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 目前,我国油脂厂大多选用板框压滤机对毛油和脱色油进行过滤。板框压滤机的主要缺点是:滤板的装拆、清理劳动强度大;滤布使用寿命短;油脂损耗高。YMBL型叶片过滤机在过滤结束后利用气压吹干滤饼上吸附的油脂,采用机械振动自动落渣,是毛油和脱色油过滤中替代板框压滤机的理想设备。 二、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YMBL型叶片过滤机如图1所示。它是由振动机构、罐体、滤叶片、滤液汇集管和蝶阀组成。其工作原理分为过滤层的形成、过滤、滤饼吹干、滤饼卸除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2.
YMBL型叶片过滤机是一种新型的油脂过滤设备。较之油脂行业的其它过滤设备,它具有振动落渣,劳动强度低;单位体积过滤面积大,过滤效率高;采用气体吹干滤饼,饼中残油低;过滤系统封闭,作业环境卫生;转动部件少,经常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可适用于毛油、脱色油、冬化油的过滤,是油脂、饮食、制药、化工等行业替代板框压滤机的理想设备。  相似文献   

3.
一、概 述 为了逐步实现油脂生产的现代化,太仓油脂化学厂于1980年4月开始采用苏州化工设备二厂生产的WL-380A型沉降式毛油离心机代替板框压滤机进行毛油除杂工业性试验。二年多来,离心机运转正常,实现了毛油除杂工艺的自动化,提高了毛油质量。节约了棉布,减轻了劳动强度,有利于精炼。实践证明WL-380A型沉降式毛油离心机是食用油脂工业毛油除杂的较理想设备。  相似文献   

4.
新型高效的捞渣滤油设备——LZLY型三速自动捞渣滤油机巫照平夏启明于崇清江苏句容华立油脂成套设备公司(212400)随着食用油脂加工规模的不断增大及广泛采用油脂连续精炼新技术以后,毛油净化除杂矛盾十分突出,现有设备如板框压滤机、离心分渣筛等都存在生产...  相似文献   

5.
过滤机是油脂工业中不可缺少的设备。目前在油脂生产过程中,脱色油中的漂土和毛油细渣的过滤,都还采用板框式压滤机。板框式压滤机操作劳动强度大,耗用棉织品多,不利于连续化生产。最近国外制造了芬达(Funda)过滤机,可以达到半连续化生产的要求。 遵照毛主席关于“洋为中用”的教导,商业部从瑞士工业展览会引进了芬达过滤机一台,连续滤油、渣满后机械出渣,不需要人工拆卸,劳动强度轻,几台配合使用,可以达到连续化生产的目的。为了了解这种设备的工艺性能,在所革委会的领导下,组成了三结合的试验小组,进行了从脱色油中分离白土的过滤试验,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脂生产上的油料的固液分离,无论毛油过滤,精炼脱色油的过滤或是精制油的过滤,大多数采用以滤布为过滤介质的板框压滤机或螺旋沉降离心机进行分离;国外比较先进国家采用金属滤网为过滤介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组成及乳化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差异,本试验分析了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油脂体基本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组成、生育酚组成,同时比较了高油大豆油脂体与低油大豆油脂体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过氧化值及TBARS值。研究表明,高油大豆油脂体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而高油大豆油脂体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的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低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而十七碳酸、油酸、二十碳一烯酸和α-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的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83.08±0.05)%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81.86±0.12)%(P0.05);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中脑磷脂、卵磷脂和溶血磷脂酰胆碱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中DL-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的乳化性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油大豆油脂体的乳化稳定性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14 d热处理条件下,高油大豆油脂体的过氧化值和TBARS值均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上述研究表明,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的油脂体之间的组成和稳定性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毛油净化设备剖析与管式压滤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宝奎 《中国油脂》1994,19(1):37-39
对当前国内五种毛油净化设备:板框压滤机、离心分渣筛、“卧螺”、叶片过滤机以及管式压滤机等在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讨,指出各自的特点与应用范围,着重提出新近研制的管式压滤机应用于毛油与脱色油的净化取得了成功,具有过滤效率高、结构紧凑、密闭、性能稳定可靠、滤管使用寿命长等突出优点值得推广应用于大中型规模油厂。  相似文献   

9.
比较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的微观结构,分析油脂体结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由氨基酸含量分析可知,高油大豆中10种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低油大豆(P0.05),而高油大豆油脂体中胱氨酸含量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豆渣中甘氨酸含量显著低于低油大豆豆渣(P0.05),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中疏水氨基酸-缬氨酸含量最高。通过分析SDS-PAGE图谱可知,大豆油脂体中油脂体蛋白质分子质量约17,18 ku和24 ku。由DSC分析可知,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的Td分别为86.3℃和86.1℃。圆二色性光谱分析得出,高油大豆油脂体的α-螺旋含量高于低油的,β-折叠含量相似,而高油大豆油脂体的β-转角含量和无规则卷曲含量低于低油的。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中蛋白的结构和性质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油脂博物馆(简称“油博馆”)是一座全面、系统、真实记录我国油料油脂的文明史、制油史,弘扬我国悠久油脂文化,宣介现代辉煌油脂科技成果的博物馆。简略介绍了油博馆的总体情况,详细介绍了其建设历程。油博馆筹建于2016年,在全国油脂界、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和武汉轻工大学的共同努力下,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开馆。油博馆有古代油脂、近代油脂工业发展、油脂行业名家名人、油脂分会发展沿革、油脂名校名企、油脂标准、油脂科普、国家油脂安全等八大展区,以及一个临展区,每个展区均有丰富的藏品及相关油脂文化的展陈品。  相似文献   

11.
油脂分提工艺的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宏平  徐斌  李健 《中国油脂》2004,29(7):23-25
油脂分提结晶技术始于20世纪初,分提工艺经近百年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中叶棕榈油产量的迅猛增加有力地推动了分提技术设备的进步,尤其隔膜压滤机在干法分提中的应用.目前干法分提工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油脂的分提,并能生产出顶级油酸甘油酯、超级硬脂、食品专用油脂在内的多种油脂产品.  相似文献   

12.
以大豆油脂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热处理对大豆油脂体乳化性的影响。分析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考察热处理对大豆油脂体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ζ-电势和动力学半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油大豆油脂体的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而高油大豆油脂体脂肪含量(41.51%±3.47%)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24.48%±0.96%)(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乳化性在50~60℃之间差异显著(P0.05),低油大豆油脂体乳化性在60~70℃之间差异显著(P0.05),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乳化稳定性在25~60℃之间变化趋势平稳,在60~90℃之间略有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ζ-电势变化范围较小,动力学半径变化趋势平稳。研究结果表明,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的乳化性在一定的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也成就了灿烂的油脂文化。古代油脂,液态称之膏,固态谓之脂。先秦始萌,油脂闪耀于文明之焰;春秋争鸣,油脂溢彩于辐辏之间。唐代社会兴盛,油作坊应运而生;宋朝手工业繁荣,榨油业迅速发展;明代科学启蒙,制油工艺大总结;清朝墨守成规,制油业渐趋平缓。中国油脂博物馆古代油脂展厅从古代制油业的探索、古代油料作物、古代油脂应用、古代制油业的变迁、古代油脂文化等五个部分介绍了我国油脂的历史、文化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该文研究油脂含量对油莎豆粉的凝胶特性、糊化特性及对油莎豆面条的质构品质、蒸煮品质和色泽的影响,并结合感官评分,得到制作油莎豆面条的最佳油脂含量。结果表明:油脂含量为0%时,油莎豆粉的凝胶硬度、弹性和黏聚性为最高值,表明较少的油脂会提高油莎豆面条硬度和弹性等品质;糊化特性结果得出油脂含量为0%的油莎豆粉中淀粉结构更为完整,回生程度较好,抗剪切能力强。随着油脂含量的减少,面条的蒸煮品质、质构品质等均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油脂含量增加,吸水率呈下降的趋势,在油脂含量为0%时最高。油莎豆面条的硬度、黏聚性等呈现上升趋势。结合蒸煮品质和感官评分,综合考虑各项指标,油脂含量为0%~5%时的油莎豆面条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5.
丁玉勇  王宏 《四川烹饪》2004,(10):42-43
烹饪原料学通常把食用油脂分为植物性油脂和动物性油脂两大类,常用的动植物油脂有猪油、牛油、羊油、鸡油、奶油、豆油、麻油、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等。此外,还有一部分半成品复合油,如红油、咖喱油、葱油、蒜油、花椒油等。油脂的使用可以丰富菜点的品种、提高菜点质量、优化菜点制作工艺,下面,笔者就从应用的角度.谈谈油脂在现代烹饪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菜籽油、玉米油和亚麻籽油为基料油添加肉桂酸,经加热搅拌、冷却静置后形成油脂凝胶。研究油脂品种对油脂凝胶临界成胶质量分数、持油性(oil binding capacity,OBC)、硬度、固体脂肪含量(solid fat content,SFC)、凝胶晶型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脂品种对油脂凝胶临界成胶质量分数无影响,临界成胶质量分数均为4%;对OBC有一定的影响,且随肉桂酸质量分数的增加油脂凝胶OBC明显增强;菜籽油油脂凝胶硬度最小,亚麻籽油油脂凝胶硬度最大;对SFC的影响为菜籽油油脂凝胶<玉米油油脂凝胶<亚麻籽油油脂凝胶。同时,晶型分析表明3?种油脂凝胶主要晶型均为β和β′。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出3?种油脂凝胶的晶体结构及晶体分布差异明显,说明油脂品种对油脂凝胶的微观结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关于修订6#浸出溶剂油标准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脂加工规模化、自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浸出法制油由于具有出油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加工成本低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油脂工业。目前国内约有 70 %的油脂加工企业采用浸出法制油。由于 ,浸出法制油是根据萃取的原理 ,利用油脂与选定的有机溶剂的互溶性质 ,通过溶剂浸泡或喷淋油料 ,使油料中的油脂溶于萃取溶剂 ,然后经精炼去除溶剂获得油脂。浸出法制油过程中所使用的溶剂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最终油脂产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性。因此 ,一直以来 ,浸出溶剂的质量倍受油脂届人士和消费者的关注。目前 ,我国油脂加工企业所使用的浸出溶剂为 …  相似文献   

18.
不同源大豆油脂体对蛋黄酱组成成分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油和低油大豆源油脂体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油脂体对蛋黄酱基本组成成分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并对蛋黄酱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油脂体蛋黄酱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蛋黄酱(p<0.05),而水分、脂肪、胆固醇、棕榈油酸含量均显著低于普通蛋黄酱(p<0.05);相同比例下高油油脂体蛋黄酱水分、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低油油脂体蛋黄酱(p<0.05),而胆固醇含量则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蛋黄酱(p<0.05);全高油和全低油油脂体蛋黄酱胆固醇含量(768.942%±0.892%,601.639%±2.330%)均显著低于纯蛋黄蛋黄酱(808.157%±0.603%)(p<0.05);油脂体蛋黄酱与普通蛋黄酱相比具有更好的贮藏稳定性,相同比例下低油大豆油脂体蛋黄酱具有更好的贮藏稳定性;普通蛋黄酱和油脂体蛋黄酱在外观形态和气味上差异不显著(p>0.05),在色泽和口感上差异显著(p<0.05);除色泽外,相同比例下油脂体蛋黄酱在其他感官上无显著差异(p>0.05)。本文实现了大豆油脂体低胆固醇蛋黄酱的开发,提高了蛋黄酱的贮藏稳定性,为大豆油脂体更好地应用于食品工业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前言 食用植物油脂是人类主要的副食品,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我国对各种食用油脂的质量指标均有明确规定,但近年来,一些粮油商利欲熏心,经营劣质、变质油,甚至毛油,使得消费者深受其害,我市近几年来油脂质量投拆事件每年成倍增长。因此,如何使消费者从感观上鉴别油脂质量优劣,杜绝假及劣质油上市,意义重大。通常感观鉴别油脂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油脂的气  相似文献   

20.
油脂又叫食用脂肪,因其主要成分是由一个分子的甘油和三个分子的脂肪酸结合而成,所以也叫甘油三脂。饮食业习惯将油脂分为动物性油和植物性油两大类,动物性油在常温下一般呈固态,含饱和脂肪酸较多,如:猪油、羊油、牛油、人造奶油等;而植物性油一般在常温下则呈液态,如瓜子油、菜子油、花生油、芝麻油、豆油、椰子油等。油脂在烹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无论烹制什么菜,基本上都离不开油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