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动态简讯     
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合成乙二醇联产碳酸二甲酯工艺进入中试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最近完成了由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乙烯酯,经甲醇酯交换合成乙二醇联产碳酸二甲酯的全流程工艺开发。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中试开发阶段。该技术针对聚酯合成对乙二醇产品质量的高要求,开发了适应规  相似文献   

2.
凌建军  黄鹏 《试采技术》1996,17(3):67-70
热电联产系统在稠油热采上的应用,因其能量利用率较高且废气排放量的低于允许值,这对缓解当今能源短缺,大气污染的问题无疑是有好处的。本文对国外稠油热采方面应用的热电联产系统进行了调研,给出了各系统参数的设计及流程简图,并对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完成了由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乙烯酯,经甲醇酯交换合成乙二醇,联产碳酸二甲酯的全流程工艺开发,目前己进入中试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4.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6,37(4):22-22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完成了由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乙烯酯,经甲醇酯交换合成乙二醇,联产碳酸二甲酯的全流程工艺开发。目前,该项目已进人中试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5.
以部分氧化工艺为核心的IGCC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国内外以部分氧化(POX)工艺为核心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的进展,并从气化原料、工艺技术、流程组合、装置投资、建设业绩、运行成本、操作可靠性、环保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在大型炼油化工装置中采用以POX为核心的IGCC系统进行氢、氧、氮、汽、电集成多联产能源系统的技术建议;指出基于POX的煤(焦)气化技术已经日臻完善,IGCC技术将在炼油化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文中讨论了一般化能源利用系统的组成和特点,阐述了能源利用的单耗分析方法,分析了能源利用的评价原则,强调输入端的资源口径、终端产品品质以及中间消耗的二次能源都必须等价是能源利用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的关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了能源利用的三个层面,指出能量和[火用]量均不宜作为基准,建议以标准电的燃料单耗作为能源利用的评价基准,并分析了基准的特性及选择思路;根据热电联产总能系统,推导了其节能的临界热电比和节能条件,并提供了案例分析;结论是能源利用存在客观统一的评价基准,不解决能源利用的评价基准问题,有关总能系统节能的问题将永远纠缠不清。  相似文献   

7.
张向荣  高林  金红光 《天然气化工》2007,32(2):38-42,78
在对合成氨工艺过程和联合循环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构思集成了部分重整、未反应气部分循环的天然气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以Aspen plus为工具,对分产系统和多联产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和性能分析。研究表明,多联产系统具有良好的系统性能,相对节能率可以达到7.1%。利用平衡分析和图像分析方法揭示了系统性能改善的原因,最后探讨了关键研究变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塔中油田燃气电站燃气的综合利用率,回收燃气轮机余热,减少能源的浪费,找到相适应的余热回收方式,通过对塔中油田燃气电站机组运行现状、余热及作业区用能需求的分析,提出热电冷联产方式回收利用燃气电站余热,并对热电冷联产系统在塔中油田燃气电站运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得出热电冷联产系统比较符合塔中油田电站的实际情况,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环保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化工》2007,32(2):14-14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最近完成了由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乙烯酯,经甲醇酯交换合成乙二醇联产碳酸二甲酯的全流程工艺开发。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中试开发阶段。该技术针对聚酯合成对乙二醇产品质量的高要求,开发了适应规模化生产的管式循环反应工艺、乙二醇联产碳酸二甲酯的反应一分离耦合工艺和乙二醇产品催化精制技术,为低成本、工业化生产乙二醇和廉价大规模生产碳酸二甲酯提供了技术支撑,其技术潜力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气候问题已然成为各国需要携手解决的全球性问题,此背景下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相继制定了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油气行业不仅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因此也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该文旨在剖析传统能源行业在“双碳”目标下的改革之路,分析与思考中国油气行业在未来发展中的挑战和机遇,探讨我国油气行业如何在减排目标新政策、新制度下实现绿色能源转型,并对油气企业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下的应对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重油催化裂化余热锅炉节能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回收烟气余热,对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800k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烟气余热利用进行改造,通过拆除低压余热锅炉和中压余热锅炉,新建一座余热锅炉,采用新的节能技术,使排烟温度由190℃降到164℃,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燃气式增压机烟气余热的合理利用有助于降低天然气集输站场能耗。通过现场实测典型增压脱水站内燃气式增压机的烟气参数,评估其烟气余热利用潜力,提出利用增压机烟气加热再生三甘醇的节能改造方案。建立HYSYS模型,分析改造方案的适应性。采用现金流量法,评价改造方案的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燃气式增压机烟气火用值为重沸器所需热负荷的11倍,可为三甘醇富液再生提供足够热量;②重沸器温度和三甘醇循环量的变化对增压机烟气利用率的影响较小,在不同运行工况下,改造方案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③改造方案投资回收期随增压脱水站处理规模的增大而缩短,当站场处理规模大于169×104 m3/d时,静动态投资回收期可控制在1年以内,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可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研究成果为气田增压脱水站的节能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相似文献   

13.
对硫磺回收装置尾气回收系统影响生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技术改进,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在设备的优化运行方面,由于尾气回收系统的开车,使硫磺过程气中的H2S和SO2得到了充分回收,避免了因焚烧过量的H2S使尾气焚烧炉超温和烟道超温过热等现象。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烟囱排放烟气中SO2含量下降,在硫磺装置主炉配风适当的情况下,能满足国家环境保护局(GB16297-1996)制定的烟气中SO2含量小于960mg/m^3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陈上访  金洲 《齐鲁石油化工》2011,39(1):11-17,29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2套70 kt/a硫磺回收装置于2010年2月处理汽油吸附脱硫(S Zorb)装置再生烟气,经过5个月的试运,2套硫磺回收装置运行工况正常。从S Zorb装置再生烟气进硫磺回收装置流程及控制、硫磺回收装置引烟气操作及装置工况变化、S Zorb装置再生烟气组分波动情况、处理该烟气对硫磺回收装置能耗影响、硫磺回收装置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情况等方面介绍了硫磺回收装置处理S Zorb再生烟气试运情况。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3万t/a硫磺回收装置烟气二氧化硫(SO2)排放浓度超标的 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改造措施。结果表明,气体精制氧化尾气硫化物含量高,系统燃料气硫含量高,集 中溶剂再生贫液质量差是造成烟气SO2排放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将气体精制氧化尾气由硫磺尾气焚烧炉焚烧改至酸性气燃烧炉进行焚烧,脱硫后净化干气取代系统燃料气作尾气焚烧炉燃料,尾气处理溶剂由集中再生改为独立再生等措施,使烟气SO2排放浓度由大于600mg/m3下降至不超过80mg/m3。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操作参数和烟气工况对控制冷凝法分离烟气中SO3效率的影响,以避免因烟气中SO3质量浓度过高导致装置腐蚀穿孔并产生高盐污水。 方法利用自主研发的烟气中SO3控制冷凝效率评价装置研究了不同操作参数和烟气工况对烟气中SO3冷凝分离效率的影响。 结果烟气流量和烟气中SO3质量浓度变化对SO3冷凝分离效率有明显影响,冷凝系统末端引入石英过滤棉可以明显地消除烟气中SO3质量浓度变化对SO3冷凝分离效率的影响。在烟气取样管路的温度高于酸雾露点并且冷凝管温度介于酸雾露点和水蒸气露点之间时,烟气取样管路保温温度、冷凝管温度变化对烟气中SO3冷凝分离效率几乎没有影响。烟气中SO2质量浓度变化对烟气中SO3冷凝分离效率几乎没有影响。 结论建立的SO3冷凝分离方法对烟气中SO3的分离效率大于95%。   相似文献   

17.
气田燃气式增压机烟气余热发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气田增压机的能量利用效率、减少热排放污染,采用?分析方法,对烟气余热品质(做功能力)进行了评价。基于气田增压站地理位置普遍较偏僻、供电成本高、电力供应稳定性较差的实际情况,拟采用有机朗肯循环(ORC)对气田增压机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发电;根据现场测试的烟气参数,利用热力学模型、传热模型和系统经济性模型对烟气余热发电技术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冲程燃气式增压机能量利用率较低,输入能量仅有30%转化为有用功,约有33%的热量以烟气形式排出;②烟气值为342 kW,?百分比为34.8%,具有较高的品质,若被充分利用可使得增压机能量利用效率提高10%;③利用增压机烟气余热发电的功率和投资回收周期受工质种类、工质蒸发压力、冷凝温度和烟气换热后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发电功率变化范围为10~80 kW,投资回收周期为3.0~6.5年;⑤对ORC工作参数进行优化后的余热发电功率为66.73~82.00 kW,可满足增压机工作的基本供电需求,投资回收周期为3.2~3.8年。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气田增压站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提供一项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含硫烟气余热智能相变回收系统的运行特性,设计并搭建了性能测试实验台,测试了烟气热负荷率、LiBr溶液质量浓度和循环泵频率等参数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热回收系数随烟气热负荷率的增大呈线性增长;系统火用效率随烟气热负荷率的增大而减小,但火用效率较小,仅约为0.15~0.20,表明该系统不适用于做功,而适...  相似文献   

19.
从工程实际出发,用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原理分析了烟气能量回收系统设计要注意的问题,用计算实例说明设备烟气阻力和管道局部烟气阻力对节能的影响.为提高烟气能量回收效果提出了几点建议:①参与设计的各专业共同重视;②降低设备阻力;③合理布置管道,重视管件选用.  相似文献   

20.
发电厂烟气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过程能效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发电厂烟道气(以下简称烟气,主要成分为CO_2与N_2)开采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是一种安全、环保的方法,但目前对于该开采方法的能耗及能效情况仍缺乏深入的研究。为此,建立了一种烟气开采水合物的流程:烟气通过增压注入到水合物储层,储层中的水合物一部分发生热分解,另一部分与烟气置换得到CH_4-CO_2-N_2混合气,再经膜组件分离除去N_2得到提浓后的CH_4-CO_2混合气,最后将CH_4-CO_2混合气输送至原发电厂发电。进而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注入压力下烟气置换过程的采注比、置换采出CH_4的比例以及整个过程的能耗与能效。结果表明:(1)烟气开采水合物过程的主要能耗在增压注入阶段,注入压力的增加会导致增压阶段与膜分离阶段的能耗相应增加,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提高压力能回收率;(2)注入压力在5~16 MPa条件下,烟气置换过程的采注比为0.03~0.26,置换采出CH_4的比例为19.9%~56.2%,烟气开采水合物全过程的单位能耗为2.15~1.05(k W·h)/kgCH_4,能源投入回报值(EROI)介于7.2~14.7。结论认为:在5~10 MPa范围内增加注入压力可有效地提高烟气开采水合物过程的能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