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进水口高边坡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红敏  冯树荣 《红水河》2001,20(2):37-41
地下厂房进水口高边坡稳定是龙滩水电站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在设计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设计与科研、数值分析与模型试验、原型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工程实施做了有价值的技术储备。简要回顾了进水口高边坡设计过程,各设计阶段研究成果及重大技术决策的理由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周开林 《水力发电》2003,29(10):25-26
龙滩水电站项目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工程,具有优越的技术经济指标和良好的综合效益,它的建设对西部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建设好龙滩水电站工程显得十分重要。建设好龙滩水电站工程必须搞好工程的财务管理:建立严密的管理制度,合理筹措资金,降低资金成本,采取各种措施和合理方案,降低工程造价,从而保证龙滩水电站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广安凉滩水电站由于其规模较大,技术复杂,为确保工程顺利建设。必须针对期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从而为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建立相应的技术管理体系。本次论文即集合该工程实际,对其实施的技术管理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龙滩水电站环境影响复核和补充评价的工作依据,程序,主要内容和方法。评价结果表明:与原报告相比,龙滩水电站环境本底状况总体上变化不大,变化较大的主要是库区,北盘江污染源和5个自然保护区。龙滩水电站兴建后,对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其影响的程序和范围与原报告书预测结论基本一致。对于电站兴建引起的不利环境影响,除水库淹没为不可逆外,其他均可通过有关对策加以防范和减免,没有制约工程开发的重大环境问题,从环境角度审议,龙滩水电站工程开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龙滩水电站目前已进行左右岸岸坡工程施工,工程组合边坡高达420m。设计部门曾指出:龙滩水电站高边坡是工程施工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工程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主要介绍龙滩水电站右岸高边坡施工所采用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广西人民政府和国家电力公司于1999年6月联合在北京召开的龙滩水电站专题研究暨成果评审会上获悉,龙滩工程的进展有了实质性突破,可望于2000年开工兴建。据报道,这次评审会专家组在对龙滩水电站开工建设所面临的7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就《龙滩水电站工程专题研究》形成了评审意见,其主要内容是:龙滩水电站是开发治理红水河的骨干工程,该电站综合效益巨大,指标优越,建议尽早开工建设;各专题论证报告内容系统,抓住了关键,研究基础资料翔实,分析方法科学,主要结论可信,可供国家决策参考;建议按现代企业制…  相似文献   

7.
《红水河》1994,(2)
龙滩工程大坝编标重大技术问题咨询(初稿)1994年5月4日至7日中国南方电力联营公司,在湖南长沙就红水河龙滩水电站大坝编标重大技术问题,邀请国内专家(名单附后)进行了咨询。提出的主要问题有:(1)高辗压混凝土重力坝断面设计及抗剪(断)强度参数选择;(...  相似文献   

8.
龙滩水电站作为国家西部开发的重点工程,已于2001年7月1日开始主体工程建设。本文着重介绍了龙滩水电站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前期工程及辅助工程设计、临建及主体土建工程分标、施工导流、施工控制性进度及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方案等,可供关心龙滩工程的同志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技术复杂、难度大,要保证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支持和技术管理体系作保障。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建立的一套技术支持和技术管理体系,为工程建设解决了许多重大技术难题和施工问题。  相似文献   

10.
鲁定国 《红水河》1998,17(2):18-21,27
本文对龙滩水电站工程的几个重要关键问题,如龙滩水电站的电力市场,龙滩水电站工程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系统介绍向家坝水电站骨料输送线小断面长隧洞多项成功应用的无轨施工新技术,并对通风、散烟等相关技术难题进行了总结。特别是对小断面长隧洞无轨出渣方式及出渣设备的选型、组合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丹江口大坝水利枢纽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工程,其大坝加高工程技术难度在国内外均属少见,无成熟可供借鉴的经验。大坝加高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难题主要有:新老混凝土结合问题研究、大坝抗震安全问题研究、高水头大坝帷幕耐久性及补强灌浆技术研究三大类。针对关键技术研究难题,在总结前期设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原形观测相结合方法,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黄河小浪底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保合 《水利水电技术》2013,44(1):12-15,26
小浪底工程复杂的地形地质、特殊的水沙条件、严格的运用要求,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坝工史上最具挑战性的水利工程之一。针对小浪底工程关键技术,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提出了“合理拦排、综合兴利”的规划理念。采用隧洞泄洪为主、进水口集中布置的枢纽总布置方案解决了进口泥沙淤堵问题;采用多级孔板消能技术成功改建泄洪洞,为大型导流洞重复利用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技术思路;大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系统性地创新了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取得了质量优良、工期提前、投资节约的巨大成绩,为我国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树立了成功典范。小浪底工程初期运行在防洪、防凌、减淤、供水、灌溉、发电、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具有输水线路长、涉及区域广、参与工程多、调水规模大、输水工况多变等特点,给工程的调度、控制和运行管理带来极大困难。工程上技术的难题在于其背后的科学机理性问题并没有完全揭示和解决,包括变化条件下多水源联合多维均衡调控机制、水量水质多过程耦合机理、多物质突发水污染应急调度模式、多闸门联合运用下的明渠水力学响应机理与控制等。为建立一套完备的技术体系来支撑其调度运行,围绕"预报-调度-模拟-控制-评价"这五个关键环节对现有研究进行分类总结;然后,在综述以往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亟需攻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释,涵盖了水源区与受水区预报调度、总干渠冰水污染多相模拟、总干渠水量水质联合调度、中线全线自动化控制技术、调度评价技术与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最后,文章讨论了实现中线智能调控和应急调度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并进行了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15.
工程建设与调度管理决策支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原型,制定适用于大型工程建设的项目群管理方法和信息标准,提出适合南水北调工程的项目群规划、管理技术及其实施方案。建立了南水北调工程运营初期调度框架,从决策、优化、控制以及相应的管理技术角度研究南水北调运营初期的管理技术及实践。提出了工程建设与调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体系结构与集成技术方案,设计群决策支持系统原型系统。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信息采集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分类和编码体系,制定数据采集、处理和仿真机制,设计了工程施工形象进度可视化仿真原型系统;在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运营的风险的基础上设计突发状况应急处置方案,开发了应急处置支持平台。建立了工程建设与调度数据挖掘算法并开发了数据挖掘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河隧洞工程是该工程的关键节点,工程规模巨大,需要解决复杂的地形、地质和运行条件给工程带来的挑战性难题。本文对穿黄河隧洞工程前期论证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难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7.
郭冬生 《人民长江》2003,34(9):17-19
三峡导流明渠截流具有水力学指标高、施工时间短、抛投强度大、分流条件较差和通航与施工干扰等特点.导流明渠截流设计流量为10 300 m3/s,相应截流总落差4.11 m,实际截流流量基本稳定在8 600 m3/s左右,总落差为2.5 m.采用明渠双戗堤立堵截流,需要研究解决龙口段施工技术、上下游戗堤进占相互配合、设置拦石坎和提高抛投强度、防止堤头塌滑等问题.由于施工保证措施,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得当,加上有利的水情和条件,导流明渠截流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8.
徐一心 《人民长江》1995,26(9):24-32,79
我国兴修坝工历史悠久,但规模小,建国后,随着社会政治的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迄今修建的大坝多达84000座,水电总装机容量已达4903KW。文章介绍了自50年代以来中个时期兴建的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水利枢纽工程,并阐述了其中一些中大型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复杂技术难题,以及取得的可贵经验;同时还介绍了不同形式的水电站厂房和水轮发电机组的规模和布置情况,因时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9.
铜街子水电站溢流坝5个坝段采用了碾压砼筑坝.本文结合该工程的施工实践,对7000m~2大仓面的碾压砼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例如原材料准备、砼配合比、施工工艺以及产生的显著经济效益都作了较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分析目前广西水利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加快水利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水利科技运行机制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加强宏观领导、管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法规建设、技术合作与交流,建立健全水利科技推广体系,加快人才培养,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和办法,促进广西水利科技的可持续发展,为广西水利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