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宏伟 《中国煤炭》2012,38(9):46-50
为了研究急倾斜煤层开采防水煤柱的稳定性,基于龙湖煤矿南二采区急倾斜煤层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离散元数值计算,分析了急倾斜煤层开采防水煤柱尺寸及充填开采对防水煤柱支承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急倾斜煤层开采随着防水煤柱尺寸的减小,支承压力分布由“马鞍型”向“单峰值”分布转变;切向应力集中在防水煤柱底板界面形成滑移错动裂隙,是水体渗流发生透水的优势涌水途径;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能有效降低防水煤柱的支承压力集中程度,进而减小防水煤柱的抽冒范围,有利于水体下急倾斜煤层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水体下急倾斜煤层开采防水煤柱的留设提供依据,采用数值计算和相似模拟的方法,考虑顶板水与岩层的耦合作用,对水体下急倾斜煤层开采的覆岩破断和导水裂隙的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煤层顶板的垮落沿工作面方向呈不对称分布,直接顶垮落后向下移动,工作面的上端形成冒落空洞;顶板在采空区上下边界煤柱侧断裂形成的断裂线随着垮落层位的增高而向上山方向移动;在顶板垮落初期,主要是沿煤层法线方向的移动,垮落后期顶板向下抽冒特征明显;导水裂隙的产生在竖直方向上的发育高度大于垂直岩层方向,同时沿煤层产生一定深度的裂隙漏斗。研究结论为水体下急倾斜煤层开采时防水煤岩柱的留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水体下急倾斜煤层采空区矸石充填顶板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数值计算和物理模拟方法,分析了水体下急倾斜煤层开采采空区矸石自溜充填顶板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空区矸石充填可以有效降低工作面顶板下沉挠度,减小区段平巷围岩变形;矸石充填限制了相邻分带煤柱的横向变形,减小其变形破坏程度以及降低相邻分带回采时的矿压显现;矸石充填使覆岩内的应力发生转移和重新分布,有效降低了覆岩导水断裂带的高度,减少了防水煤柱的塑性破坏范围。  相似文献   

4.
<正>川煤达竹公司《大倾角急倾斜煤层自然垮落充填护巷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项目,日前获得达州市201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公司《大倾角急倾斜煤层自然垮落充填护巷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项目,由铁山南煤矿和重庆大学共同完成,以铁山南煤矿-111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分析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增加煤炭回采率5%,缓解生产接替紧张的矛盾,而且为同类型大倾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水体下急斜煤层的安全回采提供依据,基于龙湖煤矿南二采区急斜煤层的水文工程地质和煤岩层赋存条件,采用离散元UDEC2D数值计算,分析了覆岩关键层对急斜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分布和防水煤柱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覆岩层无关键层时,急斜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呈“耳型”分布,而当上覆岩层存在关键层时,导水裂隙以平行于岩层层面的离层裂隙为主,且随着煤层采厚的增加呈抛物线型增大趋势,硕板初次破断后导水裂隙向关键层及其上方岩层发育;急斜煤层覆岩关键层的存在,将明显增大防水煤柱的抽冒范围,水体更易沿防水煤柱塑性破坏区渗流进入工作面采空区.据此,现场设计了分带仰斜充填开采方法,并采取了加固防水煤柱的措施,有效确保了水体下急斜煤层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6.
条带开采垮落区注浆充填技术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兴尚  许家林  朱卫兵  王晓振 《煤炭学报》2008,33(11):1205-1210
阐述了条带开采垮落区注浆充填技术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理,结合工业试验方案,应用PFC颗粒流程序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模拟了条带煤层采出、顶板垮落、注浆充填、充填体压实及上覆岩层下沉的整个动态发展过程;通过数值试验,揭示了条带垮落区充填体、煤柱与围岩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减沉力学机理,重点分析了垮落区充填体的承载作用、传载作用和对煤柱的侧限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此工业试验区域内,与条带开采相比,当充填量为19.5万m3时,条带开采垮落区注浆充填既可减小地面变形,提高煤柱稳定性,又可多采出煤炭24万m3.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底板岩层移动的控制效果,基于龙湖煤矿南二采区急倾斜煤层的赋存条件,采用离散元UDEC数值计算,分析了急倾斜煤层采空区不充填和充填开采不同方式下底板岩层移动和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急倾斜煤层开采底板岩层应力卸载区、应力降低区和支承压力区均呈非对称抛物线拱型分布;急倾斜煤层开采应力卸载角和卸载拱拱高均随煤层采厚的增加呈增大趋势;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可以有效降低底板岩层卸载区、支承压力区范围和减小底板岩移,有利于急倾斜煤层采场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急倾斜煤层浅部开采时顶板的破断规律,确保水平分段综放开采时的安全生产,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研究急倾斜煤层浅部开采时顶板的垮落规律,通过力学建模分析顶板垮落的条件,运用3DEC对人工爆破强制放顶的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浅部开采时急倾斜煤层的顶板不易垮落,容易出现大面积悬顶现象。工作面上方覆岩大面积垮落,产生冲击矿压,危害工作面安全生产;而在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回采过程中采用强制放顶的措施可以有效削减顶板的势能,顶板垮落后形成的覆浮矸垫层也可以保证急倾斜煤层下分段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急倾斜煤层充填法开采时覆岩变化规律,通过理论分析和巷道变形实测分析等方法对木城涧煤矿-410水平七采区工作面充填开采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目前急倾斜煤层充填法开采的优缺点,优化设计出新型的柔性掩护支架充填采煤法。并采用UDEC建立垮落法和充填法开采急倾斜煤层数值模型,从围岩变形、围岩破坏和围岩应力三方面研究两者围岩变化规律,分析得出:随着工作面的开采进展,充填法工作面围岩相较于垮落法得到了有效控制,各围岩变形因素平缓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在急倾斜煤层中采用充填法开采,效果显著,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证急倾斜煤层综放时的生产安全,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对急斜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时顶板的破断垮落规律和煤柱与顶底板的一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阶段煤柱的支撑下,急斜煤层的顶板极难垮落,很容易出现大面积悬顶现象。而阶段煤柱的连锁破坏,加速了工作面上方巨厚覆岩的大面积垮落,最终导致矿震。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湖南第一工业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某储配煤基地工程概况,主要包括系统能力设计、受煤系统设计、储煤系统设计、配煤系统设计以及装车系统设计等,详细描述了各系统的主要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2.
宁超  杨振宁 《煤》2011,20(2)
文章通过对陕渑煤田区域地质和煤层发育情况的研究,分析了区内二1煤层聚煤特征、厚度变化规律和影响二1煤层聚煤特征及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二1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聚煤环境和后期构造形变。该研究对区域煤炭资源预测评价及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煤化工基地原料煤配煤中心一期工程的设计概况,主要包括系统能力设计、卸煤系统设计、储配煤系统设计、输煤系统设计、配煤专家系统设计及建构筑物设计等,详细描述了各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设计特点和操作方法等。配煤中心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为其它大型煤炭储配煤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云南瑞气化工有限公司15万t/a二甲醚项目采用碎煤加压气化(鲁奇炉)工艺技术,煤种选用云南小龙潭褐煤。设计就其备煤的筛分、破碎、输送等进行了系统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煤炭液化技术发展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的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该领域的一些新理论、新观点及其前沿技术,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在该领域技术研究开发的方向,阐述了该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临涣选煤厂结合生产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煤质管理工作,提高了煤炭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郑继荣  张俊  张苗苗 《煤矿安全》2012,43(10):170-173
结合焦作煤田煤层渗透率的现场测试结果和实验室测试结果,分析了煤体结构、煤层裂隙、构造作用、煤化程度、煤岩组分和煤层埋深6个控制因素对煤层渗透率的影响,预测了焦作煤田的煤层渗透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与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相关的煤质指标,着重就煤阶指标、煤岩指标、反应活性指标和环境指标等对煤液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并探讨了不同煤质对煤液化工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薛锋 《煤炭技术》2013,(6):98-99
选煤工艺作为煤矿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各选煤厂关心的重要课题。文章针对上述问题,对我国的选煤设备与技术做出了相关研究,首先对我国选煤工艺的发展做出了介绍,然后阐述了我国选煤工艺中的相关设备的应用,最后对我国选煤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大量调研讨论基础上,首次构建了包括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制烯烃(MTO)、煤制甲醇4种工艺路线的较为完整的煤制油化工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体系。通过实际调研国家能源集团内外企业相关煤制油化工项目运行数据与在建和规划的新建项目设计数据、大量对标分析和专家论证研究,确定了煤制油化工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参数的合理取值。提出了可供决策参考的决策指标与参数,构建了用于投资建设项目评估的建设指标与参数,参数取值充分考虑了国家政策、规范与相关标准对项目建设规模、能效、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体现了煤制油化工项目建设、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先进理念。研究成果可为煤制油化工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决策及项目建设、项目评估提供支撑依据,也可为国内其他相关企业煤制油化工投资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