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非线性现象在DC-DC开关变换器中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次谐波振荡和混沌等不稳定现象。针对此,研究了峰值电流控制下的DC-DC Boost变换器,通过采取固定斜坡补偿可消除其电路中的非线性现象,但降低了参考电流和输入功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斜坡补偿方案来解决固定斜坡补偿带来的参考电流和输入功率降低的问题,同时推导出其参考电流和电感电流平均值的表达式,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及所提优化补偿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运用软件开关的Boost电路,该电路实现简便,控制简单,对于提高开关电源的开关频率和效率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鹏  李庆委  王慧  张树春 《电源学报》2009,7(4):350-354
针对峰值电流模PWM升压型DC-DC变换器,提出了一款结构简单、易于集成的斜坡补偿电路。该补偿电路中的斜坡产生电路,利用恒流源对电容充放电产生的锯齿波电压作电压/电流(V/I)转换,得到斜率易于调节的斜坡电流;电流采样电路利用SENSEFET作为采样器件,并结合优化的缓冲级和简洁的V/I转换电路,使采样精度提高的同时减小了损耗。整个电路基于某公司的0.6μm 15V BCD工艺,在Cadence Spectre平台上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有效的抑制了亚谐波振荡,采样精度达到81.9%,补偿斜率的精度达到82.2%,证明了该电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无传感器电流型控制开关电源斜坡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开关电源电流检测方法,并分析了这些电流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介绍了不需要电流检测电路的无传感器电流型控制方法.通过以Boost变换器为例对无传感器电流型控制原理以及无传感器电流型控制的斜坡补偿问题进行的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对控制环路中的误差放大器输出信号提供具有适当斜率的补偿斜坡,可使系统获得更优的环路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新的零电流转换Boost变换器,通过在电路中增加一个辅助电路运用简单的控制策略。实现了变流器主管和辅管的零电流转换,主管和辅管的电流应力较传统的改进型零电流转换开关电路有明显减小,有效地减小了导通损耗,同时也实现了输出二极管的软换流,解决了二极管反向恢复的问题,效率明显提高,详细分析了该变流器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Saber仿真验证该模型。  相似文献   

6.
Boost变换器中的斜坡补偿法扩展及其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C/DC开关变换器是一类强非线性控制系统,其中的混沌现象及混沌控制的研究是近年来电力电子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峰值电流模式控制Boost变换器的动力学模型,详细分析了斜坡补偿法控制混沌的原理,并将其扩展为多个周期信号的补偿方法,同时提出了混沌控制的综合评价标准,以对各种补偿信号的控制结果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三角波补偿是一种较好的混沌控制手段,且理论分析可以给出有效控制的最优相移和幅度的预计,从而为变换器的稳定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另外相关研究也给出了一般非线性系统中混沌控制的评估方案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峰值电流模式斜坡补偿电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峰值电流控制模式变换器的不稳定性问题,分析了斜坡补偿的基本原理和峰值电流控制电路的稳定性原理.主要介绍了由射极跟随器构成的斜坡补偿电路及其参数设计,用以实现在大范围调整占空比时变换器电路的稳定性.以采用峰值电流控制模式的全桥移相变换器为设计实例来设计补偿电路参数,并通过电路实验获得了良好的补偿信号和稳定的变换器控制性能,由此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一种实用的Boost电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基于脉宽调制型电源芯片UC3842设计的DC/DC升压电路,分析了电路结构和具体的电路设计。试验样机表明,这种升压电路控制灵活,工作稳定,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种用于UPS的双Boost电路控制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斌  段善旭  陈坚 《电气应用》2005,24(6):76-79
提出一种模拟数字混合控制方案,在传统模拟控制方案基础上引入数字控制,有效地将模拟调节和数字调节的优点相结合,且针对Boost升压控制的非一次线性调节特性作了优化,达到优良的稳态和动态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峰值电流控制变换器斜坡补偿电路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指出工作于DCM的变换器是稳定的,而工作于CCM且占空比D>0.5的峰值电流控制变换器需要进行斜坡补偿。论述了由单只电阻与电容简单串联构成的最佳斜坡补偿电路,分析了斜坡补偿系数与D的关系及斜坡补偿电路对振荡器参数的影响,论述了电流前沿尖峰滤波参数设计和斜坡补偿网络各元件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文中给出了以UC3843控制的反激变换器设计实例,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李昕琳  张伟  黄鹤羽 《电源学报》2009,7(3):258-261
为了防止电流模PWM升压型DC-DC的亚谐波振荡以及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带载能力,设计了一种分段线性斜坡补偿电路。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该电路提供的补偿信号在不同占空比具有不同斜率,对三个占空比区间进行分段线性补偿,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带载能力和瞬态响应。仿真结果表明该分段线性斜坡补偿电路性能良好,其静态电流消耗仅为7μA,使芯片效率高达89%。  相似文献   

12.
为克服二次型Boost变换器升压能力受限、开关应力大等问题,提出一种非隔离改进二次型Boost高增益DC-DC变换器。所提出的变换器具有两种拓扑结构。对两种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推导了电路拓扑的电压增益和开关应力,并与现有变换器进行比较。提出的变换器在提高输出增益的同时,还能降低开关应力、提高转换效率。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搭建了样机,通过理论推导和样机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变换器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低,而要求其并网逆变器前端直流母线输入电压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非隔离型高增益DC-DC升压变换器。对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制作了一台输出功率为200 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变换器具有如下特点:在相同占空比的条件下,变换器具有2倍于传统Boost拓扑结构的电压增益;变换器中两有源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为传统Boost电路中有源开关管电压应力的一半;变换器中两电感电流一直相等而无需任何均流控制,外加两有源开关管采用同步控制,控制策略简单。  相似文献   

14.
一种具有无损缓冲电路的Boost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丽新 《电气开关》2003,41(3):13-15
介绍一种采用无损耗缓冲器软开关Boost电路的拓扑,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给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一种推挽式直流升压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PWM控制的推挽式DC-DC直流升压电路的系统结构,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小功率逆变的直流升压电路.该电路采用两组推挽电路叠加的升压方式,转换效率较普通的反激电路高,对器件的参数要求不高.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可行可靠.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基于三电平结构的多电平级联Boost直流变换器,采用模块化及相应载波移相调制技术,使该变换器可以灵活用于高频隔离型高压直流变换器前端及高频隔离型高压PFC中间级。基本的三电平模块是由P-cell,N-cell单元构造而成,并且能够提供2个相同输出电压同时获得1倍于开关频率的等效频率。首先详细分析了多电平级联Boost DC-DC变换器在载波移相调制下的电路工作原理及电感电流与电容电压波纹特性,并讨论出不同占空比下的输入输出电压关系以及电感电流的趋势。最后,搭建功率5.3 k W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多电平级联Boost变换器的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二极管-电容倍压单元,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增益升压变换器。该拓扑在实现高增益的同时可以避免使用极大的占空比,并且有效地降低开关管和二极管的电压应力。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推导了变换器工作在连续状态(CCM)和断续状态(DCM)下的电压增益、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和电感电流纹波。CCM状态下与传统的Boost变换器相比电压增益是其(5-D)倍,电感电流纹波近似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最后通过仿真与样机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表明提出的变换器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联合供电系统中,多端口直流变换器可代替原有多个分立变换器,以简化系统结构、降低成本。针对大电流应用场合,提出一种采用耦合电感的Buck/Boost集成型三端口直流变换器,通过电感交错并联使桥臂结构一致,同时实现电流扩容与纹波抑制,将两电感反向耦合,进一步改善变换器性能。文中给出其拓扑结构与控制策略,讨论其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电感电流脉动、开关管软开关实现范围及开关管电流有效值与耦合系数的关系,并通过一台1kW的原理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王国礼  金新民 《电气应用》2000,19(12):24-26
介绍了一种采用LCD箝位电路的正激DCDC变换器,它以十分简单的电路结构实现了变压器铁心的磁通复位,并且避免了能量的损耗,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