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广告仿拟的误用为例,提出“仿拟拜物教”一说。它由原始拜物教,到商品拜物教,再到符号拜物教演变而成,根源在于追求产品销售的急功近利,过分强调销售广告的求新求异,以及对名人效应的盲目追求。弱化媒介力量、转变消费认同和摒弃游戏语言,是推崇正确仿拟,反对仿拟拜物教的实施手段,而提倡一种超功利的审关文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对仿拟修辞格之本体和仿体的表现形式的研究与探讨显示,仿拟这一修辞格既存在于语法层面(词、短语和句子,语素除外),也存在于语体层面(公文体、政论体、文艺体和广告体,科技体中少见)。综而观之,本体和仿体的相互关系表现为本体的先成性、单一性和定型性与仿体的临时性、多元性和拓展性。  相似文献   

3.
仿译与创译:英文广告仿拟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仿拟翻译分仿译与创译.最佳关联原则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有四种基本翻译策略及在此基础上的动态优化组合策略.仿拟翻译要与广告创意与诉求相结合,译者要综合平衡多种因素,以实现最佳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4.
英汉仿拟修辞格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仿拟修辞格的使用,使语言增加了活力。本分析了英汉语中及英汉互译中仿拟修辞格的使用及其运用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广告语言也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为了使广告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不少广告商常常借助仿拟这一常见的修辞手法.模因作为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断地通过复制和传播而生存.广告语言和模因有着密切的关系.强势模因更是能够长期被人们记忆和运用.通过借助强势模因,基于模因论的广告仿拟翻译,能够让仿拟广告得到模仿与发展,从而获得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也为我们研究广告翻译理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语言教学中,仿拟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十分重要,必须得到训练和培养。作为修辞与构词手段,仿拟在英汉语教学中作用甚大。其一,仿拟强调模仿,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仿拟思维能力。其二,仿拟强调拟创,即创新。通过“拟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心智哲学视角考察仿拟运用的机制,仿拟具有派生的意向性,并可以从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两个维度进行考察;仿拟的心理属性和物理属性分别是仿拟思维和仿拟构式,仿拟生成是说话人为了表达某种意向内容,通过模仿本体而拟创出新的仿体,是仿拟思维的结果,并以趋同和涌现为心智基础;仿拟理解是听话人在注意到新奇、独特的仿体之后,通过联想提取出本体,以完整的仿拟构式在听话人的心智中表征出来为前提条件,并以注意和联想为心智基础,最终理解仿拟想要表达的意向内容。  相似文献   

8.
英语广告作为广告形式的一种,其目的是为了向消费者宣传产品,引起消费者对产品的注意并最终购买某商品。如何达到这个目的,恰当的使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例来探讨各种修辞手法在英语广告中的具体运用及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不同语篇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热点。仿拟是互文性的一种表现。以传媒话语为对象分析了仿拟在传媒话语中的成因及应用,并通过对仿拟的分析来解读、认知互文性理论。  相似文献   

10.
11.
从文学性、文化因素、语言的真实性和时代感等方面探讨了英语广告的教学价值.英语广告作为阅读和翻译训练材料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比喻是增强语言艺术表达效果的重要修辞手段之一。每种语言都各自有其丰富多彩的比喻,不同语言之间的比喻既有相似性,又各有其特色。本文从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文化背景的角度对比分析英汉比喻的共同之处及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英汉比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词汇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内涵的载体 .拟就从词汇蕴涵的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探讨英汉词汇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导致了词汇文化内涵的不同 .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习语的一般特征及变异的四种情况:习语的易字、扩展、反序、提炼,举例说明了习语变异在日常生活和文章写作中的运用和运用习语变异所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语言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一种具体的民族语言,总是跟该民族的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称谓是言语交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语言表述,反映了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英汉称呼语的差异体现了中英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及科学知识三个方面,阐明了英译汉中正确透彻的理解是表达的先决条件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