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四川成南高速公路绿化的生态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廷勋  邓奕 《四川建筑》2005,25(3):109-110
为解决高速公路绿化中的岩土边坡防护问题,以成南高速公路E9路段的道路绿化为例。对高速公路绿化中边坡生态防护法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生态防护法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乔婷婷 《山西建筑》2010,36(28):276-278
从边坡生态防护的重要性出发,论述了生态防护的发展现状,研究了边坡生态防护的机理,详细介绍了边坡生态防护的主要方法及植物选择,从而改善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鸿 《城市建筑》2014,(15):325-325
在我国铁路项目建设施工时,边坡防护施工环节是整个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述了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铁道工程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主要类型,并阐述了铁道工程边坡生态防护的主要功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设施快速建设过程中,修筑公路、铁路,开采矿山等都会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形成裸露的边坡,其稳定性较差,有时会发生水土流失.在边坡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防护工程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协调,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至关重要.以生态保护和恢复为研究对象,指出当前边坡防护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分析了边坡生态防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公路建设部门对于生态防护越来越重视,如何既保证公路边坡稳定且又能实现长久绿化,已成为公路环境保护和公路建设部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围绕边坡绿化这一议题,从施工管理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边坡绿化防护的基本常识,以便公路养护部门在进行边坡绿化养护时能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谷慧敏  贾俭涛 《山西建筑》2010,36(25):296-298
结合国内的边坡生态防护情况,考虑滇西地区独特的区域气候特点,介绍和探讨了边坡生态防护的类型及在滇西公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指出采用生态护坡,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谐公路是今后边坡防护与公路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严树  李小强 《土工基础》2011,25(3):36-39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工程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之一。从边坡生态防护原理、护坡植物选择、边坡生态防护的主要类型及适宜性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生态防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福建某核电站建设中边坡生态防护实例分析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边坡绿化属于公路当中的一种柔性防护,通常和工程防护相互结合使用,其环境保护以及防护效果非常明显。论文阐述边坡绿化养护的相关管理措施,分析边坡植保技术,探讨城市边坡生态绿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李冰 《福建建材》2014,(12):13-15
边坡的生态防护技术是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而兴起的一门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的今天,生态防护是高速公路护坡的一种趋势。本文针对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发展,介绍了目前在我国常见的几种生态防护技术,同时对我国生态边坡防护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阐述,使读者对边坡生态护坡技术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李玲章 《广东建材》2006,(7):207-208
高速公路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其高填深挖路基较多,从而产生各类边坡,如何使边坡既稳定又能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本文从绿化防护的必要性、优点、类型方面阐述绿化防护在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章榕  宋尧佳 《园林》2021,(5):74-82
重庆城郊四山管控条令制约下,其管控范围内的乡村建设行为受控,造成配套设施欠缺、产业发展低效、传统文化流失等现实问题,如何统筹四山保护要求和乡村发展诉求,成为四山保护的紧迫课题.旅游产业发展是四山地区村落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其适宜性建设途径和创新运营机制探索是协同四山生态保护与村落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北碚龙王村为例,提出生态...  相似文献   

12.
单振国 《山西建筑》2010,36(22):284-285
对我国目前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模式进行了分析,针对公路生态护坡中存在的难题,提出了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实现在加固岩土边坡的同时维持生态平衡和美化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高陡岩质边坡的绿色生态防护一直是边坡工程的难点,作者在成雅高速公路K51路段边坡防护工程中,在准确分析边坡工程地质环境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适用于该高陡岩质边坡的绿色生态防护体系。该体系通过绿色植被与轻型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应。该高陡岩质边坡生态防护工程被四川省交通厅评为边坡防护的样板工程,经过近3年的营运,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成为绿色生态边坡的示范性工程。  相似文献   

14.
戴彦  张辉 《室内设计》2013,28(5):61-65
山地历史文化村镇是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既具有显性的历史文化属性,又具有隐性的生态属性。对其文化保护理应兼顾生态关注,这既体现了对此类遗产构成中原有生态关系的承认与尊重,又强调了生态保护在遗产保护中的基础地位与作用。基于与历史环境的关联,山地历史文化村镇的生态问题有其特殊性和研究重点。结合巴渝地区情况,归纳了山地历史文化村镇的生态特点。揭示了当前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确定生态保护目标的基础上,着重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景观风貌重塑两个层面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生态保护问题,提出保护的总体策略与技术框架。凝练解决山地历史文化村镇生态问题的技术要点,探索山地生态视野下的保护模式,丰富当前山地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理论。  相似文献   

15.
城市山体是山地城市重要的生态空间和文化景观资源,具有形成城市冷岛、提供文化游憩服务等一系列生态系统服 务功能。保证城市山体生态空间生态流的完整性,增强其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升景观绩效,是改善山地城市人居环境的有 效途径。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城市山体生态修复的契机下,基于碎片化整理的理念,构建以“保护山体识别 - 低效城市空间 识别 - 整体性保护策略提出”为主要步骤的山体保护与绩效提升途径,并以典型山地城市——十堰市的中心城区为例进行 实践。与多数山地城市类似,十堰市主城区山体空间保护以高程控制为主,仅保护规定高程的山体空间造成生态空间在城市 中孤岛化分布,山脚和山谷等空间较多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占据,生态流被割裂,生态效益较低。因此,基于整体性保护的理 念,首先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识别出需要保护的山体,进而基于景观格局指数识别出侵蚀山体的小面积、破碎化的低效 建设用地,由此提出优化的途径,以较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景观绩效,为十堰市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快速的城镇化和气候变化给山地空间带来了多重生态扰动.由于空间的特殊性,山地环境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引入韧性规划理念以提升山地环境应对备类扰动的能力,并从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的垂直叠加和系统性特征中得到启发和支撑,提出多维度协调下的山地景观韧性体系构建策略.基于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和韧性理念的关键属性搭建耦合框架,并总结...  相似文献   

17.
王磊  方维萱  刘增仁  鲁佳  张立新 《矿产勘查》2020,11(10):2283-2292
新疆乌恰-康苏地区典型干旱荒漠生态脆弱区,水-岩-土-植生态景观异质性及耦合作用,直接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该文根据景观异质性理论,通过遥感、水文地质调查、生态样方测量等综合调查方法,研究生态区划、水文地质与植被分布特征,将研究区分为高中山荒漠基岩裂隙水、中山侵蚀山地裂隙孔隙层间水、山前洪-冲积扇盆地孔隙水、河流阶地孔隙水4个主要生态水文景观类型。高、中山区及河流阶地绿洲受大气降水及地面蒸发作用控制,冲洪积扇缘绿洲受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地下水水位变化控制。以期对乌恰-康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建设、绿洲生态稳定及生态功能区划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作为城市重要的自然与景观资源的山体,在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与无序扩张中,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占。山体生态修复作为城市双修的重要内容,目前实践主要集中在单个破损山体修复工程技术与山体公园建设方面。本研究有别于传统生态修复手段,基于生态风险空间识别,从区域生态安全角度,构建了"风险诊断-空间识别-格局构建-分类保护"的山体生态修复的研究框架,对济南市西部新城山体进行生态风险动态评价与植被覆盖动态分析,识别区域内重要的高生态风险点,从生态过程完整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优化视角出发,构建"源-廊-战略点"的山体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体系,提出西部新城山体分类保护与生态修复策略,以期为城市山体相关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矿产尤其是石材矿产的开发必然会对原矿区的环境造成破坏,容易形成矿山高陡岩边坡,即白茬山。白茬山由于坡度高、坡面长以及坡面温差大等原因,易形成恶劣的生存环境,很难实现有效的植被附着,长期复绿效果充满挑战。对此类生态环境中的常见复绿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及使用机制。进一步根据白茬山的地质、地形和地表等特征,进行生态修复技术的优化与改进,展望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助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琦  纪尚俊  刘琛 《山西建筑》2012,38(27):17-18
以崂山西麓生态保护与空间布局为例对规划设计进行探索,在功能结构、空间形态、土地利用等方面遵守上位规划所制定的标准基础上,提出分级保护的新思路。依照"吻合、优化、调整"三个不同程度的措施,把保护自然与调控发展在一定范围内协调起来,解决崂山西麓区域与崂山风景区整体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