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建和 《安徽建筑》1999,(5):128-128
自然教学法与文化符号教学法:在文化教学法诞生之前,我们把所有的建筑学教学法称之为自然教学法,这个教学法的特点是:一把建筑功能及人的活动都看成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即人的活动凭经验总结出来的,功能是自然发生随机性的;二是建筑形式和空间是基于这种随机客观以经验化的人活动之上形成的;三是教学形式是学徒式的、经验式的、自然式的;四是设计方法无规律性,个人随意性很大,缺乏一定的规则性和系统性。而文化符号教学法是指建筑的功能及形式都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范式”它的特点是探明和表达这种文化范式,是可知的明确的、规则性的…  相似文献   

2.
建筑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繁荣建筑创作,这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课题,鉴于建筑本身的综合性,其途径也应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本文试从建筑文化研究,加强建筑创作的文化内涵问题谈起,对如何发展地区建筑问题略陈管见。 一.研究建筑文化繁荣建筑创作 中国城市化进入了高潮,1995年城市化水平为28.85%,按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对城市化过程的划分,已进入了“加速阶段”。城镇建设,无论其规模还是速度,都可以说史无前例,这种现象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然而,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建设中,尽管各方面成绩很大,原有城市的特色却在逐渐消失。宜人的环境,十分满意的优秀作品,并不多见,这是当今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建筑期刊200年来的发展提出一系列概括性的思考,并以中国、日本、美国、法国及澳大利亚5国的建筑期刊为例,探讨了建筑期刊的文化作用。其中的具体话题包括:建筑学专业的自我认同,建筑师对外国同行的评论,兴办期刊作为推动建筑实践的手法,读者群的开发及在传达过程中建筑词汇的变义。  相似文献   

5.
刘先觉 《华中建筑》1995,13(1):27-34
本文阐述了生态建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建筑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文章着重论述了生态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我国当前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建设的生态危机;研究生态建筑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把生态建筑学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6.
洪哲雄 《山西建筑》2008,34(4):57-58
从传统建筑的物质文化属性、精神文化属性、艺术文化属性三方面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传统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创新的关系,以从传统建筑的演变过程中探索出继承及发展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赵淑红 《华中建筑》2006,24(10):185-187
澳门因葡萄牙人的长期居留而与中国其他城市不同,400年来从未间断的东西方多元文化交流给这块弹丸之地留下深刻影响,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景观。该文抛开异质文化相遇融合的惯性思维,从宏观视野,特殊性能为遗产价值三方面剖析了澳门近代建筑文化的意义,以期获得对澳门近代建筑文化全新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8.
顾孟潮 《建筑工人》2002,(11):40-41
这次讲台阶的故事。台阶似乎太平凡了。尽管人人都有上下台阶的经验 ,然而 ,很少有人去认真思索或考证过台阶的发明者及它的古今沿革  相似文献   

9.
建筑文化散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北京UIA第20届大会的学术主题定为“21世纪建筑学”,其分题2为“建筑与文化”这意味着关于建筑文化的研究,仍然是下个世纪建筑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国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建筑文化热”:在连续几年的时间内,各种关于建筑文化的学术讨论的论文,令人目不暇接;有人大声疾呼“建筑是文化”、“是颠峰性的文化”、是“灵  相似文献   

10.
陈谋德 《新建筑》2000,(3):45-48
认为《建筑的革命》是有关建筑本体论的重要著作。对建筑是什么、为什么、研究什么、建筑的未来等四个本体论问题作了综合论述,并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特色环境艺术创意方面的文化内涵,从空间形态整体性,历史文化重要性、环境艺术现代性、人文活动多样性等方面介绍了特色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陈志超 《广东建材》2007,(5):136-137
步入二十一世纪,建筑将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作为一门恒久的艺术和一门新兴的科学,建筑面临怎样的挑战,又面临怎样的机遇? 新的世纪里,建筑学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现代人居住、工作的乐园。是记载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工业文明到网络文明人类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历史画卷。是我们物质与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14.
常钟隽 《新建筑》1995,(3):32-34
现代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许多用新的技术建造的建筑蕴藏着文化的内涵,体现出建筑文化的延续,而文化对建筑技术又具有促进与制约作用,一些新的技术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文化的水平。因此,建筑技术与文化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正是这种关系为建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科学的论证方法.来求证正在形成的建筑文化学的关键概念——建筑文化.并对其内涵的合理给定,为建筑文化学的创立和继续深入研究作此基础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郑州过去和现在的部分建筑为例,透视了文化艺术性与环境的融合是建筑创意的真谤。  相似文献   

17.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诺 《华中建筑》1997,15(3):24-25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曹诺1建筑与艺术的关系在一般人看来,“建筑”与“艺术”一个是工程学科,一个是艺术学科,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建筑学”这个学科的内容和专业特点,又产生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建筑文化”等等这些学科交叉融合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明代的建立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分裂对峙时期,成为继汉唐以后第三个强盛的中央集权王朝。同时明代也是我国古建筑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与汉唐两代并列,成为在建筑史上有突出成就的三个朝代之一。明朝建国时多倚重江浙文士,所继承的是南宋以来江浙的文化传统,在建筑上废弃元官式,以南宋以来汉族在江南形成的建筑传统为主体,逐渐形成南京明官式。永乐帝营建北京,以南京明官式为主体的建筑技术北传,并着意吸收北方建筑的部分特点,最终形成北京明官式建筑风格,促进了建筑技术的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何艳志 《华中建筑》2005,23(6):178-178
引子:2005年9月24日,第四四建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建筑院长江院长系主任会议(图1)在沈阳建筑大学举办,会议的主题是:新时期建筑学和建筑教育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20.
2006年4月20日,建筑学家梁思成诞辰105周年,为纪念梁思成,也为宣传2006年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们完成了“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虽然行程仅涉及梁思成当年在四川调查的31个县、市和107项文物中的极少部分,但仍能联想到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中国营造学社的建筑学人为挖掘并保护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所作出的非凡贡献,感受到他们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情况下,不怕困苦、敢于担当的远见与气度。但也有人说:纪念梁思成诞辰105周年与国家“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没什么关系。甚至说:纪念梁思成纯属“个人私事”,与国家“文化遗产日”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