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不良地质体存在条件下,不同建设阶段岩体质量级别判别结果常会出现较大差别,成为岩石工程建设中争论焦点之一。岩体质量分级可给出相应力学参数,但对复杂地质体的变形破坏模式难以区分,影响到合理的开挖和支护方案的制定。结合岩石工程目标,在地层岩性对比和相应物理力学特性区分基础上,划分出的工程地质岩组,成为了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分区和工程规划的重要基础。在岩石地下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还需有岩体质量分级作为依据。前者是以岩体工程地质力学观点为基础的较大范围的定性分类,抓住地质体关键内因之一的岩体地质建造和构造改造来分类,有利于得出相应变形破坏模式;后者以单指标或多指标来计算评判岩体质量好坏,包括了工程岩体本身和所处地质环境因素。在岩石工程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上,它们的依据和应用各有所长,对工程地质问题的大尺度超前预报和工程设计起着不同作用,而又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叠,结合起来运用可发挥合理解释变形破坏模式和对比不同阶段判别结果的工程效果。结合雁门关隧道工程,给出它们的应用情况对比,以便于其在不同工程建设中更好地区别运用。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结构面密度的岩体结构均质区划分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结构面发育的主要特点以及工程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划分岩体结构均质区的岩体参数是必要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选择结构面密度作为划分均质区的依据更为合适。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面密度的岩体结构均质区划分方法,即密度分区方法,并通过对西南某大型水电站工程侧裂结构面的密度分区,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简单、直观、易于操作,有很强的推广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层状岩体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琚海明  谭玉才  李巍 《山西建筑》2009,35(24):117-118
在现有多种围岩分类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层状岩体的工程特性,采用多因素的岩体分类,并运用模糊数学的处理方法,对层状岩体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合理的综合因素模糊评价,以较好地解决围岩稳定性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4.
吴君虎  丁永坚 《安徽建筑》2012,19(2):114-116,119
文章通过对合肥区域浅层岩体工程地质资料收集统计,具体分析了合肥区域岩体工程特点、岩基基础承载力情况,提供不同岩体复合部位的工程处理实例。  相似文献   

5.
似层状结构岩体变形参数的软弱层带厚度效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对赋存于似层状结构玄岩岩体中随机发育缓倾角软弱结构面的发育特征,即厚度,密度或间距的统计分析,获得了基本岩体变形模量考虑软弱结构面厚度效应的弱化参数,并通过“厚度加权”和“变形等效”法得到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形模量值。  相似文献   

6.
层状岩体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岩体结构,其在沿层面和垂直层面两个方向上的力学性质差异明显,可以归结为横观各向同性介质,由于层面的影响,受力屈服后的破坏模式也有别于均质岩体。基于横观各向同性弹塑性模型,对计算需要的各向异性面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弹性常量、岩块和层面抗剪强度参数、岩块和层面抗拉强度等参数分别作了多组试验,得出了基本的物理力学指标。基于FLAC3D软件平台,对贵阳某层状岩体深基坑的开挖进行力学计算,分析了4个侧壁的应力状态、位移大小及破坏区分布。结果表明:近似顺倾向的边坡变形大于近似逆倾向及切向边坡,以层面滑移破坏为主,应力释放更明显,说明顺倾向、缓倾角的层状岩体结构对边坡的稳定程度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考虑结构面特性的层状岩体复合材料模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层状岩体由于存在着定向结构面导致其破坏机制和变形行为与一般岩体相比,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为此,先通过独立考虑基岩和结构面的物理力学特性,提出层状岩体复合材料硬化–软化模型,以便用来描述这类岩体在强度和变形方面的各向异性以及渐进破裂(或滑移)特征。然后,采用VC++编程语言将该模型嵌入到FLAC3D软件中,从而实现非线性数值计算功能。通过与经典理论解和已有模型数值解进行对比,以及对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的数值模拟,表明该模型在描述上述这些特征方面是合适的。同时,这些压缩试验的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不同围压和倾角情况下层状岩体的力学响应特征,并初步探讨这类岩体的破裂(滑移)机制。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典型边坡工程和洞室工程中,所得结果可以较好地解释工程现场的变形破坏现象,且与工程实践基本相符,验证该模型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工程地质岩组是构成岩土体的主要物质成分 ,是工程设计的依据 ,是评价岩土体工程稳定性的必要条件 ,也是工程地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工程地质岩组划分的主要目的是为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应用。这一点应明确。探讨各类工程地质第一性资料 ,其目的是为工程设计人员服务。这是因为一切工程地质工作成果和研究成果最终要达到应用的目的 ,必须要通过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才能得以实践。没有他们的应用 ,工程地质工作者自己无法在实践中验证 ,自己无法应用。1 历史回顾(1)工程地质学发展初期 ,即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 5 0年代 ,没有区分岩…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层状岩体的压缩破坏特征,并建立相应的理论描述模型,利用快速拉格朗日元法对三轴压缩情况下的层状岩体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层状压缩强度与结构面倾角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利用所建模型,对参考国外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进行描述,并探讨了加载速率和岩体压缩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所建拟合模型能够较好描述层状岩体的强度特征,得到了数值试验和室内试验的验证;岩体压缩强度随加速速率增大而增大,二者符合线性关系特征。  相似文献   

10.
层状岩体的力学特性及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大新  杨林德 《地下空间》2003,23(4):380-383,387
本文在分析层状岩体力学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层状岩体的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算例,分析了洞室开挖后岩体的变形特征。研究表明,层状岩体的力学特性因层面与主应力夹角的变化而变化,采用弹塑性接触面单元可较好地模拟层面的变形特性,层面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洞室围岩次生应力的分布,使得洞室变形增大并且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1.
加锚层状岩体的变形破坏过程与加固效果分析模型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16  
本文从加锚层状岩体的变形破坏过程出发,着重研究系统锚杆的加固效果与机理,建立加固效果演化方程,最终提出加锚层状岩体的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格状与层状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概率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Jennings边坡(简称J-边坡)是一种常见于格状与层状岩体中的典型岩质边坡模型,在岩质边坡中,对J-边坡运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概率分析,考虑陡、缓倾角两组节理随机组合,对计算范围内节理分布进行位置搜索,并考虑在水压力及地震灾害条件下,计算相应破坏要 其可靠度指标。使用该方法对江西某铜矿高边坡工程进行了计算,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缓倾角层状岩质边坡小危岩体失稳破坏模式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缓倾角层状岩质边坡是小危岩体出露的主要坡型之一。影响小危岩体失稳破坏的主要因素为边坡地形条件、地层岩性和岩体结构,诱发因素有暴雨、地震和人工开挖等。小危岩体失稳破坏的基本模式可概化为倾倒-崩落、拉裂-崩落和滑落-落3种。当缓倾内层状岩质边坡的岩层较厚,岩性呈软硬互层状产出,或岩层间软弱夹层较厚时,常发生倾倒-崩落式破坏;当缓倾内层状岩质边坡的岩层较薄,且岩性较均一,或层间结构面力学性质较好时,常发生拉裂-崩落式破坏;当缓倾角层状岩质边坡岩层倾向坡外时,在陡倾构造节理和风化卸荷裂隙切割下,常发生滑移-崩落式破坏。针对这3种破坏模式,提出相应的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最后,以一修理厂陡崖边坡为例,系统阐述缓倾角层状岩质边坡小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夹层对层状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在对层状岩体结构及力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含夹层岩体视为一个完整的力学系统,建立了含夹岩体组合系统力学模型,揭示了含夹层岩体的破坏及失稳机理,并研究确定出含夹层岩体稳定性的判别指标,为层状岩体稳定性的控制设计提供了依据。最后,通过一工程实例分析了确定含夹层极限厚度的方法以及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层状岩体剪切破坏面方向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层状岩体的强度具有各向异性(或横观各向同性)的观点,当用Mohr-Coulonb准则来描述其剪切破坏时,必须考虑c,φ值的方向性变化。首先将作者曾提出的层状岩体c,φ值的经验表达与前人的试验结果对比,显示吻合较好,然后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三个因素,即c,φ值的变化规律、应力状态及层面与外荷载相对方位对剪切破坏面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低温建筑技术》2016,(5):129-131
通过现场调查,查清辽宁桓仁地区大前石岭隧道斜坡岩堆的分布情况。结合勘察、试验及监测工作,从岩性、分布形态、内部结构、力学特征、稳定性等方面总结了岩堆的工程地质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分析了岩堆的存在在田桓铁路大前石岭隧道施工中可能引发的工程地质问题,并为铁路隧道穿越岩堆设计施工提出了几点建议,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伟 《市政技术》2021,(1):127-130,135
对用类岩石材料自制的层状岩体试样,开展了一系列的直剪试验,研究了层理面倾角和层理面间距对岩体抗剪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层状岩体剪切破坏形态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层理面倾角为0°时,试样的抗剪强度最低;层理面倾角为30.时,试样的抗剪强度最高;层理面间距越大,试样的峰值抗剪强度也越高;层状岩体试样的剪切破坏形态,按其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8.
层状复合岩体变形试验尺寸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由于层状复合岩体软硬相间,不满足均匀、连续和各向同性条件,因此,通过现场试验方法确定层状复合岩体等效变形模量会存在许多问题,尺寸效应即是主要问题之一。结合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地下厂房P1q^3层软硬相间层状复合岩体力学参数取值问题,在现场岩体变形试验基础上,通过开展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加载尺寸对层状复合岩体变形参数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层状复合岩体变形模量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岩体变形模量与加载面直径之间可近似采用负幂函数表示:E=7.989D^-0.552常规变形试验加载尺寸明显偏小,当加载面直径应达到3~5m,岩体等效变形模量取值3~4Gpa,比常规试验降低7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层状岩体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层状岩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其抗剪强度应是相对于层面方向的函数。作者曾提出层状岩体c,j 值的经验表达式,并与前人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引入横观各向同性体的本构关系和其中的c,j 值是随方向变化的Mohr-Coulomb准则,编制了相应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程序,并以一个地下洞室为背景,分别就岩体为横观各向同性和各向同性的情况进行模拟计算与对比,得出了有益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复杂结构面缓倾层状岩体边坡破坏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倾层状岩体边坡在结构面的切割下易发生崩塌灾害。以含有两组及两组以上结构面的复杂缓倾角岩体边坡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断裂力学和材料力学,建立了复杂缓倾角岩体边坡层间荷载和稳定系数的计算方法,然后以重庆綦江羊叉河缓倾岩体边坡为例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计算结果与边坡现场破坏情况基本一致。再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重庆綦江羊叉河缓倾岩体边坡的稳定系数,模拟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重庆綦江羊叉河缓倾岩体边坡的破坏模式与规律,边坡下部岩腔破坏的主要诱因为压力。建立的复杂缓倾角岩体边坡层间荷载和稳定系数的计算方法可为复杂缓倾角岩体边坡防治结构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