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已是时代的基本要求。高校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创造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必须把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作为育人的根本。德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灵魂,也必须实施创新,优化...  相似文献   

2.
底线伦理还是美德伦理?--兼论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线伦理和美德伦理是两种不同品性的伦理形态,处于社会伦理体系的不同层面。前者强调人们行为的合规则性,以社会调控、他律约束为实现机制;后者着眼于人的品质塑造,以自律与激励为其实现机制。高校德育应坚持美德伦理的价值取向,因为美德伦理既具有理论上的前瞻性和先导性,在实践上还具有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可实现性,能服务于我国高校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学校德育通盘一体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性。以美德伦理为取向的高校德育,要确立并强化大学生在美德养成上的动机意识、自爱意识和习惯意识。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理念的走向与方法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指出了高校德育在主体、内容、目标、方法及研究上的困境 ,探讨了大学德育理念创新中的人性化、实证化、动态化、整合化、自主化走向 ,并提出了与德育理念更新相适应的大学德育新方法 ,如活动道德教育法、道德案例教学法、道德咨询测验法等。  相似文献   

4.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创新素质培养要有良好的运作机制与管理模式;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科技创新基础;加强实践教育环节;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传统灌输式的道德教育暴露了当前大学生网络德育的不足,它表现出对大学生主体人格的遮蔽、缺乏对话与思辨以及强制性的道德命令.借鉴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商谈伦理的观点,对大学生主体的人格尊重是网络德育的基础;大学生网络德育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具有发展的阶段性与层次性;我们应采取“对话-辩论”的道德教育模式,营造诚信公正的网络德育环境,以求大学生网络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育理念与学习模式。为完成大学德育任务,增强德育有效性,在现代大学德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思路,新模式。本文从回归德育出发点,优化“德育生态环境”和落实德育创新教育理念等方面,对大学德育中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教育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在其中,教育评价又成为一个“热词”和透视教育问题的“关键词”。就其本位而言,教育评价自然是一个教育问题,但是,在它自身以及与评价对象关系耦合的过程中,掺杂或延伸出诸多的伦理话题,因此,又渐变为一个伦理问题。我们将对教育评价的伦理规制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星  吴影  李洋  王晓敏 《金属学报》2021,26(6):695-699
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在大幅度提高医疗诊断和治疗效率,提升患者就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医疗安全、数据安全、算法偏见和个体自主等伦理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建议通过实施严格的监管和质量控制、减少算法偏见并不断增加透明度、完善技术适应价值多样性,尊重患者和医生的自主权等措施,以期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监管注入伦理和管控思路。  相似文献   

9.
高校创新教育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引起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但对于实施高校创新教育中可能出现的误区却缺乏应有的探讨和研究。当前高校创新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种种误区,以其进行分析和澄清,将有利于深化对高校创新教育的认识,推动创新教育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的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而言 ,创新教育的主体是教育的承受体——受教育者 ,它侧重于教育精神和特质的更新和升华 ;而教育创新的主体是教育的本体——教育本身 ,它侧重于教育体系和机制的替代和发展。就整体而言 ,前者兼容性强 ,可以容纳多样并存 ,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更多地表现为自主行为 ;后者有排它性 ,表现为唯一性 ,更多地是教育行政行为。高等院校的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既有各自的特质又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创新教育必然导致教育创新 ,而教育创新又会进一步推进创新教育。一、对高校教育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德育基地资源共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基地是强化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德育改革的深化以及德育基地分散、封闭、单一存储式的发展现状,要求有效开发利用德育基地资源,实现德育基地资源共享。本文在明确高校德育基地资源内涵基础上,探讨了实现高校德育基地资源共享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讨论人的“精神世界”与教育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论述了人的精神世界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人的“类生命”的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进而着重分析了大学生精神世界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对大学生进行精神世界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在快乐中培养公民高尚的道德品行是亚里士多德音乐教育思想的道德目标。在审美通感的基础上,通过道德移情进行理性灵魂的德性活动,是公民通过音乐教育培养道德品行的心理机制。“执中”为善、积习成德是音乐教育培塑道德公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德育负担过重。通过对大学德育负担过重的若干原因分析,提出减负的多种设想,以期改变当前大学德育现状,提高德育有效性,培养学生道德自觉性,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实现大学德育和人们期望的良性互动,使大学德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是思维的创造性、良好的认知结构以及独特的个性品质等,而这些正是通识教育的理念、内容、模式所倡导的。通识教育强调的人格教育为创新人才提供了道德保障,其强调的知识整合、视野拓展利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其注重的能力、方法训练有利于启发创新思维,其蕴含的“以人为本”有利于创新人才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德育创新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新理念 ,实现德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统一 ,德育政治定位和德育教育定位统一 ,德育的教育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的统一。确立德育工作新概念、新内容、新载体、新要求。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培养大学精神。德育创新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道德教育模式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道德教育模式是联系道德教育理论和道德教育实践的中介。 2 0世纪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许多道德教育模式 ,如何看待这些模式 ,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需要 ,创建新的道德教育模式是提高道德教育实效的手段之一。理想的、有效的道德教育模式应为三个层次 ,即激发道德需要、道德情感的模式 ;提高道德认知能力的模式和德性修养模式。三个层次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共同构成完整的道德教育模式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