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台湾赏石之风,始于80年前后,至今“石友会”已发展到79个,会员有3000名左右,而实际喜爱赏石的人约有5万人,大多以雅石欣赏为主,随着赏石人数增多,岛内出现了不少奇石商店。店内奇石琳琅满目,式样繁多,不少人为一石而掷数万元台币。  相似文献   

2.
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观念为先导,以详实的地质学、岩石学、石文化史料为切入点,介绍了我国观赏石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现状;阐述了赏石审美的本质、形式、石体标准、传统性、现代性等理论要点及其以小见大、以丑为美的审美理念。对赏石修身养性、以石陶情及赏石文化与道教情结的学术价值进行了评述;对从古至今的中华文化名人为赏石理论的创立、鉴赏、收藏和发展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东方赏石与西文赏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赏石与西文赏石彭德祥我国赏石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汉代或更早。宋元以降,由于文人的参与介入,赏石步入高层次发展,渐成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赏石成就博大,除自身的实践、理论完美外,还渗透于治园、绘画,诗词诸多艺术领域;我国赏石者众多,上至帝王贵胄,下...  相似文献   

4.
杨忠耀 《珠宝科技》1998,10(2):33-35
赏石要诀古今探杨忠耀我国石文化,从住石洞、用石器开始,到利用燧石取火以化腥骚,到用石珠做项链首饰,以奇石装饰宫殿、庙宇、庭院、花园、书房,以致独立欣赏,已有万余年的悠久历史。在赏石理论方面积累丰富,其中赏石审美要诀占重要地位。本文对我国赏石要诀做出初...  相似文献   

5.
响石鉴赏     
我国的赏石界,以“石不能言最可人”、“此时无声胜有声”而怡然自得,因无声而人石合一,其妙尽在不言之中。随着赏石业的崛起、兴旺和发达,又发现了响石,它为赏石界提供了一种“石如能言更可人,亦悦耳目亦知音”的新意境。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即用玉或磬石制作乐器,这种“石磬”的本质虽属响石范畴,但终因人工雕琢成分过高,已使其天然属性难以看清。本文研究的对象,仅限于作为观赏石的响石,它虽然几千年前就被发现,但引起鉴赏家、  相似文献   

6.
人石对话探秘杨忠耀杨忠耀中华赏石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而中国赏石的古风精髓,在于人心与石之交流、对话,在于感悟[1]。台湾的石友还将赏石者分为石道五段:石道始段即始学者,初爱,心奇、趣浓,但论及石之优劣则感漠然,此属兴趣观;石道二段即经一般研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赏石刊物上刊登了许多文字石,引起了赏石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中国赏石空间美学原理赏析杨忠耀4赏石空间美学的特征赏石审美不仅要看,要观察,而且要思维,要有想象力。尤其要发挥跳跃性思维,通过空间美学的流动性,使奇石画面的各部份景物产生情感或逻辑联系,而这一切又都要靠发挥赏石者的主动精神。只有全面认识赏石空间美学的...  相似文献   

9.
玛瑙 ,是自然界中纹理最具变幻、色彩最丰富的一种岩石。它的这种多姿多彩往往会形成赏石人十分看好的图案画面。三国时 ,魏文帝曹丕在《马瑙勒赋》中写道 :“玛瑙出自西域 ,文理交错 ,有似马脑 ,故其方人因以名之。”苏轼在《怪石供》中写道 :“今齐安江上 ,往往得美石 ,与玉无辨 ,多红、黄、白色 ,其纹如指上螺 ,精明可爱。虽巧者以意绘画 ,有不能及。”苏东坡文中所说的美石 ,即今雨花石。雨花石是一种玛瑙砾石。“虽巧者以意绘画 ,有不能及”道出了雨花玛瑙石纹彩奇异之处。《云林石谱》是一部赏石专著 ,被赏石界人士奉为赏石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0.
观赏石大可到景观石,如安徽的黄山,湖南的武陵源,桂林的的七星岩等;小可到盆景,文房用石等。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序》中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只要是赏石,就可以呼唤起人们对美的期望与向往。赏石艺术品,是近年来在市场出现频率渐高的一种特殊艺术品,它既有别于一般的观赏石、也不同于普通的石质工艺品,可以说赏石艺术品是兼赏石与艺术品二者美而有之,因此在赏石市场上颇具人气,大有后来者居上而统领风骚之感。  相似文献   

11.
最近,攀枝花石文化学会在市宾馆举办石展,笔者有幸应邀观赏。但见奇石、宝玉琳琅满目,千姿百态,光彩闪烁,目不暇给,情趣油然而生。展品以大小重量而言,大者达到一百余斤,小者仅数克拉。展品以石质、色泽、纹理、造型等之美,赢得了赏石者连声称奇、称绝。有不少的奇石、玉石、红宝石、蓝宝石(图1),不愧是大自然之杰作,使笔者增长了不少的见识。  相似文献   

12.
中华奇石的美,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被称之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石的天然形态,诱发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追求。   中国赏石文化历史悠久,它起于远古,兴于秦汉,盛于唐宋清各朝。历代文人雅士多与赏石有不解之缘,他们或在诗词歌赋中赞颂,或在专著中描述,并收藏了大批珍贵的观赏石、宝石及矿物。我国的赏石资源丰富,赏石名称非常繁多杂乱,最欠说明力,最不严谨的当属按产地分类。而国际上通行的分类则有岩石艺术、宝石及矿物和水石艺术三个石类。在此笔者不多赘述,只对岩石艺术作一介绍。   岩石艺术,主要是搜集、欣赏“…  相似文献   

13.
东西方赏石文化面面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这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诗人吉卜林写下的诗句,对赏石文化来说,基本还是如此。东西方赏石文化的融合似乎还得待以时日,这自然与东西方赏石文化的交流刚刚起步有关。深受中华文化熏陶与影响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诸国,近二十年来赏石也已蔚然成...  相似文献   

14.
杨忠耀 《珠宝科技》1999,11(3):31-34
众所周知,赏石审美有雅俗之分,但对赏石中雅俗的理解,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奇石既无画面又无景观,而赏石有道者,却能“品”出它的“雅”味来。道理何在?答曰:“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于是给赏石论雅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到也不是玩石者故弄玄虚,因为确实有一些奇石很象朦胧诗或抽象画那样难以琢磨,有时虽然感到奇石之雅,但又说不出它雅在哪里。看来赏石雅俗的介定确实大有学问,雅俗的判定原则和真谛,如何实现雅俗共赏等问题有待石友们认真体悟。笔者在文中想就此揭开赏石雅俗的庐山真面貌。1.…  相似文献   

15.
赏石题名艺术的研究杨忠耀常言道:“奇石易得,立意难求”。其实想找块好石头也并非容易。因此,又有人说:“觅奇石难,起名更难”。可见赏石题名是“石文化”研究的关键性课题。古今的石友们都为之煞费苦心,在已召开过的三次全国名人奇石展上,赏石题名也成了重要的讨...  相似文献   

16.
内容和形式是哲学上的一对范畴。美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奇石中美涵丰富,赏石不仅可获得形式美的享受,而仕奇石中还蕴涵着“心灵美”、“精神美”等社会美的内容,以及意境美、传神美和寓理美的内容。使赏石也能获得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的享受。因此,赏石审美的水平和效果,取决于赏石者对奇石美的内容和形式的认定,以及对两者关系的正确处理。一.奇石自然美的形式和内容自然美是指事物和现象的美。美是一种社会价值,自然界  相似文献   

17.
赏石和艺术     
赏石和艺术杨忠耀中华奇石的美,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被称之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还包含着“美妙的音乐”、“神奇的书法”等,几乎涉及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笔者想就赏石与艺术的关系谈谈点滴认识。一、赏石与绘画1.在奇石画面上可以见到祖国的名山大川、花...  相似文献   

18.
玛瑙是自然界中纹理最具变幻、色彩最为丰富的一种石头。因其具有以上两种特性,点与线的交错或者色彩的离散聚合都极易形成赏石界十分看好的画面石。特别是那些成熟度好的玛瑙,不仅可看到其表面纹理色彩,因其透明好,还可窥到石层里面的纹理与色彩,所以被赏石人发现收藏的概率较其它石种成倍地增加。笔者手头就有一组动物画面石玛瑙片,现不揣浅陋,愿与石友共赏。  相似文献   

19.
杨忠耀 《珠宝科技》1999,11(1):40-43
人是社会美的主体,只有心灵美、行为美的人,才能创造美的生活,才能纯化社会风气。而人的心灵、意识、精神,受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影响。奇石不仅具有自然美的本性,而且具有社会美的特性,因此,赏石审美,不仅可以美化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而且能直接影响人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20.
进过岩溶洞穴的人,无不被那千姿百态、晶莹剔透、五颜六色的石钟乳、石笋、石幔等化学沉积物所惊叹。这些大自然的杰作给人以种种幻觉、美的感受,使人心旷神怡,难怪古今中外的皇帝、贵族、文人墨客视之为稀世之宝。 作为有欣赏价值的洞穴化学沉积物(即欣赏石),必须具备造型奇特,色泽鲜艳、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