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生思想在人类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古已有之,但把“民生”作为一种大众观念,为中国普通民众所知、所用,则是由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生主义而开启的。孙中山民生主义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个方面。尽管这一理论由于受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未能实现,但它的开启性作用深远地影响着之后的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民生史观指导下的社会福利思想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试从其民生主义概念的界定引入,分析民生史观的目标——国利民福,总结民生史观指导下社会福利思想的有关社会政策,在此基础上对民生史观做以历史与现实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服饰文化观.民生幸福是这一服饰文化观形成的思想基础之一.从《上李鸿章书》到辛亥革命后的一系列演讲,他都以“民生关怀”为终极目标,尤其在1924年的“民生主义”讲演中,他把穿衣问题作为民生主义第二个重要问题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并提出建设性的根本策略.上述观念是先生在1912年《复中华国货维持会函》时针对改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服式时提出的,它从卫生、方便、经济、美观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山先生“民生幸福”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政体,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孙中山革命理论的提出与其多年的留美生活密切相关:有感美国夏威夷的反抗斗争首倡民族主义;以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为蓝本绘制民权主义;借鉴美国亨利.乔治的单一税规划民生主义。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民族生存危机的催逼和西方制度文明的东渐是三民主义思想产生的直接动源。民族主义以反对民族压迫,争取国家独立为主要内容;民权主义追求通过军政、训政和宪政建立民主宪政政体;民生主义的要义在于用“平均地权”的办法实现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目的。尽管三民主义思想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是一个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三民主义思想在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并不具有民粹主义的性质。产生于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思想以亨利.乔治为桥梁对孙中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孙中山民生主义之中的国家社会主义的思想是有意识的理性的,而其所谓的民粹主义主张实际上就是一种国家社会主义主张的变种,而且往往仅仅是一种情绪的表露,是无意识的。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思想来源应为国家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谭延阁和孙中山的结合,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曲折变化、相互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孙中山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曾一再把谭延阁作为争取对象。谭延阁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政治上日益倾向孙中山,服膺三民主义,因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时期,走上了追随孙中山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8.
民生问题一直都是党和国家密切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张闻天民生思想的阐述.归纳总结了其群众思想、教育思想及农业经济思想,并且对现实情况进行反思,张闻天的民生思想时当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民生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与难点。当前我国学术理论界对邓小平民生思想的学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容探讨、特点分析、重大价值探究等若干基本论域上。文章就近年来邓小平民生思想研究所取得的重要前期成果进行了粗略梳理和归纳总结,以期准确了解和深刻把握当前的研究状况、研究特点和研究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后续探究和未来致思方向进行了合理展望,希冀能够对深入探讨这一重要问题和开创该领域理论研究的新局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所提出的三民主义,以及在此思想基础上派生出的以五权宪法为核心的各个部门法的法律思想,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我国法律思想史上的一座宝库。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所提出的三民主义,以及在此思想基础上派生出的以五权宪法为核心的各个部门法的法律思想,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我国法律思想史上的一座宝库。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和我党的全面小康社会构想都明确指出要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比较分析表明:我党的全面小康社会构想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之上,有正确的战略步骤和措施,是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民生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为中国的民生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指导下党的民生思想,为改善民生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从改善民生的前提、改善民生的宗旨、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局限性和现实启示等方面研究探讨毛泽东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地深入,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鲜明地提出及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民生思想,这不仅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鉴于民生思想的重要性,发展和完善民生思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汪精卫在抗日战争时期,出卖民族利益,公开投降了日寇,成为当时最大的汉奸、卖国贼。但他以自欺欺人的手法,把他的卖国说成是救国,把他的叛国投敌说成是根据孙中山的大亚州主义的理论,奉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实现孙中山“和平救国”的遗愿,以此来混淆是非,欺骗群众,掩盖他卖国的罪行。事实上,汪精卫喧嚷的以大亚州主义为理想,以近卫的“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为根本精神,以“和平救国”为招牌的三民主义,是反共、反对中国人民抗日的反动的三民主义,是降日卖国的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进步和政权的兴亡。从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社会改革先行者和领导人始终把民生问题的解决放在重要位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才能使社会主义发展事业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7.
弘扬主旋律与民生时代的新闻坐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新闻又兼具时政和社会新闻双重特性的新电视新闻,其产生和发展体现了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传媒业的集体自省。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民生新闻要想避免内容低俗化、导向偏差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的出现,就要保证新闻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民生传媒与民生新闻的管理和创新,一靠理念,二靠机制。因此,要审时度势,以适应媒体经营理念、传播理念和发展理念的新闻管理模式来创建民生新闻的品牌模式。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把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传统与近代西方共和制度经验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权主义思想。然而在革命实践中,很多举措同孙中山开始宣传的民权思想大相径庭,甚至有些是违背民主和人权的,这不是孙中山思想的根本变化,而是迫于当时的形势所采取的迂回战略,实质是实现民权的手段转变,其最终的奋斗目标并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民生问题,民生思想贯穿在邓小平理论和实践的各个领域,可以说解决民生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一条主线,研究和梳理邓小平民生思想,不仅在实践上对今天的民生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在理论上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用历史事实剖析孙中山对意识形态建构的态度,以及观察孙中山对国民党意识形态的建构,可知:孙中山时期的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建构,除了一大宣言通过后的短暂时期外,可说是杂乱无章的。这也可说是因为此而埋下了国民党最终失败的定时炸弹。实质上三民主义只是一个良好的问题架构,由于时代的因素,以及理论本质的驳杂,三民主义从来就未能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