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H值对电渗析工艺去除废水中氨氮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电渗析的原理,分析了pH值对电渗析工艺去除废水中氨氮的影响,介绍了试验装置及方法,得出了偏酸性时氨氮去除率下降剧烈,偏碱性时氨氮去除率下降不是很明显,对于主要污染物为氨氮的废水,其去除效果几乎不受pH值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1]。由于真正射影像保持了直视角度的地表景观,解决了大比例尺城区正射影像拼接困难以及拼接后影像接边区域不自然、高大建筑物对其他地表信息的遮挡等弊端,真正射影像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2]。无人机遥感系统以快速的机动响应能力、操作简单、使用成本低成为主要的遥感影像获取方式之一。本文主要利用无人机影像,在像素工厂系统上进行真正射影像的研制,并探讨真正射影像的制作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建筑行业的大力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的政策引导下,铁路、公路、市政、水运等项目的建设发展都得到了质的飞跃。对于测绘行业来说,在保证设计及规范的精度同时,航拍摄影技术能提高测绘的工作效率,使得施工进度大大提高。针对使用无人机的倾斜航拍摄影技术与基于Context Capture Center Engine软件为平台互相结合,使得在实际现场的测绘、地形图长度计算、面积计算及体积计算中都能直接在PC端快速直观地呈现出来,减少外业测绘带来的工作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主要问题,为实际现场施工过程中提供高效准确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4.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3D产品生产与更新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国内外各种航摄仪产品的应用也日益增多,UCX数码航摄仪以其成像精度高、影像清晰、色彩真实等特点成为航空摄影测量的首选设备。本文结合“数字焦作”建设项目,以UCD航空影像为基础,探讨了UCX航摄仪获取的影像数据在制作3 D产品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UCX在GSD为0.1 m的情况下,其摄影测量的几何精度可满足1∶1000航测成图规范。  相似文献   

5.
袁纯 《城市勘测》2012,22(6):84-85
主要介绍在采用航测方法进行平坦地区1∶500比例尺"3D"数字产品生产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像控测量采用区域网布点与空三加密代替全野外布点,经实际验证达到规范要求;在航片及航测各工序质量严格满足现有规范的前提下,经检测的航测内业高程可达到0.5 m等高距地形图对高程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福州市集体土地上房屋普查测绘工程实践,提出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的房屋普查测绘技术,实现对房屋建成年代判定和建成面积测定,并建立GIS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采用3D打印工艺,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OPC)、硫铝酸盐水泥(SAC)、磷酸盐水泥(MPC)制备了3类24组不同配合比的植生混凝土试件,研究了水泥种类、水灰比、砂灰比、缓凝剂掺量等对植生混凝土pH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泥种类对植生混凝土pH值的影响最明显,掺OPC的植生混凝土的碱性最高,SAC次之,MPC最低;植生混凝土的pH值均随水灰比的增加而提高;砂灰比增加会降低植生混凝土的碱性;缓凝剂也会影响植生混凝土的pH值,其中,葡萄糖酸钠和酒石酸可以分别降低掺OPC或SAC的植生混凝土的pH值,而硼砂可以先降低后提高掺MPC的植生混凝土的pH值。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解吸规律,对德国德累斯顿公园不同采样点的路面沉积物和管道沉积物进行取样分析。首先测定了各样品的颗粒级配、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然后通过解吸实验研究雨水p H值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动态解析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630μm的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最高,管道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比路面沉积物高,重金属在水中的溶解率很低,2种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在不同p H值下的解吸率都很低。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8):88-89
以深圳地铁11号线后海站基坑为研究背景,重点分析了后海站北侧的卓越后海写字楼基坑开挖产生的临空效应对后海站基坑施工的影响;采用快速拉格朗日方法(FLAC3D),在卓越基坑开挖前后两种工况下,对比分析了后海站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地连墙结构水平位移和支撑轴力的基本特性,分析结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天津地铁某区间工程为依托,采取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利用FLAC3D软件模拟盾构开挖动态过程,研究隧道开挖对地层变形的扰动规律,发现考虑注浆孔分布的非均匀注浆形式模拟最接近实际情况,通过数值模拟有效地模拟了现场实测结果,进而将结果推广,得到各种注浆参数对注浆效果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注浆压力越大土体沉降越小,当注浆压力大于一定值时(本例为0.2MPa,各地区情况不同),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不再明显;注浆不及时的地表沉降明显大于注浆及时的情况,同步注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土体的沉降值;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注浆量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面沉降,即地面沉降随盾尾空隙填充率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引入像元形状指数(PSI),利用像元形状指数能够反映地物匀质性的特点,结合水体的光谱特征,开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水体信息提取,实验表明基于像元形状指数和光谱特征的方法较好解决了建筑物阴影等地物的干扰,有效提高了高分辨率影像水体提取精度,该方法在地理国情普查水体覆盖数据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数据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硫酸锰催化法测定高氯根气田水化学需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所搭载的传感器选型问题提出了相机重量、传感器尺寸、视场角、有效像素等参考因素;同时,通过无人机航摄项目模拟对索尼A900、佳能5D-Ⅱ、佳能5D-Ⅲ及尼康D800四款备选传感器的航空摄影测量效率进行评估;推荐首选尼康D800作为搭建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的传感器。  相似文献   

13.
付垒  洪增林 《矿产勘查》2020,11(6):1255-1262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新理论、新方法广泛应用于地质遗迹资源调查。本文结合《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调查》项目,通过采用不同空间尺度的影像数据进行遥感解译,全方位展示了工作区内岩溶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及外部形态,在汉中南部发现了88处重要的岩溶地质遗迹资源。结果表明:遥感技术方法的应用创新了汉中岩溶区地质遗迹资源调查的技术方法,提高了调查精度,为分析汉中南部天坑形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开展类似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遥感技术在活动断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创  王润平  刘维妮 《山西建筑》2006,32(22):121-122
介绍了活动断层的相关概念、形成机制等,然后从多方面总结了活动断层在遥感影像上的识别标志和表现特征,以及遥感影像探测活动断层的工作流程,并为今后利用遥感影像研究活动断层提出了一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东昆仑地区为例,论述了通过高分遥感数据结合三维技术解决在遥感地质调查中平面图上无法解译地质特征这一问题。选用WorldView-2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结合三维技术,形成纹理信息丰富的三维立体图像,对断层规模、性质、断面产状等构造信息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对不同地质体的空间位置、接触关系进行解译。通过野外调查断层性质、断面产状等特征与三维遥感解译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三维遥感影像开展遥感地质解译准确性较高,能够反映大量平面图上难以表达出来的地质信息,是遥感地质调查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以《广州市开发区萝岗区数字影像与规划图集》为例,研究了一种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处理的方法。本次研究利用QuickBird遥感卫星,采用IHS变换进行数据融合,通过重构DEM进行正射校正,应用几何成像模型进行影像几何纠正;再采用专用的转换程序对精纠正后的影像转换坐标系,将全部影像数据纳入广州独立坐标系...  相似文献   

17.
对0.31 m分辨率Worldview3立体像对带RPC参数的立体量测实验,采用不同的作业平台对立体像对进行量测实验,进行精度统计、分析总结和可行性分析。最终得出0.31 m分辨率Worldview3立体像对在1∶2 000比例尺3D产品生产的可行性,为生产服务打下基础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城市更新过程中,非正式绿地在为城市提供环境、 社会和生态效益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补充作用。然而,非正 式绿地由于数量繁多、面积较小、种类多样、边界模糊等特征 导致其难以高效识别。深度学习在分割图像进行识别及自主学 习方面有极大的优势。因此,基于深度学习,对多源数据依托 下的非正式绿地识别研究进行综述。首先,基于非正式绿地内 涵归纳其识别特征与识别难点;其次,梳理识别非正式绿地常 用的4种数据类型,即基于深度学习识别的高分辨遥感影像、 街景图片,用于辅助识别的网络媒体数据、PPGIS平台数据; 再次,对现有深度学习进行非正式绿地整体布局识别、耦合多 源数据进行辅助识别的方法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对 未来非正式绿地空间识别应用与发展提出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e ravages of time, natural and man-made disasters, pollution, fatigue, overexposure, mismanagement, and 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efforts to preserve our cultural patrimony, have all taken a major toll on historical structures. Structural health assessment is the first pivotal step towards creating a strategy for long-term life-cycle management. Historical structures provide an abundance of unique challenges that when combined serve as a great qualifying test for the study of as-built structur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for the structural health assessment of the Baptistery di San Giovanni in Florence, Italy and proposes an integrative methodology for repeatable data acquisition, processing,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The presented study proves that even under challenging circumstances, efficient documentation of entire structures is possible. The case study at the Baptistery demonstrates that even when objectives are not formed prior to the survey, comprehensive data sets of high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will enable meaningful structural health assessments. With a reliable comprehensive baseline model in place, it can be annotated, qualitatively analyzed and recurring surveys can be conducted to track changes and damages throughout time.  相似文献   

20.
数字时代背景下,人机交互不断革新人们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方式,让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感知景观。为了系统性厘清人机交互如何作用于景观感知,首先,分析了人机交互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体验需求的影响。其次,基于人机交互的作用媒介和机制,从多源数据拓展空间信息范围(感知维度)、多通道交互增强感官体验(感知方式)、实时计算强化动态响应过程(感知过程),以及情感计算触发情感反馈(感知效果)4个层面,提出人机交互对景观感知的影响。最后,探讨未来在新信息技术、新交互方式、新智能反馈、新情感触发的背景下,人机交互可为景观感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为风景园林研究方向拓展和设计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