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道是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绿道已在国内外获得广泛的发展与实践。从国内绿道选线研究进展和中尺度地区绿道选线规划的挑战入手,构建中尺度地区的绿道选线规划技术路径。并以上海市奉贤区基于多目标的绿道选线规划为例,采用适宜性评价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绿道选线方法,综合考虑政策导向的地区发展需求对绿道选线线路进行修正,最终形成兼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绿道选线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2.
基于选线适宜性评价的城镇型绿道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镇型绿道受城市建成区限制等影响因素较多,很难通过主观评价判断其选线方案的优劣,为满足规划中的实际需求,需要提出多源数据融合的定量评价方法。以城镇型绿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内外绿道选线相关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建立多源数据融合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城镇型绿道的选线适宜性提出定量的评价方法。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在适宜性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GIS空间叠加对城镇型绿道的规划布局提出优化方法,同时提出分级规划引导。以期实现多目标相协调的城镇型绿道规划布局,为城镇型绿道选线的评价及规划建设提供科学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实践表明绿道能有效营造绿色开放、活力宜人的生态空间,对推动大都市区高品质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绿道选线布局和建设策略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分析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尝试通过引力模型和成本距离模型建立多元要素综合叠加分析的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估方法,并从公众需求和政策导向两方面对绿道选线适宜性进行校核,以期实现多目标相协调的大都市区绿道规划布局,同时从分级、分类和分期三方面引导绿道建设,探索大都市区绿道规划建设的新方法与新思路,推动大都市区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厦门市海沧区绿道选线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道逐渐成为我国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及相关领域研究与实践的热点。绿道选线研究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是缺乏系统方法和量化依据。该研究以适宜性评价法为基础,综合目标决策、层次分析等方法作为厦门市海沧区绿道选线研究的主要方法。借助GIS平台和叠置分析得出绿道选线土地适宜性分级,据此选取绿道线路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优化得出绿道选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 的城乡环境遭到城市化浪潮的冲击,大量建 筑文化遗产面临自身衰败和生态环境破坏的 双重压力。如何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有效保护 遗产廊道是未来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廊道 适宜性理论,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提出了 结合遗产廊道整体性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构 想,利用GIS技术进行江门市文化遗产廊道 构建研究:首先通过生态敏感性分析获得研 究区域高中低敏感区的主要分布情况,通过 生态适宜性分析获得研究区域土地开发建 设适宜性分区的主要分布情况;然后对研究 区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价值评估与空间分布集聚分析,确定文化遗产廊道的主题与基本空间格局;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模拟空间 可达性,得出潜在的文化遗产廊道区域;最后,结合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得到最 终的江门市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空间网络。文化遗产廊道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结合将实现从文化遗 产点到历史文化空间的视角转变,本研究希望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廊道的规划与研究提供 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绿道作为维护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发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网络系统,可以成为国家和地方战略,提供整合自然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乡土遗产保护和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机会。以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1998年以来完成的研究成果为例,阐述建立国家绿道系统——国家生态基础设施、京杭大运河国家生态与遗产廊道的构想,以中山市、杭州市、合肥市和北京市为例阐述连接城乡的绿道网络的规划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7.
遗产空间网络的建构立足于城市文脉保护视角,以Arc GIS操作平台为工具。在文献梳理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遗产资源进行筛选和主题分类,将道路的坡度、距离和类型作为评价路径构建适宜性的影响因子,运用最小阻力模型(MCR)计算综合阻力较小的道路作为网络路径。并结合道路环境和游憩需求划分步行车行路径、去除冗余线路,通过增加服务和景观缓冲节点对网络进行优化,形成哈尔滨中东铁路殖民遗产空间网络,为遗产空间网络构建和城市文脉保护提供可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云南昭通市鲁甸县绿道网规划设计经验总结,研究如何通过合理选线有效的调动绿道的潜在活力,提升项目保护生态、促进旅游、完善交通、展示文化、和谐人居等综合功能,同时提出基于各类需求进行绿道选线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确定绿道选线的研究方法,从自然、人文、交通等方面进行绿道选线因子分类,运用GIS的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得到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估,最后结合现状土地及其他经济社会因素做选线模型修正。选取武汉东湖进行城市绿道选线分析研究,可以为武汉东湖绿道选线的规划设计及其他相关的滨水区域分析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晖  王聪聪  许庆  汪俊志  黄伊琳  刘彦 《园林》2022,(12):19-27
区域生态—文化网络构建有助于生态环境和生态过程完整性的保护,连续并完整的生态系统作为文化遗产资源的基底,对保护遗产廊道区域生态环境及沿线的历史传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适宜性分析方法并运用最小累计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空间结构及层次,确定“源”和阻力面,运用GIS的成本加权距离模块,分析其空间的通达性及适宜性,构建生态网络并运用网络分析方法,把廊道网络抽象成节点和廊道连接而成的网络。运用生态学中的斑块—基质—廊道的原理及α、β、γ,三个结构指数对网络进行对比分析,构建优化的生态—文化复合型遗产廊道网络。研究表明:单纯依托物质文化遗产或者选取自然要素而构建的遗产廊道网络会导致连通性不高,或连通性较高但回路较少等网络连通性问题。基于生态—文化廊道网络的评价分析可知,双要素廊道网络优于单个要素的廊道网络,具有网络连线数量较多、连接性较好,节点之间彼此形成了一个较稠密的通道网络等优势,能够促进遗产廊道网络的构建并有利于遗产的保护。有助于实现遗产廊道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目标,并为今后类似大型生态—文化网络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运用景观生态规划理论进行绿道选线,是绿道规划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以温州市域绿道规划为案例,在选线过程中,通过分析生态格局等要素,得出了绿道规划的方案,并对规划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绿道是一种具有生态、娱乐、文化、审美等多种功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线性开敞公共活动空间网络。结合城市发展目标,本文研究了上海市绿道的功能定位,以游憩、交通、生态等功能为主,兼具文化保护功能。绿道网络规划思路依据分区特点采用差异化规划策略,以资源布局为引导要素进行路径识别,利用“反规划”途径选择绿道线路。根据功能定位、资源布局特点以及需求特征,绿道分为区域、市级、社区三级和生态型、滨水型、保护型和交通型4类,并且结合不同的分区特点,研究各分区内绿道适宜的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13.
遗产廊道是集休憩、生态与文化保护为一体的区域遗产保护方式,作为我国自2000年以后兴起的区域综合性遗产保护手段能充分发掘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的旅游潜力,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的遗产廊道将进一步合理优化区域内文旅资源的保护开发模式。该文以最小累计阻力模型为研究基础,结合ArcGis10.8软件平台,尝试探讨井冈山地区潜在的红色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的可能。研究结果从理论层面对井冈山地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现状工作给予有力支撑,同时为井冈山地区红色文化遗产未来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江西省全域红色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郑斌 《福建建筑》2014,(12):1-3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发展绿道网规划,积极推动单车生态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为绿道周边居民提供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山地绿道不同于城市绿道,山地环境的特殊性使其在规划中应着重于地形、空间、坡度、材质及生态保护等各方面的考虑。鼓山绿道网规划以风景区资源为背景,着重处理选线、景观节点、生态材质及与绿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规划突出福州城中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特色,展示闽都特色的山水文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观的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编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庄荣 《规划师》2011,(9):44-48
绿道网的建设对于促进生态廊道的形成、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引领绿色交通出行与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现状问题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运用生态学原理,重视生态资源的搜集与科学分析的前期准备,制定生态系统优良的规划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以生态保育为前提确定绿道网的选线布局,将绿道在空间上分为绿...  相似文献   

16.
《规划师》2016,(Z2)
县域绿道对于县域生态格局、旅游格局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相比区域和城市尺度下的绿道选线,县域尺度下的绿道选线方法还不成熟和完善。文章以江苏省盱眙县为例,以生态保护、资源保护利用和可实施性为目标,从生态安全格局、资源分布和设施支撑三方面对其绿道选线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人工修正确定绿道选线,希望文章所提的方法与思路能为综合目标下县域尺度的绿道选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站内的空间作为城市中被广泛利用的主要公共空间之一,如何得到有效利用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在生态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城市建设用地等大尺度空间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将其应用到地铁站内空间,需要判定新的阻力因素和评价体系。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在城市小公共内部空间的使用,为解决空间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省域层面的绿道网规划是全省绿道网规划的骨架和基础。以安徽省域生态资源的特征与土地适宜性分析与评价为基础,构建省域绿道网规划的方法与路径,提出绿道综合性的保护与规划策略,规划形成"两纵、三横、两链"的省域绿道主线、5片区绿道支线组团的安徽省域绿道总体规划格局;并探讨了绿道网规划的特色与策略,以期为区域绿道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分析是绿道精细化选线的重要手段,文章根据城市绿道特点,构建“两类三层次”的城市绿道精细化选线技术体系。“两类”是指将城市绿道分为资源游憩类和慢行交通类两种主要的选线模式,前者是以目标为导向,重点实现城区重要游憩资源高效串接,后者是以需求为导向,重点研究并满足居民实际慢行(以骑行为代表)诉求。“三层次”是指利用资源类和行为轨迹类等多源数据,结合ArcGIS网络模型、百度地图智能选线API、空间句法模型等技术,形成“节点聚合提取、线路连接构建、网络评价优化”3个层次的选线步骤。最后以武汉市主城区城市绿道选线为例,判断该方法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规划师》2015,(Z1)
相关学者单一选取土地类型作为阻力因素进行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的方法存在不足。为了更好地辅助遗产廊道规划,文章以漳州古驿道沿线区域为例,提出基于GIS和RS的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方法。首先,依据研究区域遗产特色划分遗产源类型,并选取土地类型和地形作为阻力因素,构建综合成本栅格;其次,基于遗产源和综合成本栅格,定量模拟各类景观阻力面,在此基础上依据电子问卷调查所得到的遗产源权重,加权叠加各类景观阻力面,构建综合景观阻力面;最后,对综合景观阻力面进行直方图分析,提取转折节点阻力值,并基于节点阻力值划分遗产廊道适宜性等级,从而得到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