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换热器内插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鹏  阎华  张震  杨卫民 《广州化工》2011,39(20):1-2,19
介绍国内外有关换热器内插件的种类、其强化传热原理、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螺旋弹簧、螺旋纽带和"洁能芯"转子等内插件的两个主要作用:强化传热和在线清洗污垢,并总结出研究的新目标:以最小的阻力消耗为代价最大限度地提高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2.
<正>热虹吸式再沸器在化工和石油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管壳式换热器)是利用塔底单相釜液与换热器传热管内汽液混合物的密度差形成循环推动力,构成工艺物流在精馏塔底与再沸器间的流动循环。  相似文献   

3.
寇蔚  杨立  崔汉国  项威 《广州化工》2012,40(17):106-110
结合国内生产企业实际,提出了管壳式换热器性能设计优化计算的一种新思路:(1)明确优化目标和变量,尽可能施加更为明确的约束条件;(2)根据管程流速的范围和换热管的内径,确定单程换热管数的取值范围;(3)按照采用的设计标准,确定壳体内径的取值范围;(4)最后根据壳径预估折流板间距,并按照一定策略迭代计算更新换热管长和折流板数。该思路极大减小了设计优化计算量,并可得到满足各项热力性能指标的换热器结构参数的绝大部分方案,与以往先预估传热系数法和其它智能算法相比,更为简单、直接,需要的信息更少,而得到符合要求的解决方案变得更容易、全面。  相似文献   

4.
螺旋槽管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与流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先和  邓颂九 《化学工程》1991,19(1):12-14,11
以螺旋槽管为强化传热管,以空气为传热介质,研究了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以气体纵向冲刷为特点的传热与流阻性能,并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与弓形隔板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加以比较,结果表明,螺旋槽管管壳式换热器可比普通弓形隔板管壳式换热器提高总传热系数48%,节省传热面积32.4%。  相似文献   

5.
本实用新型包括互连为一体的至少两个气囊,相邻两气囊之间设置有腰带环,在气囊的上端覆盖有上端盖,在气囊的下端覆盖有下端盖,在上端盖上设置有与气囊相通的进出气管,进出气管上设置有调节阀,进出气管的设置使气囊可以充气和放气,这样就能根据不同条件的要求调节橡胶空气弹簧的高度和压力,使得橡胶空气弹簧的使用达到较佳的效果,从而延长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专利号ZL200720184547.7)。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Wilson图解法求解换热器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关联式的方法及该方法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求解方法,通过试验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和Wilson图解法进行修正相结合的方法求解出换热器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关联式并与经典经验综合式进行比较讨论。结果表明,该综合法与Wilson图解法相比,具有计算简单、快捷,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安全列管式换热器,其具备传统的列管式换热器的优点,解决了传统列管式换热器易腐蚀而使换热管束通孔、物料泄漏的问题,并且该安全式换热器设置了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物料是否泄漏,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提高了换热器的安全性。该安全式列管换热器的管束设计成螺旋状,使管程增加,物料在换热管中流动时间更长,换热效果比传统列管式换热器更好。  相似文献   

8.
在管壳式换热器和锅壳式锅炉中,大量换热管的进出口会给换热介质的流动增加很多阻力,特别是锅壳式锅炉中的烟管,由于伸出部分的冷却不够或较大的热应力(管板设计太厚),还会造成管板裂纹;不仅提高了原材料的成本,也大大增加了加工难度和费用,还给运行的安全带来隐患。根据多年的锅炉及压力容器设计经验,提出应用最大剪应力强度理论,并借鉴锅壳锅炉有关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方法和国内外化工机械的先进工艺,按等强度理论,将各种管板设计成高效分流的阶梯形等强度管板。  相似文献   

9.
马晓 《橡胶工业》2012,59(9):545-545
由芜湖集拓橡胶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 202241666U,公开日期2012-05-30)"一种双转子式橡胶密炼机",涉及的密炼机的筒体左右两侧分别设置1个转子固定架,位于2  相似文献   

10.
根据API520,介绍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管子断裂工况泄放量的计算方法,先求取流体通道内单位面积的最大流通量,从而取得最大质量泄放量。  相似文献   

11.
双壳程U型管换热器的一种失效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型管换热器是石油化工、能源等工业部门常用的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型式之一。介绍了双壳程U型管换热器的一种极为少见的失效形式,并对这种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从而为这种结构型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了依据和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双扭转流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管壳式换热器,分别建立扭转流换热器和新型双扭转流换热器的周期全截面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壳体侧的传热系数、流动阻力和综合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壳程同等质量流量下,双扭转流换热器传热系数与类梯形折流板换热器相比降低24.4%~27.9%,压降降低63.3%~71.0%,综合性能增加1.2%~4.1%。通过场协同原理对其传热和降阻机理进行了分析,表明双扭转流换热器速度与压力梯度协同较好,扭转流换热器速度与温度梯度协同性较好。对扭转流换热器进行冷模实验,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对线上速度进行测量,验证了仿真方法和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研究模型与结论可为换热器的结构开发与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数值模拟方法计算量大,计算时间长,很难满足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以扁管管翅式换热器为例,采用适体坐标与最佳正交分解(POD)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低阶模型,在等热流边界条件下对扁管管翅式换热器中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计算,并将POD计算结果与有限体积法(FVM)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POD方法能准确地捕捉到不同数量参数变化情况下的温度场及速度场信息。对于3变量工况重构速度场及温度场的相对偏差平均值的最大值分别为1.90%、0.308%。采用POD方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将FVM计算速度最大能提高3093.4倍。研究对于提高扁管管翅式换热器数值设计效率、拓展POD方法的工程应用领域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张佳贺  崔巍  冷德成 《化工机械》2021,48(4):576-579
针对制氢转化炉的炉管工作条件苛刻且因结构弯曲不适宜检测的难题,设计了一种爬行式制氢转化炉炉管内漏磁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引入仿生理念,设计了六足爬行结构,中足为支点,前、后足摆动前进,弧形细杆、足与管道内壁相适应.通过以主检测装置为主,以副检测装置为辅助的方式,可探测到沿炉管各个方向发生缺陷的漏磁场信号.将主检测装置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