材料的色差及力学性能在人工加速老化与户外自然老化过程中变化的相关性,拟合了人工加速老化与户外自然老化的时间换算方程。  相似文献   

11.
在定湿度条件下对模拟壳体进行湿热加速老化试验及水压爆破试验,对各老化温度下的爆破压强-老化时间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温度的老化方程及性能变化系数;对性能变化系数与老化温度进行回归分析,外推得到常温下的壳体性能变化系数,进而得到常温下的内压承载老化方程。通过相关指数判定,各回归曲线的关系显著。通过模拟壳体湿热加速老化试验后及自然存放模拟壳体的爆破压强数据对老化方程进行修正。研究表明,玻璃纤维模拟壳体爆破压强与时间成对数关系,全尺寸玻璃纤维壳体初始爆破压强为9.97MPa,预估存放20年后爆破压强下降9.5%。  相似文献   

12.
对AR-840丙烯酸酯橡胶硫化胶做了五种温度下的热空气和橡胶用3号标准油中的长期老化研究,测定多种性能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老化动力学变化曲线。对压缩永久变形和压缩应力松驰性能指标进行经验直线化外推做算,得出特定温度下的性能随老化时间变化的动力学经验估算方程。  相似文献   

13.
张法源 《特种橡胶制品》2002,23(4):56-60,52
对用于丁腈橡胶,天然橡胶,氟橡胶,硅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等16个实用配方硫化胶试样进行了各种状态下30个室内自然老化试验,测量了20a和33a之久的压缩永久变形,并讨论了变化结果。用16种配方硫化胶试样的30个室内自然老化前期压缩永久变形的数据变化进行预测长期变化结果,并与实测长期老化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表明2者的符合程度较好,预测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对用于丁腈橡胶、天然橡胶、氟橡胶、硅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等16个实用配方硫化胶试样进行了各种状态下30个室内自然老化试验,测量了20a至33a之久的压缩永久变形,并讨论了变化结果。用16种配方硫化胶试样的30个室内自然老化前期压缩永久变形的数据变化进行预测长期变化结果,并与实测长期老化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表明2者的符合程度较好,预测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氟橡胶F108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高温加速老化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表明,过高的高温加速老化试验温度,会对常温下的老化性能下降预测结果造成较大偏差,温度越高偏差越大。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降低高温加速老化试验的温度。  相似文献   

16.
自1977年5月开始,在我部各环境试验站的帮助下,我们系统考查了宁波塑料厂生产的增强低压聚乙烯(含20%玻璃纤维)在海南岛、江津、济南、碾子山四地区自然老化和在碳弧灯加速老化条件下的老化性能。本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材料的冲击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了复合材料薄壁结构的耐老化性能,用加速老化的试验方法预测了薄壁结构的老化性能和老化寿命。重点考虑了温度、湿度和光照的变化对薄壁结构性能造成的影响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UVA-340灯管作为人工老化加速光源,通过羰基指数及拉伸性能的变化,分析了抗老化剂对滴灌带耐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自制防老化母料的滴灌带防老化性能最佳,与未老化的试样相比,人工老化10、12d和自然暴露老化120d的试样的断裂伸长率保持率分别为94.3%、84.0%和61.9%;用340nm荧光紫外灯,辐照度控制在0.68W/m2、黑板温度为60℃、冷凝温度为50℃、光照3h、冷凝3h、风吹10min等试验条件下,可模拟出人工加速光老化试验的老化速率是自然气候环境下暴露试验的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9.
石墨填充缠绕垫片因其优良的压缩回弹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石化装置的法兰密封结构中,但由于高温导致垫片材料性能下降等原因,造成泄漏超标使得垫片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准确评价垫片的高温适用性对于法兰结构的密封质量至关重要。本文根据石墨材料老化和腐蚀机理,提出基于泄漏率和微量元素指标评价垫片的高温适用性,并开展了石墨填充金属缠绕垫片的高温时效试验和泄漏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对石墨缠绕垫片影响显著,随着时间变化,垫片失重越来越大,严重时出现散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不同温度下垫片重量变化同泄漏率的主曲线关系,可预估垫片在运行周期内的平均使用时间,为企业科学制定备品备件计划提供合理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塑料科技》2019,(12):39-42
利用人工加速氙灯老化试验机对白色和黑色聚乙烯农用地膜进行600、1 200 h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同时在甘肃定西、民勤地区进行180天自然老化试验,对比分析聚乙烯农用地膜人工加速老化和自然老化纵向拉伸性能。结果表明:人工加速老化600 h纵向拉伸性能结果与甘肃定西、民勤地区自然老化180天后的基本一致;人工加速老化1 200 h后,白色聚乙烯农用地膜已完全老化失效;老化后黑色聚乙烯农用地膜的纵向拉伸性能优于老化后白色聚乙烯农用地膜,说明炭黑有助于增强聚乙烯农用地膜的耐候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