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采矿方法及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世卿 《现代矿业》2009,25(1):27-32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在过渡时期遇到的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技术研究。而过渡期关键的问题是采矿方法及安全问题的研究。在总结了当前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后提出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了采矿过程的根本矛盾之后,作者讨论了采矿技术的科学基础,并指出,对“采矿工程学”应该有新的概念。为了使采矿科学技术现代化,有许多问题必须解决,同时必须对许多跨学科的问题开展研究,包括基本量的研究与测量,岩石破碎力学的研究,等等。同时还指出,对采矿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意义,应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3.
今年8月,煤炭工业部在烟台召开了“科技大会”,这次大会是研究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重要决策。国务委员方毅同志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指示。高扬文部长代表部党组作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开创新局面,实现煤炭产量翻一番”的报告,并且讨论了“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和“煤炭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这次会议还研究了科研资金问题、建立测试中心和试验基地问题、技术攻关问题以及教育问题。会上还对优秀成果及优秀干部授了奖,参观了科技成果展览。通过会议提高了认识,找到了差距,交流了经验,增强了信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仅对煤矿基本建设方面的布署和要求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类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关注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围绕安全领域重大项目,鼓励开展安全科学技术学术探索和交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推动安全科技成果推广,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面向科研和企事业,及时推广国内外最新成果,为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复杂而又尖锐的社会经济问题,讨论了这些问题与科学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强调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和国家政策的作用,文中的观点不仅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有指导作用,对非煤炭类的矿业企业的健康,持续地发展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1955年12月16~17日在莫斯科联盟院召开了有色冶金科学技术协会中央理事会全会。全会所通过的1956年协会专题工作计划中规定了一些措施,目的是要研究新技术问题、发现并利用有色冶金工业的后备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规定要组织广泛的技术宣传、交流科学的和生产技术的经验并帮助协会会员提高他们的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预定在1956年召开数次科学技术会议,以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科技成果科技成果包括1.阐明自然现象、特征、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在学术上具有新见解,并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成果,包括基础研究理论成果和部分应用研究理论成果。2.解决生产建设中科学技术问题的,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类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关注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围绕安全领域重大项目,鼓励开展安全科学技术学术探索和交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推动安全科技成果推广,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面向科研和企事业,及时推广国内外最新成果,为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的精神,促进煤炭科学技术基础理论和有关矿山压力的生产技术问题的研究,煤炭部于去年12月13日至20日在肥城矿务局召开了矿山压力科学研究工作座  相似文献   

10.
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机电一体化是我国现代社会生产中的重要模式,其摆脱了传统模式中成本大、效率低、质量差等诸多问题。在科学技术竞争不断发展的社会里,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更新改进,现有的一体化系统也在重组中及时优化调整着。智能控制则是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出来的一种新技术,其能够显著改善一体化控制中的许多缺陷,保证了整个一体化控制系统的顺利运行。文章详细阐述了智能控制的相关问题,并重点研究了智能控制对数控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为例,论述了其矿山地质现状,根据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特点,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与生态恢复的规划,既做到矿山环境有效保护、矿区生态得到恢复,又达到保障地下开采安全的良好效果,为类似矿山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为例,论述了其矿山地质现状,根据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特点,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与生态恢复的规划,既做到矿山环境有效保护、矿区生态得到恢复,又达到保障地下开采安全的良好效果,为类似矿山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概率积分法和数值模拟分别对某硫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区域上方露天边坡边缘的货运铁路沉降变形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优化了开采顺序,降低了地下开采对露天坑底及上盘边坡的影响,使铁路路基沉降位移有效减小,对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地表设施安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露天矿在回采末期由露天转向地下开采过程中通常会面临减产过渡的问题,矿山一般会在此期间回采挂帮矿以补充产能,传统的挂帮矿回采方法存在安全性差、效率低及产能低等一系列问题,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减产过渡的困境。以某深凹露天矿转地下开采为工程背景,在综合分析挂帮矿分布位置、开采条件及矿岩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在过渡期利用诱导冒落法率先回采该矿南帮挂帮矿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回采顺序诱导失稳边坡滑向采空区而不冲至露天坑底,以确保坑底露天采矿的安全性,从而在过渡期实现露天与地下安全高效协同开采,达到稳产甚至增产的建设目标。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南帮挂帮矿的诱导冒落回采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深凹露天矿条件下利用诱导冒落法回采挂帮矿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许多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均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覆盖层的安全问题。通过相似材料的物理模型试验,得出了覆盖层散体是泥石流形成的原因。随着矿体的放出,覆盖层中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即覆盖层中小块的颗粒要比大块的颗粒移动的快,使得颗粒间随覆盖层深度的增加越来越致密,渗透系数越来越小,当覆盖层承受不了散体中的水的压力时,会产生突发性的泥石流。  相似文献   

16.
露天转地下过渡层开采及处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露天转地下开采中的过渡层以上露天坑积水问题、露天部分的生产与过渡层处理之闻的关系、过渡层本体的地压与监控、过渡层以下首层开采的生产安全、地下开采引起的露天边坡失稳、过渡层开采及处理形成覆盖岩层问题等开展深入研究。通过资料收集、物理力学试验、检测与监控、数值分析与计算、工业实验及论证等项科研工作的开展,最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露天转地下开采。  相似文献   

17.
云南大红山铁矿由于露天采场的压矿限制,井下二期工程无法稳产至露天开采结束,压矿问题使矿山的开采无法实现顺利过渡。为研究矿山露天采场合理的压矿范围,通过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对大红山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进行模拟。基于相似模拟试验过程中的模型岩层移动的变形情况、应力变化和位移变化数据,结合当前矿山现场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了矿山空区的冒落形式、露天采场最可能的破坏形式以及70°的压矿角度。根据70°压矿角重新划定露天采场合理的压矿界限,井下二期工程可以在安全的状况下多服务2 a,此时露天采场开采已结束,井下二期工程不再受露天采场的压矿限制,从而实现露天采场与井下开采的顺利过渡。研究结果为合理协调矿山开采、保障矿山安全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为类似露天地下联合开采的矿山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备战铁矿是正在由露天转井下生产的大型铁矿,挂帮矿采用分段空场法回采,地下矿体拟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挂帮矿必须与露天矿同时开采,才能在地下开拓工程建成前完成回采任务并形成覆盖层。挂帮矿采用分段空场法回采,地表不可避免会产生连续移动和变形,进而影响露天边坡的稳定性。挂帮矿和露天矿同时生产的安全成为备战铁矿亟需解决的迫切问题。利用FLAC三维建模软件建立过渡期备战铁矿露天边坡与挂帮矿同时开采的的分析模拟平台模型,选择合理的采场尺寸并模拟挂帮矿开采对露天边坡安全稳定性的影响。经模拟结果表明分析,得出挂帮矿开采对露天边坡不会造成严重的露天边坡大面积拉伸破坏,在进行挂帮矿开采时露天边坡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9.
吴爱祥  辛利民 《矿冶》2016,25(5):1-4
针对穿岩洞矿地下转露天采矿面临的特殊地质条件。从矿体顶底板及夹层处理、采空区防治、生产工艺及爆破工艺等关键技术出发进行了研究,对其地下转露天安全高效采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白音诺尔铅锌矿Ⅰ号露天矿 1992年开始自营建设 ,由于露天采矿成本高于地下采矿成本 ,于 1995年改为人工小境界露天开采。 1999年矿山采取对外公开招标的方式恢复该露天矿的建设和生产 ,经过施工单位一年半的建设 ,Ⅰ号露天矿达产 ,采剥成本大幅度下降 ,彻底解决了该露天矿严重剥采失调和采剥成本过高的问题 ,给我国偏远地区小型露天矿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