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陆丰窖泥功能菌”进行了老化窖泥复壮试验,每1m^3泥用20%干土粉、10kg豆饼粉、45kg曲粉,加入已装有80℃热水灭茵的搅拌机内混匀,再加入30kg酒尾、30kg黄水、15kg窖泥功能菌液搅拌,使均匀一致,在30℃左右八池。用塑料布封严,发酵升温至35~38℃.持续10d,再培养5d,检测合格后用于翻新窖。对复壮后窖泥所产酒质做了比较分析,第一排己酸乙酯含量较低,处于窖泥养护、适应阶段,到第二排、第三排,四大酯比例就较接近旺盛窖。翻新窖双轮底酒质优于正常生产的旺盛窖。  相似文献   

2.
通过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合理控制入窖条件(温度、水分、酸度、淀粉浓度等因素),施行按质取酒、分级入库,加强窖池管理,注重窖泥培养,联用中层封泥与双轮底发酵,采用以酒串醅和外加酶等方法措施,提高了白云边曲酒的质量和出酒率。(关中)  相似文献   

3.
利用窖池长、短发酵周期的底醅,结合酒甑蒸馏提香特点,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应用双轮底醅、普通底醅结合窖池中、上层酒醅的串蒸工艺,合理配醅串蒸;以充分利用酒醅中的风味物质,提高原酒特优率,同时探究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与质量特征。结果表明,双轮底醅串蒸工艺在稳定出酒率的基础上,能有效提高原酒中特征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原酒特优率平均提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了双轮底移位发酵工艺与双轮底不移位发酵工艺对底糟基酒产质量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双轮底移位发酵工艺的底糟基酒产量为311.11 kg,双轮底不移位发酵工艺的底糟基酒产量为211.16 kg,试验组的产量比对照组低47.33%。双轮底不移位发酵工艺的D1、D2酒样总酸平均含量分别为2.19 g/L、2.48 g/L,总酯平均含量分别为8.15 g/L、6.77 g/L,乙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 756 mg/L、1 682 mg/L,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双轮底不移位发酵工艺的D1酒中的己酸乙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分别高出对照组28.4%、14.5%、28.7%,有显著差异(P<0.05)。感官品评上,双轮底不移位发酵工艺的底糟基酒更饱满,但因稍带泥味影响了整体的风格,而双轮底移位发酵工艺的底糟基酒整体更协调。  相似文献   

5.
1.适当提高制曲温度 ,最高为62~64℃。2.70%的清茬曲与30%的中高温曲混合使用。适当增大大曲粉碎度 ,量水温度不低于80℃。3.控制入窖酸度1.2~1.7,低温入窖。4.选择母糟发酵正常、骨力强、香味正的窖池做“双轮底”。5.提高窖泥质量 ,确保己酸菌优良的生态环境。6.将新鲜黄水用酒尾稀释后 ,加大曲粉和适量劣质酒 ,28~30℃保温20~30天得酯化液。将酯化液与粮糟串蒸 ,或将酯化液在主发酵结束时 ,入窖再发酵。7.回酒发酵 ,每甑2~4kg。8.夹泥发酵 ,即用优质窖泥做成条饼状 ,装入编织带 ,平放…  相似文献   

6.
张学英  王承江 《酿酒》2006,33(3):84-85
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双轮底糟由于发酵期长,其中酯含量较高(特别是己酸乙酯含量很高),故双轮底糟多用于串香或制成调味酒。但由于窖池中淋浆作用,处于窖池下部的双轮底糟酸高水重,故使用尾酒帮助滴窖降酸。而且尾酒中有益成份通过酒糟的固体吸附作用而可再次被利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窖底酒醅进行多轮次循环发酵,得到高质量的多轮底发酵酒醅。同时,应用酯化酶回沙工艺强化积累多轮底发酵酒醅中的风味物质。然后将发酵好的多轮底酒醅与上层30天发酵酒醅混合蒸馏,使得多轮底酒醅中丰富的风味物质在酒精浓度相对较高的上层酒醅中得到充分的馏取。最后参与蒸馏的多轮底发酵糟醅与上层30天发酵的糟醅混合均匀后进入下一轮发酵。结果表明经过本试验可以将本厂浓香型白酒生产发酵周期缩短至30天,与42天生产发酵周期比较,窖池周转率提高40.6%,原酒特一级品率提高25%、特二级品率提高16%、优级品率提高25%、一级品率提高6%,各级原酒己酸乙酯含量提升2-3倍,四大酸、四大酯比例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8.
该实验通过将双轮底发酵工艺应用于特香型白酒酿造生产中,研究了双轮底发酵工艺对不同糟醅层的特香型基酒风味物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轮底发酵工艺窖池产量为171 kg,比对照窖池低15.8%;双轮底发酵工艺总酯含量为8.27 g/L,比对照丟糟样品高49.8%,两者的总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轮底发酵工艺高级醇含量低于对照丟糟样品;双轮底发酵工艺乙酸、乳酸、甲醇、异戊醛以及大部分酯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丟糟样品(P<0.05)。双轮底工艺白酒绵甜感、糟香味以及辣感与对照丟糟样品相比较为突出,两者的窖泥味都比较明显;对照丟糟样品酸味更显著,原料糟和对照混合样的口感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9.
夹泥多甑双轮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有贵  黄大川 《酿酒》2001,28(6):83-84
利用楠竹盛载人工窖泥,采用夹泥发酵生产多甑双轮底酒,实验结果表明:它不仅能增加窖池特级酒的产量,而且酒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酒中已酸乙酯含量的增加,已乳化、已乙比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0.
《酿酒》2015,(1)
对北大仓酱香白酒酿造过程中的温度、酸度、还原糖、淀粉以及微生物变化情况进行了跟踪测定。北大仓酒醅入窖后温度缓慢上升,在第7天左右达到最高温,之后下降;整个发酵过程水分含量保持在47%~56%;酒醅窖酸度一般控制在1.5mmol/10g~2.2mmol/10g之间;堆积过程和发酵前期主要是霉菌和酵母的增殖生长,发酵后期细菌占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中式混合型卷烟白肋烟两次加里料和烘焙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成分和香味成分分析为基础,对白肋烟两次加里料和烘焙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里料分两次施加,然后再经烘焙处理,和常规对照相比,白肋烟的总糖、还原糖、烟碱和氮的含量略有下降;在GC/MS定性定量的21种香味成分中,白肋烟中的重要香味成分,如巨豆三烯酮(3个异构体)、茄酮、二氢猕猴桃内酯、3-羟基-β-二氢大马酮、吲哚和乙酰基吡咯等香味成分增加;感官品质显著提高,特别是烟香气增强、杂气和刺激性减轻、余味改善。  相似文献   

12.
吴小桥 《中国人造板》2005,12(10):11-12
二次浸胶工艺是一项技术革新,其在平衡纸浸渍过程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平衡纸的性能,并且降低了地板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3.
唐峰  许学勤  李珏 《食品科技》2007,32(11):216-218
采用水酶法从鲢鱼内脏中提取淡水鱼油。选用Alcalase做为酶解所用酶,研究液固比(W/F)、加酶量、酶解时间、pH、温度5个因素对鱼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60℃,用酶量为1.0%(E/S),液固比(W/F)为1∶1,pH为8,酶解3.5h时鲢鱼内脏鱼油的得率达到92.36%,远远高于淡碱法提取的鱼油得率68.50%。  相似文献   

14.
吴小桥 《人造板通讯》2005,12(10):11-12
二次浸胶工艺是一项技术革新,其在平衡纸浸渍过程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平衡纸的性能,并且降低了地板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5.
从印刷机纸张翻转机构的运动方式出发,利用二次转化系统的方法分析了翻转机构上下牙片的运动特性,并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本方法适用于翻转机构的运动研究,对印刷机翻转机构的设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次逆流浸提方法提取玉米胚芽中的菲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二次逆流浸提工艺提取玉米胚芽饼中的菲丁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pH值、浸泡时间对菲丁提取量的影响,对一次浸提和二次逆流浸提工艺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浸泡液的pH值为1.1,浸泡时间4h,中和终点pH值为6.2,菲丁提取率可达到90%以上,与一次浸提相比,在同样条件下,菲丁得率提高18.8%。由于采用卧式卸料离心分离机,解决了过滤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将组分从固体中转移到液体中是保障定量结果符合真实值的前提,将甲醇溶解法确定为前处理的基本方法。火锅底料中吗啡含量为5.51%、7.60%、10.20%,以C18柱为分析柱,使用国产固相萃取小柱可以得到98.7%的回收率。流动相0.05mol/L磷酸二氢钾、0.0025mol/L庚烷磺酸钠水溶液.乙腈;柱温3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20mm,分析了火锅底料中的吗啡。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用微机自动控制粮食烘干系统的原理,给出了主要的控制程序。  相似文献   

19.
服装CAD纸样系统中公式制板方法的应用大大避免了传统手工制板操作慢、重复制板等弊端,提高了服装现代化生产的效率。利用裤子裆位各部位之间的参数关系进行裤子裆底纸样的模块设计,使裤子裆底的纸样得以自动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